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策略}基于违约概率的贷款定价模型实证分析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8588332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价策略}基于违约概率的贷款定价模型实证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定价策略}基于违约概率的贷款定价模型实证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定价策略}基于违约概率的贷款定价模型实证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定价策略}基于违约概率的贷款定价模型实证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定价策略}基于违约概率的贷款定价模型实证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价策略}基于违约概率的贷款定价模型实证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价策略}基于违约概率的贷款定价模型实证分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违约概率的贷款定价模型实证分析作者:李春善 指导老师:李赟毅老师摘 要:贷款定价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的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改革的实质内容。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要使银行的贷款更加符合巴塞尔内部评级法的要求,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略企业违约。现今国内银行执行的贷款利率属于管理式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利率基准利率,各商业银行规定浮动系数,贷款的利润无法从根本上作为信用损失的缓冲剂,应通过违约损失的加入,设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来弥补损失。本文引用由Repullo 和Suarez教授开发,引用资产定价模型的原理,建立在违约概率基础上的贷款定价模型。弥补了现今国内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方面忽视违约状况的缺憾

2、。这个模型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否适应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本文引用了农行的贷款客户数据对银行短期贷款进行重新定价,在考查银行贷款定价合理性的同时,验证模型的实用性。关键词:贷款定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 Abstract: We analyze the loan pricing implications of the reform of bank capital regulation known as Basel II. We consider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for business loans where, as in the model

3、underlying the internal ratings based (IRB) approach of Basel II; a single risk factor explains the correlation in defaults across firms. Now, our loan pricing belong to regulation-rate, banks could increase or reduce the base rate that drawled up by Peoples Bank of China. The net interest income fr

4、om performing loans is not counted as a buffer against credit losses. so, we should calculate the suitable rate with probability of default .The paper quote a model made by Repullo and Suarez, that base on loan pricing with PD and the CAPM model. It makes up the defect in loan pricing. However, if w

5、e want to know does it could be used for our banks, I take some loan data to attest it. And test the loan rate of our banks.Key words: Loan pricing; probability of default; loss given default贷款定价是当今国际性金融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典型标志之一。2004年定稿的巴塞尔新协议(以下简称巴塞尔)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基石。他改变了1988年原协议的以外部评级法为银行风险管理主体的方法,推出并建议银行使用内部评级法

6、(IRB, Internal Ratings Based Approach),即允许银行根据自己对违约概率(PD)以及违约损失率的(LGD)做出的估算来计算资本要求。其中无论是初级法还是高级法,都要求银行自行估计客户的违约概率(PD),因此,违约概率是银行信用风险计量的基础。同时,贷款是银行资产中最大的风险构成部分,其贷款利率必须以可以弥补银行损失为最低界限,若能将违约概率作为贷款利率的构成因素之一,可是贷款的价格更加合理。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之一,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资产。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金融市场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国家也逐渐放开对企业贷款利率上限的管理,商业

7、银行可以根据信贷市场需求确定合理的贷款价格,使贷款利率能充分补偿银行所承担的信用风险以确保安全性和盈利性。然而我国市场利率自身的调节作用弱,贷款利率仍以管理利率为主,结构单一,信用风险五级评级划分简单,违约等问题尚未作为单独的因子在贷款利率中起作用。商业银行的资产要想兼顾效率与安全,且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就需要建立和完善运作有效的贷款定价体系。Repullo和Suarez教授在2004年针对巴塞尔的资本要求,建立了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贷款定价模型,并在12国银行进行论证,可以为其贷款定价提供依据。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从理论上来看,这种模型可以保证商业贷款的高损失率不在排除在贷款利率之外,而不仅

8、仅是国家通过宏观经济发展来考虑定价问题;从实践看,这种模型是否适用我国的银行资产项目?违约概率是如何影响贷款的,对银行发展新的贷款方向是否有提示?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回答以上问题。一 传统贷款定价理论分析(一) 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管理的主要模型: 在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对贷款利率的管理相对比较成熟,其贷款定价的主要模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成本相加定价模式(Cost-plus loan Pricing)。该定价模式的主要思想是贷款的价格必须能够补偿银行筹集资金所付出的成本和相关管理费用,即筹资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时价格还能够补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并使银行获得一定的

9、利润。该方法确定的价格至少包括筹资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和目标利润等部分。其基本计算公式:贷款保本价格=资金成本+贷款费用+ 风险补偿费贷款盈利价格=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目标利益这种定价方式直观的表明了银行贷款价格的结构。但是,看起来简单的计算公式对于成本的计算要求却非常高,尤其是对单笔贷款费用和风险补偿费用的确定。若要准确或较准确的计算着两种费用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成本核算体系,这正是我国金融体系目前所缺乏的。同时,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成本导向性贷款方式,它忽略了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客户的关系,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具有卖方特征的贷款市场。2.价格领导模式(Price Leadershi

