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志愿者大草原上的“希望”之花.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8588010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洲志愿者大草原上的“希望”之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绿洲志愿者大草原上的“希望”之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洲志愿者大草原上的“希望”之花.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洲志愿者,大草原上的“希望”之花一路荡气回肠的爱心征途,一组感人肺腑的爱心镜头,一行执着坚定的爱心足迹,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2014年8月28日上午,中秋节即将来临,长庆采气三厂作业三区王雪婵、刘小刚、闫慧丽等4位青年志愿者相约探望贺奶奶,他们带着米、面、油、蔬菜等生活用品来到了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音柴达木贺奶奶家里,为老人烹制了几道香喷喷的菜肴,清洁了房屋,这位花甲之年的空巢老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对于空巢老人的关爱,只是采气三厂从事志愿活动的一个缩影。几年来,长庆采气三厂在确保安全平稳供气的同时,不忘关注困难群体,他们立足岗位,热心公益,帮扶助残,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用爱心暖人心,传承

2、雷锋精神真谛。截至目前,这个厂成立了16支“绿洲志愿者”服务队,共有“绿洲志愿者”60多名,累计服务时长已经达到400余小时,用爱心传递了企业正能量。一路荡气回肠的爱心征途,一组感人肺腑的爱心镜头,一行执着坚定的爱心足迹,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贫困孤儿感谢他们的恩人“采气三厂”故事要从六年前说起。2008年8月的一天,鄂尔多斯日报发布了内蒙古达拉特旗树林召镇贫困孤儿的求助申请,仔细一看,原来是两个苦命的孩子发自内心深处的呼救。哥哥的名字叫郝智,1994年4月出生,就读于达拉特旗第一中学,妹妹郝琴,1996年2月出生,就读于达拉特旗第11小学,母亲在他们7岁、5岁多的时候重病去世,让可爱的兄妹俩从小

3、就失去了母爱;更加让人无法相信的是,2008年初,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又因重病夺去了生命,他们就寄养在东胜的姑姑家,而姑父和姑姑又因过度劳累,相继患上了乙肝、肺结核病这个家彻底“瘫痪”了,这两个孩子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看到这则揪心的信息,采气三厂“爱心使者”按捺不住内心的不安,立即拨通电话联系学校老师高云。“爱心使者”了解完情况后,第二天迅速驱车驶向孩子所在的达拉特旗学校。几经颠簸迂回,于下午两点赶到学校,在老师的身边,他们看到了这个瘦小却很坚强的男子汉和柔弱却很自立的小姑娘。与老师深入交流后,大家决定一道去他们的家里看看。去往他们家的路途极其糟糕,坑洼泥泞,乱石嶙峋,车与驾驶员都经受了一番严

4、峻的考验。终于到了郝智生活了15年的家,泥墙土瓦,裂缝密布,破旧不堪;走进房屋,低房矮梁,无法直身,家产陈设,历历在目,阵阵酸楚难于言表。家庭成员再简单不过了,50多岁的姑姑和姑父,还有一个已经从初中毕业的表姐,就这么简单,除了打工和捡垃圾挣一点零星的生活费,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他们的姑姑善良和蔼,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看到这些,大家的内心是沉重的,难受的,无可奈何的!一番交流攀谈过后,“爱心使者”希望兄妹能够自立自强,认真学习,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学会感恩,将来回报社会。并承诺,郝智、郝琴兄妹俩的生活费和学费由采气三厂来承担。临行前,他们还将1000元爱心款交到了郝智姑姑的手上

5、,用于他们的生活补贴,并与之建立了长期联系沟通关系。在这捐助的六年间,两个贫困孤儿感受到了背后的依靠与人间的温暖。兄妹俩也不间断地为采气三厂发来“感谢信”。郝智说:“是采气三厂,在我和妹妹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支持和经济帮助,让我们可以重新返回校园,坐在书声琅琅的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你们就是我们永远的大恩人”倾情点亮空巢老人心中的那盏灯2014年3月5日,65岁的空巢老人贺翠花品尝到了可口的饭菜,老人感受到了家的幸福和温暖,因为她的身边有“绿洲”小青年三年如一日的陪伴。2011年3月,作业三区外协员刘小刚入户走访时来到贺翠花老人的家中,一进去便看见一位老人蹒跚的脚步。老人独自一人生活。老

