第八自我概念电子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8588374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8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自我概念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八自我概念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八自我概念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八自我概念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八自我概念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自我概念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自我概念电子教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第八章 自我概念,本 章 要 点,*自我概念的定义 *关于自我的几种主要理论 *自我概念的功能 *自我概念的形成机制 *自我知觉理论及其验证研究 *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对自尊的作用 *自我效能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文化自我的主要理论与研究,第一节 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第三节 自尊 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第八章 自我概念,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一、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 二、自我概念的结构 三、自我概念的功能,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二)米德的自我理论 米德从社会整体及社会和个体的互动的视角来定义自我,按

2、照符号相互作用论 (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的思想解释自我及其形成和发展。他的主要观点有: 1自我的主客体分化 2影响自我的两类他人: 一类是概化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s),即社会文化整体。另一类他人是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人物,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3. 自我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preparatory phase),原始的自我尚不能运用符号,只能无意识地模仿他人; 第二,游戏阶段(play stage),儿童用游戏扮演不同的重要他人角色,学习其态度和观念,并学

3、会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 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即儿童扮演概化他人的角色,将他人行为综合为整体印象,从概化他人角度衡量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社会的价值观、态度、规范、目标,由此内化于个体,形成自我。 米德的自我理论强调了自我的社会生成性和对情境的能动反应性,对认识自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概化他人的思想很好解决了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的困惑。,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三)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精神分析理论创建者弗洛伊德提出了其关于自我的独特的概念。他将自我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 ego)三个部分。 按照弗洛伊德

4、的理论,如果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不能再被压抑,就会出现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出现精神疾病,一是人在痛苦的挣扎中实现人性的升华。,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四)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埃里克森(Erikson, 1968)认为,人的一生要经历一系列自我同一性危机(identity crisis),对于这些危机,人们会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面对,从而对自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他提出,通过适当的方式度过危机,会促进自我成熟,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五)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十分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特别强调早期的母婴关系。自我的发展来自与他人接触时

5、所体验的感受,以及对他人评价的反映性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s)或感知。自我与愉快经验相联系的“好我”、与痛苦和安全受到威胁相联系的“坏我”,以及和难以容忍的焦虑相联系的“非我”或被拒绝的自我部分,都是人际关系经验的产物。,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六)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罗杰斯(Rogers, 1951, 1959)将詹姆斯和米德的主体我(“I”)和客体我(“Me”)的概念统整到一起,使自我概念的内涵兼具对象与作用两个方面。 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对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不是真实自我(

6、real self),而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控制并综合着对环境知觉的意义,高度决定着个人对环境的反应。,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自我概念有四个特点: 1.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知觉,它遵循知觉的一般原理。 2. 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有联系的知觉模型。 3. 自我不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另一个人,而是能表征的自我经验。 4. 自我虽然也包括潜意识的东西,但主要是由有意识的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构成的,它通常可以为人所觉察。 自我差距理论,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二、自我概念的结构 (一)自我图式理论 自我图式(self-schema)理论是由认知心理学家(H. Markus,1977)提

7、出的。 所谓自我图式,是指自我概念的组成要素,指个体有关自己某些具体的能力与特征的认知。一个图式就是一个具体的成分概念。,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受到图式理论的影响,自我图式研究更强调自我概念的动态性质。自我图式作为自我概念的存在方式,会对我们认知周围世界和信息的获取、记忆等发挥模式化影响。 1986年与1987年,又进一步提出了可能自我(possible self)与动态自我的概念。 可能自我是基于自我图式而指向未来的自我概念,即个体希望自己在某一方面将来会怎样或者该怎样。 动态自我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自我概念。,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二)自我概念的结构,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三

8、、自我概念的功能 伯恩斯(Burns, 1982)在其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保持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和决定期望等三种功能。 (一)自我一致性维持 在研究失足青少年时发现, “坏孩子”的自我概念会使失足青少年倾向于做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行为,出现 “破罐子破摔”现象(金盛华, 1982) 。 自我胜任(self-competence)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习投入及成绩也明显优于自我胜任概念消极的学生(金盛华, 1988)。,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二)经验解释 梅德维克等人(Medvec, et al.,1995) 做过一个有意思的研究,

9、发现奥运会上银牌得主感觉不如铜牌得主快乐。,图8-1 不同获奖者在不同时间的幸福感大小,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三)期望定向 自我概念的期望定向功能指人们对情境和自己行为的期望是受自我概念引导的。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和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高度决定于自己的我概念。 金盛华(1993)有关儿童自我概念的实验研究发现,差生成绩落后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整个行为动力系统出现角色偏常(role deviance)的结果。差生的消极自我概念导致消极自我期望。,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一、自我概念的发生机制 二、自我概念的发展,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一、自我概