10、p)。该模式是当前国际银行广泛采用的一种定价模式。其具体方法是:首先选择某种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然后针对客户贷款项目的违约风险程度和贷款的期限风险程度,确定不同的风险溢价。有基准利率加上风险溢价“点数”或乘上风险溢价“乘数”,便构成了具体贷款项目的实际利率,因此这种方法被称为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其计算公式为:贷款利率基准利率违约风险溢价点数期限风险溢价点数或者也可以表示为: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乘数其中,选择何种利率为基准利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早期西方商业银行通常选择对最优质客户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时所征收的最低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上世纪7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通常以伦敦同业银行拆借利率(LIB

11、OR)作为基准利率。与成本向加模式相比较,价格领导模式属于“市场导向型”的定价模式,其中的基准利率通常为市场利率,该利率既反映了银行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平均水平,又反映了市场的竞争状况,因而较容易为借贷双方所接受。 3.客户赢利性分析模式(Customer Profitability Analysis)。该定价模式也称为帐户盈利性分析方法,它是指银行在综合计算与客户各种业务往来的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根据银行的目标利润及客户风险水平等给贷款定价,即合理的贷款定价必须保证银行从某一特定客户的所有业务往来中获取的整体利益大于以贷款业务为主导的成本与银行目标利润之和。该方法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12、的现代营销理念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这种定价方式在所有定价模型中是最复杂,成本最高的,对精确度要求也非常高,因为计算过程中很小的误差也可能被放大的不可接受。因此,这种定价方法只能针对少数贡献度大,信益度高,对银行至关重要的大型客户而言才是切实可行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虽然外币贷款利率已经于2000年9月实现市场化,但随商业银行来说,在其资产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人民币资产长期以来仍是由国家统一定价的商品,人民币利率一直受到人民银行的严格限制,法定利率仍然被人民银行作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对于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可以在法定利率的基础上实行有限度的浮动,

13、人民银行既规定了最高上浮幅度,又规定了最大下浮幅度。自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已连续3次调高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目前各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利率最多可在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上 浮70%,但是该调整幅度直到2004年才开始实施。而在此之前,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必须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分别确定,其中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最多可在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上 浮30%,对大型企业贷款最高仅可上浮10%,但是对于贷款利率的下浮比例多年以来均未有突破,至今仍控制在10%的最大限度内。到2006年4月份人民银行重新调整了企业贷款利率(见下表1),农行将中小企业的上浮利率调整到40%。正是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导致

14、了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贷款定价的实践经验,贷款定价管理十分薄弱。表1 人民银行调整利率项 目调整前调整后贷 款-其中:6个月5.225.401年5.585.851-3年(含)5.766.033-5年(含)5.856.125年以上6.126.39 1.许多商业银行至今仍未将贷款定价机制纳入信贷决策机制之中。 2.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的实际制定过程中,往往主观随意性较大,对贷款利率是否进行浮动或浮动多少,商业银行一般都缺乏规范、精细的定价标准。其利率浮动的幅度通常并不能反映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及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尤其在贷款需求旺盛时期,商业银行通常不加区分的对所有贷款执行统一利率;而在贷款需求不足时,

15、或出于对优质客户的竞争,一些银行就简单的按照期限档次直接套用相应的法定基准利率,或直接对优质客户执行最大下浮比例。 3.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没建立定量化的定价体系以灵活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从当今国际银行界普遍采用的定价模型来看,完善的贷款定价不仅需要对贷款业务管理的资金成本和非资金成本进行量化分摊,而且还必须能够对贷款项目的损失概率以及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量化处理。但是由于银行是复合型产品企业,往往很难准确地将其经营成本分摊到日常经营的各项业务上。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长期的粗放式管理在这方面尤其显得薄弱。在风险量化上,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对客户信用评级以及对贷款项目的风险分来起

16、步较晚,分类标准也不统一,因而在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方面的基础数据严重不足,对风险量化需要向西方学习。 综上所述,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看,虽然二者在贷款定价的模式使用上各自有各自的特点,符合本国的金融发展特征。但是,二者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违约风险的考虑不足。西方商业银行虽然有完整的客户数据信息系统,但是对违约概率重视不足,一直至今仍无法达到以利率完全弥补损失的效果,所以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以内。而国内则是根本没考虑违约概率的问题,也未设定任何的不良贷款控制体系,将违约概率引入贷款定价刻不容缓。二贷款定价实例及数据分析来自河北省某市农支行的贷款实例 (一)贷款定价实例为方便说明我国银行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同时服务于后文的贷款定价模型的实证分析。本文从河北省某市农支行采集了十项贷款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