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比较诗学课件上课讲义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8583452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讲比较诗学课件上课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8讲比较诗学课件上课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8讲比较诗学课件上课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8讲比较诗学课件上课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8讲比较诗学课件上课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讲比较诗学课件上课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讲比较诗学课件上课讲义(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诗学,第八讲,一、“诗学”一词的含义,(一)“诗学”一词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含义 1、19世纪以前泛指文学理论 (1)亚里士多德诗学 (2)贺拉斯诗艺 (3)布瓦罗诗的艺术 2、19世纪文学理论较少用“诗学”指称,代之以“美学”或“文学批评” 3、20世纪以后,“诗学”一词再次得到广泛使用,一、“诗学”一词的含义,(二)“诗学”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含义 1、中国的“诗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 其含义有二: (1)特指研究诗经的学问。 如唐代李行修的请置诗学博士书的奏章 (2)泛指一般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诗歌的其它理论研究。 如元代的范椁诗学禁脔,2、现代以来,很多冠以“诗学”的论文或论著,大多

2、单指诗歌的理论研究,并不包含小说、戏剧等理论。 例如,杨鸿烈中国诗学大纲(1928)、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1992)、王先霈中国诗学通论(1994)等。 3、“诗学”一词泛指文学理论始自比较文学的引入。 如叶维廉著的比较诗学、曹顺庆的中西比较诗学、乐黛云主编的世界诗学大学词典等。,三、比较诗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西方比较诗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美)韦勒克:“文学是一元的,犹如艺术和人性是一元的一样”。“重要的是把文学看作一个整体,并且不考虑语言上的差别。” (法)艾田伯明确提出“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的基本看法。 (苏)日尔蒙斯基:“作为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性的一种说明,是最有说服力的

3、。”,2、中国大陆早期的比较诗学 20年代以前有梁启超、王国维、鲁迅等。 40年代取得了杰出成绩:朱光潜的诗论和钱锺书的谈艺录等。 3、海外华裔及港台学者的比较诗学 刘若愚的中国的文学理论(1975)是海外第一部中西比较诗学。 叶维廉80年代主持比较文学论丛的撰写,丛书中绝大部分涉及诗学研究,显示了台港比较诗学的兴盛繁荣。,三、比较诗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三、比较诗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钱锺书管锥编(1979)的出版,以及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季羡林的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等著作问世。 曹顺庆的中西比较诗学(1988)是中国大陆第一本系统的中西比较诗学专著。,4、70年代末80年代

4、初中国大陆比较诗学兴起,曹顺庆,四、比较诗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方法论,(一)可比性及“共同诗学”的寻求 尽管中西诗学在基本概念和表述方法方面有诸多差异,但对于文学艺术的审美本质的把握,对文学艺术的真正奥秘的探寻都是一致的。,例如,理论家们都发现,艺术美的奥秘,在于从个别中见出一般,从偶然中见出必然;在于“以少见多”、“象外之象”、“韵外之韵”;在于“暗示义”;在于“有限之中达到无限境界的愉悦”、或者说,艺术之生命,正在于把深广的社会内容、丰富的人生体验与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集中提炼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使之具有巨大的信息量和无限的包容性。,四、比较诗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方法论,(二)东西方诗学的差

5、异及其文化根源的探寻 重“异”,意味着对中西文学民族特色的关注,对中西诗学独特价值的探寻,其效果不仅仅是沟通和融汇,而且是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曹顺庆:“中国与西方文论,虽然具有完全不同的民族特色,在不少概念上截然相反,但也有着不少相通之处。这种相异又相同的状况,恰恰说明了中西文论沟通的可能性和不可互相取代的独特价值:相同之处愈多,亲和力愈强;相异之处愈鲜明,互补的价值愈重大。”,文化模子的寻根就是强调诗学的民族特色、文学个性及其独特价值,从而避免比较诗学的牵强附会,同时也避免由于文化模子的不同而形成的误解、隔膜与歪曲。 例如用西方的悲剧观来看中国的戏剧,就曾引起了关于中国有没有悲剧等问题的论

6、争。,四、比较诗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方法论,(三)比较诗学的阐发与对话研究 “阐发法”最早是1976年由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所提出的。但他们提出的“阐发法”主要是一种单向阐发,即模仿和套用西方文论来阐释中国文学与文论。针对于此,北京大学的陈惇和刘象愚则提出“双向阐发”的理念。 所谓双向阐发就是双向的、互补的中西互释,其核心是跨文化的文学阐释。钱锺书关于中西文艺思想的双向阐释就是一个典范。,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钱锺书七缀集诗

7、可以怨),南宋一个女子写给情人一首鹊桥仙词:“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脱空”就是虚狂、撒谎。海涅的首情诗里有两句话,恰恰可以参考:“世上人不相信什么爱情火焰,只认为是诗里的辞藻。”(钱锺书七缀集诗可以怨),年轻时的钱锺书,所谓对话研究就各自承认对方的文化特色及其价值,通过对话互释互补,从而达到跨文化的创造与建构。 20世纪以来,中国文论几乎处于失语状态,从俄苏文论的照搬,到西方新老文论的大量引入,中国传统的古典文论出现了断裂,中国文论始终跟在外国的后面,失落了自我,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当代中国文论如何建立自己的话语权? 三大途径和来源: (1)中国传统文论的发掘和整理 (2)马列文论的开放和发展 (3)西方文论的研究和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