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548288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就业前期准备教学目标:1、 及时有效的获取就业信息;2、 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3、 理解心里调试作用,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试方法。教学内容和重点;本章分三节内容,第一节为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第二节是就业心里调试;第三节为这张的重点,为就业材料 毕业生推荐表和 简历的写法。教学难点:就业心理调试教学方法和计划:案例形式来说明就业心理调试的重要性,留作业让学生学习如何写求职信和简历。本章计划2学时完成。第一节:收集就业信息及信息分析*就业一般分为几个过程:1 基础准备:个人材料的整理和收集(个人的简历 介绍 获奖证书 发表的论文和作品 参加或者主持某些活动的照片等)2 就

2、业信息收集 了解就业政策 分析就业形势 锁定就业方向3 就业前期准备 面试技巧的培训和提高 写求职信 简历 资金4 第一次就业高峰 应用已整理好的就业信息 开始有针对性的应聘 5 调整 整理和反思应聘中的得失 调整择业心态和目标 力争应聘能力的再提高6 第二次择业高峰 进行第二次面试 同时也是考研失利同学的择业高峰7 根据已经确定的职业角色要求 做好岗前准备 办理离校手续1、就业信息的内容 国家的和地区的政策法规 就业形势和发展趋势 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 不同行业不同职务的工资和福利水平 及发展前景2、就业信息的来源 各个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 各个地区的人才市场和才人交流会 报刊杂志 电视广播

3、 网上查询 亲朋好友3、就业信息的整理 筛选 (善于对比 适合自己 多问)编辑 整理 存贮第二节:就业心理调试择业过程中由挫折和冲突引起的心理障碍既不利于就业,也不利于择业,甚至还会影响整个人生。解决大学生求职心理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采取有力措施,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尽快完善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同时需要社会关心、帮助就业困难群体,需要高校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另一方面,学生要学会自我调适,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协调,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合理择

4、业、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的目的。一、压力之源 大家所感受到的压力,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从地区分布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劳动力需求相对旺盛,而西部地区需求不足。从学历层次看,就业困难者主要集中在大专和高职毕业生,重点院校、热线专业供不应求。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趋于下降,薪酬、福利减少。非正规就业岗位比重增加,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端服务业岗位不足。 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大家的背后则是来自家庭、用人单位和传统观念的压力。 就家庭而言,首先就是家庭对于自己子女过高的就业预期。另一方面,我们聊城大学的学生中以农村学生居多,相信大家更能够体会到家庭供自己

5、上学的艰辛,尤其是很多贫困生同学,大家有一种反哺和回报家庭的想法自然也是正常的。 就用人单位而言,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歧视、性别歧视和地域歧视,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求职产生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性别歧视对于女同学的影响更大。从传统观念来看,尽管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一则是在教育史上高等教育却一直都是以精英教育为主的,大学作为精英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农村,这种观念更是根深蒂固,上完大学后从事一份待遇优厚、较为稳定的工作被人们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否则就会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这种压力是无形的;二则是大学生毕竟还都是经历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激烈

6、竞争,然后挤进大学校门的,总是会有一种人上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也就必然会提高自己对工作的苛求程度,自己很难想象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最后找的工作还不如家乡在外打工的同龄人待遇好,甚至是找不到工作,因此才有了毕业生择业时对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的苛刻要求。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一般来讲,被“管”大的孩子,都是别人说自己好,自己才会觉得好,自我价值感很低。“小赵”们应该认真想一想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的实力和资源在哪方面?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方面?不要只想满足别人的评价,只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要想想自己的人生怎样过才更有价值。别人的看法可以参考,但不要盲从。个案一:家在福建农村面临就业的小赵是福建一所重点大学

7、的研究生,他告诉记者:以他的专业方向,去教育研究机构最为对口。可是,这样的单位前两年就接近饱和;到中学教书,又竞争不过专业对口的研究生;若去竞聘公务员或高校学生辅导员,都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成功概率非常低。实在不行,只有找个小公司打工。但总的原则是:不离开省城!记者问小赵:“以你重点大学研究生的学历和研究方向,如果肯到县一中当教师,肯定受器重。几年下来完全可能成为当地的教学骨干,无论经济待遇还是社会地位都不低,为什么不考虑这条路呢?”小赵说:“当年我考上研究生,家里请了全村人吃饭,全村人送我到村口。现在又回去,不光自己,全家的面子都过不去。”郑晓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日本名古

8、屋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小赵和有类似问题的同学,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评价,就是“缺乏自我认同”。一个人成年后就应该有能力回答“我是谁?”即对自己的成长历史、个性特点、人际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有些国家的孩子在知识学习方面不如我们,但明显比我们的孩子成熟得早,就是因为自我认知比较早。因为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上什么学,选什么课?高中毕业后升学还是工作,主要靠自己的选择;这样的教育持续到十七八岁,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兴趣所在自然会比较清楚。而我们的孩子这类问题几乎都由家长或老师决定,教学内容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孩子选择的机会非常少。很多学生临到毕业找工作了,还不知道自己

