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特征.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8588247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特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特征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欧盟东亚贸易模式对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探究【第一章】欧盟和东亚经济一体化研究绪论【第二章】 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特征【第三章】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模式比较【第四章】区域贸易模式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第五章】东亚区域贸易模式的新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参考文献】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模式的关系研究参考文献 第 2 章 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特征本章阐述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特征,通过对两者各自的发展历程研究分析,找出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呈现出各自特征的原因。2.1 欧洲经济一

2、体化的进展及其特征。2.1.1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世界经济中的两大显著特征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成为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联盟,法德作为其中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们在对一个国际政治现象和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势必会从它的发展演变历史来考量。纵观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史,法国和德国的互动关系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作用尤为引人关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研究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的初步发展(1949-1963)。理查德尼克松曾说,在二战中,

3、所有欧洲国家都输了。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使得美国和苏联成为新的世界格局中的两极。许多国际关系史学家和西方政治家甚至断言欧洲已经成为一个军事真空,一个经济真空,一个精神真空,美苏都想去迅速填补这个真空.1949 年 11 月,阿登纳作为德国的总理,在向美国记者发表破冰解冻谈话时,标志着法德和解, 1963 年签订法德友好条约,法国与德国的关系,从此超越了双边的范畴,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德和解不断向前发展,有着自身内部的原因,也有来自其他经济体的要求。一方面,法国要从西欧联合的中实现大国地位,必须寻找盟友,因此,放弃遏制德国的政策也是必然,法德之间的争斗是欧洲历史上动乱的主要原因之

4、一,德国想要复兴,与法和解、赢得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美国与苏联冷战的大背景下,催化了法德的和解。1949 年 11 月, 彼得斯贝格议定书中获得经济惩罚和限制减轻之后,申请加入鲁尔国际管制机构,答应和军事安全署合作。德国这些举措,满足了法国所期望的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鲁尔问题得到了解决,消除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1956 年,法德谈判的基础上,彼此在对萨尔区的利益分配,达成了一致,允许萨尔重回德国,1957 年,萨尔正式回归德国。伴随着鲁尔和萨尔问题的解决,法德实现了最终的和解。自 1950 年 6 月开始,卢森堡、荷兰、意大利以及比利时在法德的倡导下,加入舒曼

5、计划,就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进行谈判。1951 年 4 月,在巴黎签署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标志着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1957 年 3 月,六国在罗马签订了关于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关于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罗马条约规定了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制定公平的市场竞争制度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关税同盟、努力实现各成员国之间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动。罗马条约的规定,使得欧洲各成员国更加相互依赖,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从而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其无期限、无规定退出程序以及欢迎其他国家加入的特点,表明了六个成员国将其看成的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欧洲

6、一体化的起点。由此可见,法德的和解,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扮演着发动机的作用,奠定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启动与发展。第二阶段,法德为轴心,推动欧洲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1963-1990)。1963 年 1 月,法德合作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法德轴心的确立。欧洲一体化中,经济领域问题及其解决以及相关实体机构和制度建设都始终以 巴黎-波恩轴心旋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德轴心推动欧共体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建设。20 世纪 60 年代,法德推动了欧共体关税同盟与共同农业政策的建设,关税同盟建设与共同农业政策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罗马条约规定了共同体以关税同盟为基础,分三阶段建立,直至到 1970

7、 年 1 月正式行成关税同盟,同时,制定共同的农业政策。当时的欧洲迫切需要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此来摆脱经济的萧条局面,削减贸易关税、建立关税同盟是极其重要的,西欧国家需要通过消减贸易壁垒来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西欧各国由于各自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差很大,在建立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德国的工业比较发达,其农业政策主要表现为自给自足,而法国工业相对落后,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这就决定了在欧洲经济一体化深化的过程,法国相对重视有关农业政策的建设,积极推动建立农产品自由流通市场而德国却对共同农业政策持消极态度。其他国家的情况各不相同,更加加深了制定

8、这一政策的困难。1961 年底,关税同盟在向第二阶段过渡时,荷兰支持法国提出的先建立共同农业市场的建议,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认为关税同盟应当优先,欧洲一体化继续发展唯有通过谈判寻求共同的解决办法;1962 年,由于欧共体内部农业价格水平的不同,德国反对委员会提交的曼斯霍尔特计划(协调成员国直接的价格水平);1965 年爆发的空椅子危机(法国担心德国提出的解决共同农业政策问题的一揽子计划中的超国家主义成分会损害法国的利益,而撤回常驻布鲁塞尔代表)。自 1958 年 7 月六国谈判的开始,期间经历了许多困难,终于在 1966 年 1 月达成卢森堡协议,经历重重困难,欧洲经济共同体基本建立起来。80

