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烧伤医学主要开拓者――盛志勇.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8559381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烧伤医学主要开拓者――盛志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烧伤医学主要开拓者――盛志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烧伤医学主要开拓者――盛志勇.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烧伤医学主要开拓者盛志勇作为中国烧伤医学专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得由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通令的一等功,2010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同年获“中华烧伤外科学会终身成就奖”。他虽已年逾九旬,心脏植放了5个支架,但仍奋战在烧伤科研一线。他就是解放军第304医院专家组组长、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教授。 心随召唤走 对党始终忠贞不渝出生于医生世家的盛志勇,受父辈熏陶,幼年时就萌生了想做一名好医生的抱负。1937年7月,16岁的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6年寒窗苦读毕业,就职于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外科

2、任医师。这实现了他学医报国的梦想。当时,铁蹄蹂躏,国难当头,他苦想着、思考着,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医治苦难同胞的战争创伤,仅有理想希望的“手术刀”是不“锐利”的。这时,一种“上医”医国救人的理念,在这位年轻人的脑际萦绕。知徒莫如师。1947年,独具慧眼的著名外科学家沈克非教授,举荐盛志勇到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医学院外科研究室进修。他成了我国第一位在国外专门学习实验外科学的年轻学者。盛志勇怀着报效祖国的迫切求学愿望出国,强烈地感受到救民族于危难、救同胞于水火的那种情愫!身处异国他乡,心系故土,他脑海里时常想起母校“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那句名言,经常与参加了的弟弟和进步人士书信联系,时

3、刻关切着祖国的命运,努力学习钻研西方医学理念。一年多后,他不被美金厚禄所诱惑,谢绝了导师颇斯先生的数次挽留,毅然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经过十几天的海上颠簸返回祖国。心为人民动 对患者始终至仁至爱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盛志勇奉命两次随医疗队深入安康和吕梁贫困山区,爬山过塬,走家串户,所到之处,眼前的一切令他焦虑不安,老百姓生活极为艰苦,几乎没有任何医疗设施条件,一旦患了病,就用一些“土法”、“偏方”,甚至是求神弄鬼的迷信来祛病,致使一些常见的小病糊弄成大病,大病变重病。他几乎是一落脚,就开始给患病的百姓诊治,起初有病人宁信“仙”也不信他。有一天,他给一位被当地人说成是“鬼闹肚”的妇女看好了病,

4、群众才慢慢信服他,求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仅手术就做过200多例,被当地群众亲切喻为“老把式”。原来那位30多岁的农妇,生孩子难产,接生婆用秤钩子钩裂阴道拽出婴儿,也钩破了膀胱,以致造成膀胱阴道瘘,子宫外翻,9年未穿过干裤子,痛苦不堪。盛志勇就在她家附近的小学校,拼起书桌,为她做了12小时的手术,解除了她难以启齿的病痛,这位农妇逢人就说:“他真是个大圣人,我好福气啊!”一次,盛志勇在巡诊时,发现一位村民因长期胃溃疡幽门梗阻,引发胃出血,命在旦夕,急需输血。医疗队没有验血设备,去百里开外的县医院找血源时间又不允许,经询问这位村民是B型血,正好和盛志勇的血型相同,情急之下,盛志勇果断地从自己身上抽出

5、200毫升血输给他,接着成功地为他做了胃次全切除手术。还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刚满1周岁的孩子发高烧后呼吸骤停。盛志勇不顾孩子是否有传染病,旋即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患儿终于获救,孩子父母感激得只顾念道:“谢谢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作为烧创伤医生,为了救治烧创伤病人,经常要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和细菌、感染打交道,气味难闻,汗流浃背,盛志勇和他的同事们全然不顾这些,心中只有眼前被火烤焦的肢体和容貌变形的病人,多少次把极重度烧伤病人生存的一线希望变成了重启生活风帆的现实。心伴事业飞 对事业始终孜孜以求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军委决定在304医院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创伤外科中心,

6、对于盛志勇来说,被调任副院长兼任创伤外科中心主任,不仅仅是信任,更是挑战,他深感任重道远。烧创伤是一个令人看上去惧怕、听起来生畏的字眼,烧创伤专业因其极富专业特色,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病情变化快,特别是烧创伤病人那种“面目全非”、“皮开肉绽”的状态着实让很多医师对烧伤专业心有余悸,都不愿意做烧伤临床医生。盛志勇却意识到,烧伤、创伤是未来战场救护和老百姓烧伤救治最常见、最需要的学科,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烧创伤医学事业中,才能获取意想不到价值。作为创伤外科和烧伤外科专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的盛志勇,在创、烧伤临床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有时候在临床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疑难病症让他很棘手、很无奈。上世纪

7、80年代后期,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花在抢救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人的病理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上。如何使患者救治后不只限于保住生命,还能生活自理,进而融入社会、恢复工作?他苦寻着破解难题的“钥匙”。切痂植皮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治成功的关键,但由于缺乏皮源,往往造成患者创面不能及时覆盖而感染死亡。上世纪70年代初,盛志勇从国外关于液氮储存种牛精子的报道中得到启示,与朱兆明教授一起开始了液氮储存皮肤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验研究,连续攻克了多道技术难关,在国内最早建成了低温异体皮库,使皮肤移植后的存活率稳定在95%左右。除在304医院使用外,还支援全国25个省区市的百余家医院,挽救了1000多名大面积烧