6、人丈夫早年去世,膝下只有一个抱养的儿子,外出打工,生活起居无人照顾。所以,老人的晚年生活,基本上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老人的房子只有两个小隔间,光线即使在白天也是非常微弱的,而且又因为位于低洼地势,所以在下雨天时室内相对来说十分潮湿。家里的陈设也是相当简陋的,除了基本的炊具及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再也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家具。看到了贺奶奶,刘小刚就想起了远在异乡无人照顾的爷爷、奶奶,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小刚把奶奶家彻底打扫了一遍。临走时,小刚给老人的周边牧民留下联系电话,告诉老人有事请给他打电话。小刚回到单位后将老人的情况向作业区领导进行了汇报,区领导高度重视,并将老人确定为作业三区重点帮扶对象。贺

7、奶奶居住的地方家门口有一块半亩多的菜地,贺奶奶吃的蔬菜大部分来自这里。帮助贺奶奶种菜,作业三区青年志愿者把这也当成了自己的任务。翻土、施肥、播种、浇水种菜的每一个环节,他们几乎熟稔在心。王雪婵回家时,特意从银川买来豆角、茄子、西红柿、辣椒等优良菜籽,播种在贺奶奶的菜地里。2013年夏天的一个上午,王雪婵带领“绿洲”小青年又在奶奶家门前整理菜地,汗水把他们的红工衣浸湿了,又晒干了,露出一块块白花花的盐斑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连忙端着烧好的开水让他们喝。而此时,队员们已经坐着皮卡车离去了每年八月十五,王雪婵和她的队员们都要到贺奶奶家中一起过节。2013年中秋节,王雪婵带着礼品到老人家,一进门就说

8、:“贺奶奶,祝您健康长寿,今天我们一起与您过中秋。”王雪婵与队员们包饺子、烹制各种菜肴,他们和贺奶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香喷喷的菜肴烹制好了,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贺奶奶吃着饺子,泪水也禁不住流了下来:“感谢你们陪我一起过中秋,感谢长庆采气三厂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员工”。爱心传递了3年。在这3年里,“绿洲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气区老人尽爱心,让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关爱,树立了石油工人在牧民中的良好形象。孩子们的笑脸像鲜花一样绽放在大漠“老师,我们不愿意离开你”,“老师,我们会想你的”2013年6月29日,在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昂素完全小学的校园里,采气三厂作业三区义务支教老师王雪婵和孩

9、子们哭作一团。这是孩子们小学毕业了,她最后一次来看望孩子们。2011年9月,王雪婵作为义务支教老师来到这里和孩子们共同度过了三年的美好时光。如今,她所支教的20多名学生就要毕业了,这些孩子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牵挂。王雪婵来自长庆采气三厂作业三区,毕业于陕西新闻学院,她所支教的昂素完全小学是鄂托克前旗境内最贫困落后的。回忆起三年的支教经历,她说:“它既艰苦又甘醇,既忙碌又充实,既陌生又亲切。”她为记者讲述了那是怎样的一所学校,怎样的一群孩子。学校的教学楼虽然是楼房,但操场和校道的泥土凹凸不平,一旦刮风,扬沙肆虐,灰尘满身;学校里唯一的一台电视是没有闭路的,有几台破旧的电脑但不能上网。学生的伙食也较艰

10、苦,每天都是馍馍配凉水。由于缺水,这里的教室和宿舍总是有点脏。王雪婵动情地说:“虽然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当它确确实实发生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很想流泪。这里的学生个个淳朴善良、勤奋好学,他们早上6点多,天还未亮,就已冒着严寒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那时,望着他们,我觉得我牺牲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支教是值得的。”“这里不仅仅是我们所熟知的生活的贫困、气候的干燥,更有着饮食习惯的迥异和业余生活的寂寞。”来自采气三厂苏里格第一天然气处理厂支教老师江旺凤曾在采气三厂青年志愿服务手册中这样写道。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的小江很文静但又很有思想。“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坐满了拎着小包干粮

11、,背着大袋书本,经过两三个小时尘土飞扬的坎坷行程,一身尘埃还未拍去就迫不及待地坐在教室里等着上课的学生时,我被学生们感动了。支教不能停留于表面,只要一有闲暇时间,我们会尽最大能力代好课,就为了这些孩子吧!”江旺凤每次下班,她都会认真备课,克服语言障碍,增进师生情感,想尽办法去苏力德苏木小学代课。在沙尔利小学,来自作业二区的“绿洲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到义务支教的活动中,他们说这是沙尔利的“希望之花”。义务支教,在苏里格气区“遍地开花”。“绿洲志愿者”,这个名字已深深烙在了大气田周边牧民的心里。在工业上,苏里格大气田带动了鄂尔多斯的发展;而在精神上,“绿洲志愿者”的奉献让牧民的孩子们积累了一生都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责任李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