9、 年代,在枫丹白露会议上,法德合作又成功解决了共同农业政策上因过剩而出现的补贴,从而制止更进一步的过剩恶性循环。欧洲逐步壮大了起来。法德双方尤其是德国为了推进欧洲一体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牺牲,法德两国在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互动博弈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法德轴心推动欧洲货币体系建立。自 1950 年欧洲成立支付同盟开始,欧洲便逐渐走向货币一体化的道路,到1999 年 1 月 1 日,欧元在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法德轴心这一润滑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 世纪 70 年代初,在国际货币危机的冲击下,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涨,各国汇率波

10、动不定,使得欧共体的农业政策难以实施,货币问题成为了主要的难题。为了通过缩小成员国间的汇率波动幅度来实现固定汇率制度,欧洲理事会通过了维尔纳报告,以期望达到统一的货币体系。然而美国在金融货币危机的冲击下,大量投机美元流入德国,迫使德国采取联合浮动汇率以减缓马克的压力。这一举措遭到成员国特别是法国的反对,因此,维尔纳报告难以实施,经过法德两国彼此不断的协调,最终达成一致,即欧洲理事会允许德国采取临时性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共同体并不实施联合浮动汇率。随着经济危机不断加深与蔓延,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法德为维护欧洲一体化,举行了一系列双边会谈,于 1971 年 12 月达成了斯密森协定,然而 1973

11、年美元的再次贬值,使得斯密森协定最终崩溃。之后各国的货币汇率制度走向混乱,只有德法在不断谈判中达成了协议。1978 年 7 月,在不莱梅峰会上,共同体首脑联合提出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同年 12 月,欧洲理事会决定建立货币体系,创立全新的参考货币,以稳定共同体内部市场汇率。欧洲货币体系的成功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欧共体在货币联盟。在推进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法国和德国没有真正地动摇。双方明确的合作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欧洲货币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可以说,如果没有法德两国在博弈基础上的合作与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欧洲就不可能在货币一体化的道路上取得进展。第三,法德倡议并推动建立欧洲经货联盟。198

12、1 年 10 月,法国提出重启欧洲一体化,要求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更加紧密地合作,这表明法国仍旧坚持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依然是法德首要的考虑问题,表明了法德轴心日渐成熟。密特朗执政后,面临国内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德国和外界迫使其推进一体化的双重压力,重新振兴欧共体便成为了其对外政策的主要议题。1984 年 2 月,科尔与密特朗通过长时间的秘密会谈,为解决欧共体面临的问题,双方表示采取新的行动和欧共体进一步加强合作。另外,在推动解决英国预算摊派的问题上,法德的一致立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德通过不断地磋商,达成了一致的回扣款比例,解决了英国的预算摊派问题,并为欧洲联合的未

13、来发展做出了新规定。第三阶段,德国的统一与欧洲联盟建设(1990-2008)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国际格局走向重组,德国也走向了统一。由旧格局迈向新格局的路途中,法德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总体来看,合作仍是双方关系的主导,并且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车轮继续向前。1991 年 12 月,马斯特里赫特首脑峰会达成了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并于次年 2 月签署。从此欧洲联盟代替了原来的欧共体,欧洲联盟的三根支柱(经济货币联盟、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司法、民政事务方面的合作机制)得以形成,欧洲各成员国间的经济一体化逐步扩展,形成了建立经济、政治和防务

14、一体化。欧洲联盟的诞生,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一方面,欧洲一体化形成了政治经济联盟,实体建设得以落实;另一方面,欧洲一体化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展,吸纳了许多新的成员国。在欧洲联盟建设中,法德的互动推进作用仍然明显,起着导航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法德合作推进欧洲联盟相关机制的建设,尤其是欧洲货币联盟建设。法德统一战线,采取合作来推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欧元的面世。法德都认为,欧元的牢系着欧洲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双方努力合作,德国在稳定条约(Stability Pact,为欧元面世做准备工作的条约)中,增加了保证金融稳定的自动规定国家政府预算赤字的条款;又将这项条约当作

15、建立促进发展和稳定欧洲经济的某种政治性条款,在 1997 年 7 月的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工作期间,法德就已经体现出了在货币一体化方面的内在一致性,双方都表示了全力支持这种单一货币。法德为最终欧元的面世铺平了道路,1998 年 5月,随着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中确认的欧元区 11 个成员国,1999 年 1 月 1 日,欧元正式诞生。综合看来,法德在欧元的形成和最终的面世过程中功不可没;另一方面,法德互动,推进欧盟不断扩张。截止 2011 年,欧盟面积超过 430 万平方公里,超过 5 亿人口,GDP 总计达 17.36 万亿美元。第四阶段,欧债危机背景下的法德关系与欧洲一体化进程(2009 年至今)2009 年,欧洲部分主权国家,由于政府无力偿还其高额的债务负担,从而而引发政府信用和经济危机。希腊是首个爆发债务危机的国家。随着希腊 2009年 10 月宣布其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 12%,远超过欧盟规定的上限(政府财政赤字不超过 GDP 的 3%),欧债危机的影响开始在欧洲内部不断扩大。次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央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