10、念的发生机制 孩子长到大约到68月龄时,开始出现自己身体和自身连续性的感觉 。儿童自我意识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语言的学习和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开始逐渐学会用符号来指称周围世界的客体,并最终了解了语词中“我”的内涵,开始用“我”来代替“宝宝”,此时自我已经明确分化为一个独立的对象。 符号相互作用论 按照库利(Cooley,1902 )“镜像自我”理论,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儿童自我发展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人际交往。 米德(Mead, 1934)和麦奎尔等人(McGuire & McGuire, 1982 ) 的研究 重要他人(signi

11、ficant others) 自省能力是儿童形成自我概念的基础。在我国儿童的自省能力方面。 韩进之等人(1990)的研究 在自我概念的形成方面我国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已形成十分清晰的自我概念。 金盛华(1988)和李德伟的研究,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二、自我概念的发展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人生有八个阶段的危机: 1.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婴儿期(018个月) 2. 自主对怀疑和羞愧 童年期(18个月4岁) 3. 主动感对内疚 学前期(46岁) 4. 勤奋对自卑 学龄期(612岁) 5.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青春期(1218岁) 6. 亲密对孤离 成年早期(1830岁) 7. 产出对停滞

12、 中壮年期(3050岁) 8. 自我完整对绝望 老年阶段(50岁以后),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三、自我知觉理论 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 的提出者贝姆(Bem, 1967)认为,与个人通过别人的行为来认识别人的特征的机制一样,个体对自己态度、感情和其它内在状态的认识,也存在根据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该行为发生的环境而进行推断的机制。,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四、自我确认 自我确认(self-verification)指人们注意和寻找那些与自我图式相符号的信息的倾向。研究表明(Swann, 1984, 1990),自我认识过程并不是对全部现有信

13、息进行扫描,而是寻找那些符合自己已有假设,能确认自我概念的信息。如果个人认为自己是自信的,会寻找能确认这个自我图式的信息,而排斥否定的信息。,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斯旺(Swann,1992)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人们确实偏爱确认自我概念的反馈。 图8-2 同伴交往偏好,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五、自我认识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偏差 人们由于我们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中强调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喜欢用好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认失败负有责任,这种偏差被称作自我服务偏差或利己偏差。 自我知觉的自我优化倾向能使人产生力量感和自我满意感,符合自我价值定向的自我保护规则,

14、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保护自我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些倾向可能妨碍人们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导致自欺(self deception)的发生,严重时还会使人否认现实。,第三节 自 尊,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二、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 三、自尊的测量 四、自我效能,第三节 自 尊,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一)自尊的结构 詹姆斯(1892)认为,自尊即个体的成就感,取决于个体在实现其设定目标的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波普(Pope, 1988)认为,自尊由知觉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两个维度构成。此与罗杰斯早期的观点一致。 库泊史密斯(Coopersmith, 1967)提出,自尊从四个方面来建立:个

15、人重要性;能力;个体的道德性;权力。,第三节 自 尊,波普(Pope,1988)提出,自尊体现在五个方面:社会方面的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方面的自尊;家庭方面的自尊;身体意象方面的自尊;整体自尊。 张静(2002)认为自尊由自我效能(或自我胜任)和自我悦纳(或自爱)组成。 魏运华(1997) 发现,儿童的自尊结构由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等六个因素组成。 蔡建红(2001)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尊结构由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交口才、学习能力、他人及社会认同、父母关系、归属群体、人际亲密、演讲、体育运动九个因素构成。 黄希庭(1998)认为,自尊可以分为总体自尊、一般自尊和特殊自尊。

16、,第三节 自 尊,(二)影响自尊的环境与经验因素 首先,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学业成绩的好坏,也就会影响到学生自尊水平的高低。 第三,个人因素对自尊水平有影响。,第三节 自 尊,二、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 (一)自我差距 希金斯(Higgins, 1987) 提出了一种自我导向理论,这种自我导向代表个体要达到的标准。他认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想自我(the ideal self)与应该自我(the ought self)。 实际自我(actual-self)与理想自我出现差距,会使个体产生抑郁的负性情绪,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出现差距,会使个体产生焦虑的负性情绪,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自尊降低 。,第三节 自 尊,(二)自我提高 自我提高(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