9、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他们习惯于别人说什么好,就是什么好;家长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好。村里老百姓认为只要在省城就好,无可厚非;但你是读过研究生、见过大世面的人,结果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水平、价值判断能力和村里人完全一样,这不是很可悲吗?宋京晶(中国农业大学心理教育中心副主任):一般来讲,被“管”大的孩子,都是别人说自己好,自己才会觉得好,自我价值感很低。“小赵”们应该认真想一想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的实力和资源在哪方面?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方面?不要只想满足别人的评价,只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要想想自己的人生怎样过才更有价值。别人的看法可以参考,但不要盲从。李庆安(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心理学

10、认为,错误的信念会导致错误的行为。小赵信念的错误在于他认为如果回去教书一切就到此为止了。而人生并不是静态的。1986年和我一起从云南民族大学毕业的同学大部分回到了县里,20年后,他们有的做了校长,有的做了县委书记、县长、副州长,都是当地的顶梁柱。如果小赵还想做学问,教过几年书后,既有重点大学研究生的底子,又有教育实践经验,可以再考博士。只要努力,这些路都是可行的,就业不必一步到位。当然,如果你不具备奋斗精神和能力,那么即使留在省城的小公司打工,将来也未必会有像样的出路。 二、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在这种前后夹击之下,在一次次地吃到闭门羹之后,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们的心理防线反复地经受着考验,情绪上

11、很难不出现波动,心理上也难免会有负担和压力,从而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就目前掌握的情况而言,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如下这些:1 、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很多同学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不敢竞争,尤其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就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个案四:记者了解到,在学生中,求职者被戏分为四等:一等是北京户口的男生,二等是外地户口的男生,三等是北京户口的女生,四等是外地户口的女生。女生、有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不佳等问题的毕业生构成了学校就业中的弱势群体。郑晓齐:面对这些不利因素,首先要分析一下,哪些是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的,哪些还有努力的空间。面对没有能

12、力改变的,就要调整自己就业策略;对可以努力的,就要制定详细的思路。只要处理得当,坏事可以变好事。比如家庭经济困难,选择职业就不能像条件好的同学那么从容。但也会因此使你不会因过于挑拣而丧失不该丧失的机会。同时家庭困难却能够成才,也容易给人留下能吃苦,勤奋的印象。再如成绩不理想,其实多数用人单位都清楚,在校学习好的不一定都聪明,成绩不理想的也不一定能力都差。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不足,确实需要成绩好的单位可能不会要你,但有的单位可能会因为你的诚实,或其他方面的能力而对你另眼相看。李庆安:弱势是相对的,换了时间地点就有可能表现出强势的一面;一个人不可能都是弱势,要发现自己的强势,自信地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

13、自己强势的一面,或者根据自己的智力类型,换一个思路,在创业中一试身手。20多岁的人,前面的路还很长,因此有可能去进行多种尝试,丰富自己人生的经历阅历。还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因为自己在大学期间不够努力,造成如今就业困难,那就要勇于对自己过去的错误承担后果,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接受教训。宋京晶:面对困难,需要坚强,但简单地要求“坚强”是不够的,要心平气和地接纳自己,不怨天尤人,更要理性分析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当的目标。( 2 、自傲(期望值过高)。这种情绪正好与前一种相反,持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往往自认为高人一等,傲气十足。在求职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很高,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

14、作。 3 、焦虑。刚走出校门,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对选择职业这一人生大课题产生的焦虑心理是正常现象。在求职过程中,大多数毕业生往往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4 、急躁。大学生求职中常常出现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等现象。在工作没有最终确定之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急躁心理。急躁心理还反映在选择单位上,在对用人单位了解较少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个案二:刘星在就业面试的考场上突然右下腹疼痛难忍,手脚出冷汗,状似阑尾炎。然而经医院确诊,刘星得的是“精神性阑尾炎”,是精神处于高度紧张或情绪不良造成的。精神性阑尾炎的疼痛不是炎症性疼痛,而是激惹性疼痛。记者了解到,刘星之所以

15、面试如此紧张,是因为两个星期以来,一同参加面试的同学陆续签约,而他认为自己在学校表现比他们好,却屡战屡败,因此十分焦虑。郑晓齐:紧张导致生理上出现病变的表现是自我保护的本能。当精神上的痛苦承受不了时,身体就会调动起生理机制向其他地方转移痛苦,以暂时缓解精神方面的压力。但是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找到精神痛苦的根源。如果大家都没签约,刘星就不会有那么大压力,让刘星受不了的是不如自己的同学都签了,自己签不上。需要指出的是,刘星的评价标准是学校的,学校的好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一般会比较强,但有些用人部门所需要的能力、性格、气质、特长,有时是学校评价标准不一定能反映出来的。你非要认为学校认为我好,我就业就

16、一定比别人好,就会想不开;承认标准的多样性,就会从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解脱。李庆安:极度焦虑是片面比较造成的。其实是否签约除了自身的条件,还有机缘等多种因素,所以不必太钻牛角尖。你的条件或许不符合这几个单位的需要,但未必不被其他单位看好;前面99次被拒绝,不等于第100次就一定也被拒绝。当然要认真总结经验,把求职的过程当成向社会学习的过程,心态就平和了。有时前面的挫折,还会孕育着重要的转机。当年我高考发挥不理想,平时和我水平相当的几个同学都直接考上了本科,而我只上了少数民族学生大学预科班。但就是在预科班里,英语老师发现了我学习外语的才能,上本科时,我得以从数学系转到外语系。这个转变,对我后来考研、读博、留校后多次到国外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