8、伤患者的生命。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烧伤患者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一直是当今创伤外科和危重医学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国内外医学界共同研究的热点。为攻克这一难题,他先后承担了军队“七五”、“八五”、“九五”重点攻关课题创(烧)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研究。通过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第一次提出了发病机理双相预激学说和早期诊断依据以及多项快速准确的预警指标,并提出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防治重点应放在第一次打击阶段,避免二次打击的治疗原则。使大面积烧伤病人中,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由17.3%下降到6.9%,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由87.5%下降到40%。当一个个四肢疤痕挛缩畸形、长年静闭的患者,在他的

9、“妙手”下重新站起来,重返工作岗位,重新融入社会时,他感到十分高兴。心比江海宽 对属下和弟子始终无私关爱盛志勇作为当前我国烧伤学术界的领军人物、军队医疗战线一代名师和伯乐奖获得者,可谓是德艺双馨的典范。他不仅在学术领域德高望重,卓有建树,而且在教书育人方面也是桃李芬芳,惠泽满园。他几十年如一日,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热心为青年医生成长进步铺路搭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把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高、精、尖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和最大心愿。他常说,作为一名教授如果培养不出超越自己的学生,就是他最大的失败。在他年轻的助手中,有著名的创伤外科专家王正国院士;著名烧伤专家、博士生导师、有突

10、出贡献的朱兆明教授;著名烧伤专家、博士生导师、全军烧伤研究所前所长郭振荣教授;第二届全国卫生系统百名科技之星、博士生导师、烧伤研究所所长柴家科教授;全军首届优秀中青年科技之星、总后科技银星、十大杰出青年、博士生导师、工程院院士付小兵教授;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文肯奖提名获得者、总后科技新星胡森博士;总后科技银星、全军杰出中青年基金获得者、欧洲施拉格奖获得者姚咏明博士为了年轻一代的成长,盛志勇院士花费了极大的心血,对他们要求严、标准高,不厌其烦地指导帮助,学生的论文他至少要修改3遍以上,有的英文论文长达200多页,他也认真去译对。他先后与国外同行联系,推荐10余名医疗骨干到国外进修。有的出国进

11、修多次。每次出国前,他都要叮嘱他们,学成了别忘了你的根在祖国!他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外文原版图书捐赠给医院图书馆,并为医院向国外友人募集医学杂志上千册。医院图书馆匾额的苍劲手书就是盛志勇院士亲笔书写的,蕴涵了他对后来人的殷殷厚望。盛志勇不仅以授业解惑、为人师表、执著追求、敬业奉献的精神感召着年轻的医务工,还将所获“重大贡献奖”的奖金6.5万元人民币和获“何梁何利奖”的奖金20万元港币,全部捐给医院设立了“盛志勇奖励基金”,以奖励在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员。此外,每年还资助“希望工程”(河北省崇礼县),现已有2名大学毕业,其中一位还是医学硕士研究生。他对属下和同事们的工作和生活关心备至,特别

12、是对青年一代给予了无私的爱。2009年,烧伤研究所相继有两位医生突患重病,得知消息的他立即给院党委、领导写信,感谢院党委、领导及时关心和有效救治,同时呼吁医护人员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要珍爱身体。盛志勇在他的医学生涯中,始终崇尚科学,严谨治学,反对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为了捍卫医学科学的尊严,不怕得罪人。早在下放“新医门诊”的时候,他看到有的医生用“割治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盛志勇对此深为怀疑。他就在自己腿上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不但没治好病,反而因严重感染使他腿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疤,为此他坚决反对这种疗法。近年来,他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歪风邪气,深恶痛绝,不久前,他看到某大学一教授剽窃别人

13、作品的报道时,用他的话说,那种感觉好比吃了苍蝇还难受。他还向有关部门奋笔疾书,呼吁从制度上预防和根治学术造假。心逐少年驰 他始终忘我地工作近两年,组织上从健康安全考虑,没再安排年近90岁高龄的盛老出国访问、讲学、交流等活动,没再担任重要学术职务,没再安排带学生、做临床和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但对工作、对事业、对科研有着强烈责任感的盛老,继续关注着烧创伤医学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如今,盛志勇依然坚持每天来办公室工作,时间安排得紧张而有序。没有社会活动时,他抽出时间,伏案评审修改大量专业中、英文论文和杂志稿件、处理来电来函、翻阅烧创伤医学资料。运用英语像用手术刀一样娴熟的他,英语水平之高常常令一些本土人士赞叹,他总是诙谐地说“从小就沾了美国佬的光,打下了洋底子。” 这些年来,他把更多的时间则继续放在他那挥之不去的烧创伤专业研究上,虽然他功成名就、著作等身、成果丰硕,但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把握本专业的前沿信息,不断提出新的科研思路。他是一位怀揣梦想的老人,他将自己的心血都献给了祖国的创、烧伤事业,从青年、壮年、老年,直至暮年。为了事业的传承,他诲人不倦,如今弟子柴家科、付小兵在2009年同时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成为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