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新劳动法笔记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548216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管理}新劳动法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员工管理}新劳动法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员工管理}新劳动法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员工管理}新劳动法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员工管理}新劳动法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管理}新劳动法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管理}新劳动法笔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劳动法的概念: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分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狭义: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法律。广义: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基本法以及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规章等2、劳动法上之劳动的具备条件或具有特征A为法律的义务之履行、B为基于契约关系、C为有偿的、D为职业的、E为在于从属的关系。3、劳动法的功能: A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B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C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

2、障体系。 D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和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4、劳动法1994年7/5全国人大八届八次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部劳动法典,1995/1/1开始实施,共13章107条, 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于08年1月1日施行。08年5月1日施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11年7月1日施行社会保险法5、劳动法的渊源或形式: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部门规章、E地方性法规和规章、F国际劳工公约(我国共准25个)、G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H其他。6、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关系。7、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

3、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8、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必须产生劳动过程之中。(2)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E、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9、确定哪些社会关系是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而由劳动法调整的因素有哪些?A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如劳动行政部门。B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如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第三,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产生、变更、附带。如职业培训中劳动者与培训机构产生的关系。符合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社会关系均可确定

4、其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历史上最早的是“劳工法规”,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历史上最早的劳动法是1802年,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是现代意义的劳动法产生标志*瑞士1848年颁布第一个限制成年人工作时间的法律*社会保险成为劳动法的内容是从德国率行开始的.*新西兰1890年通过立法,第一个开如对劳资纠分实行强制仲裁*劳动法典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基本形式,首先开如于原苏联*北洋政府的劳动立法暂行工厂愿则是我国第一个劳动法,标志中国劳动法的产生。 *是最早的革命根据地的劳动法规,*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州。*首倡国际劳动立法的思想

5、家是英国空想主义/欧文、和法国社会活动家/大卫。李格兰*瑞士发起的两个公约关于禁止工厂女工作夜工的公约和关于使用白磷的公约,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劳动公约,标志国际劳动立法的正式开始*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等性质的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法凋整.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或具体表现:A进一步缩短了劳动时间并扩大了适用范围、B增加改善劳动条件的一些规定、 C出现了工资保障法律,D有了工会组织合法地位的法律、 E出了社会保险。F出现解决劳资纠份的法律。 特点:范围渐广,内容充实,发展进程慢,不平衡,不稳定,效力有限,实施缺少必要保障。3、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法的特点:A劳资关系相

6、对缓和, B以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C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发展形成冲出和挑战。D信息化造成结构性影响。4、劳动法典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基本形式,它开始于原苏联。5、新中国的劳动立法,经历的几个标志阶段: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1952年),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立法,C19571976年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D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法律体系逐步形成时期。6、191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主要机构有中际劳工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决策机关)、理事会(执行机关)、国际劳工局(对理事会负责)7、国际劳工组织的突出特点“三方原则”:即指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表、雇主代表与政府代表处于平等地位,共同协

7、商作出决定,以协调劳动关系。8国际劳动立法范围广义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或的劳动立法的形式A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 B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和建议书(立法的最主要形式), C国际劳工组织的决议和会议结论、D对国际劳工组织章程以及公纸的解释和判例法。7、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是立法的指导思想和执法的行为准则,是国家在劳动立法中所体了的指导思想和调整劳动关系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8、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 A首先是宪法, B其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还应以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对劳动法的基本要求为依据。 C最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还应以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理论为依据

8、。9、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A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原则,B贯彻按劳分配原则,C坚持劳动乾平等竟争与公平保护原则,D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E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原则。第二章 劳动法律关系1、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2、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二者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劳法是劳关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是现实劳关的法律外衣,B劳动法律关系不仅仅反映劳动关系,使其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与不断完善,C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律范在指引、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的权利义务

9、关系,是社会内容合法的形式统一。区别:A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则是思想意志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B劳动关系的形成以劳动为前提,发生在现实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则是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发生在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之内。C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定的权利义务。D劳动关系的范围大于劳动法律关系的范围。E劳动法律关系具有法律效果,劳动关系不具有法律效果。F劳动法律关系属于形式范围,劳动关系属于内容范畴。3、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特征:* A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定性, B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交错共

10、存特点, 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双重意志, D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表现为兼有人身性与财产性的特定的劳动行为和财物。E劳动法律关系是围绕劳动者的保护展开的。4、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分三个基本要素:-的主体第一要素,必须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含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指参与劳动法律关系,享受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当事人-的客体(共同指向的对象。劳动行为和财物):即劳动者为完成用人单位安排的任务而支出劳动力的活动。辅助客体是劳动待遇和劳动条件-的内容(核心和基础):是指劳动法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劳动义务。5、动者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依法享受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

11、资格,是劳动者参与劳动法律关系成为主体的前提条件。6、动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劳动者能以自已的行为参与劳动法律关系,实际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是劳动者作为法律关系产体的基本条件。7、劳动者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条件和特点或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条件:达到法定年龄(16周岁),具有劳动能力 特点:A-是统一的, B具有不可分割性,C的运用要受到劳动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因素差别的限制。 D实现劳动权利时,已参加一种劳动关系,一般不再参加另一劳动关系。8、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是指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用人权利和承担用人义务的资格.9、制约用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范围的主要因素有: A职工编制定员, B职

12、工录用基本条件,C最低工资标准,D工时休假制度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E社会保险,F社会责任。10简述劳动者的基本劳动义务。*(1)全面履行劳动义务;(2)不断提高劳动技能;(3)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范;(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E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11、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A、就业权(就业自由、就业平等、就业促进、解雇限制),B、劳动报酬权(分报酬协商权、报酬请求权、报酬支配权,其中:获得最低工资标准权是劳动报酬权的核心,是法律保护的重点), C休息权 D、职业安全权(劳动保护权是最基本人权的体现),E、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F生活保障权、G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 J合法权益保护权。12

13、动法律事实概念种类分行为和事件(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指劳动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12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明确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劳动法律关系。13:劳动法律关系的建立、变更和消灭需相要具备的主要条件:一是劳动法律规范,二是法律事实。第三章1、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法定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2、劳动就业的特征或就业促进的权利主体应满足的条件:*A、就业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B、-必须具有劳动能力。C、就业必须是出自就业主体的自愿,D就业必须是一

14、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E、就业必须使就业主体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或经营收入。*法律允许的有益于社会劳动是就业主体的劳动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客观依据*就业促进的目标: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市场分割生失业而存在最优的自然失业率和自原失业的就业状态*自然失业率:由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引起的失业率称为*非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市场分割性失业*就业促进方针: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就业促进。4、就业促进的义务主体:主要是政符、用人单位、中介机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的社会团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就业促进的权利主体是:劳

15、动者,包括通过建立劳动关系以获得劳动报酬为目的或不通过劳动关系获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为目的的非劳动法上的劳动者。5、政府就业促进的主要措施(七大点):A建立就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 B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C建立完整的就业促进的政府支持体系 一实行有利于就业促进的产业政策,二财政政策,三税收政策,四金融政策,五实行统筹就业政策,六实行有利于灵活就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七实行失业保险就业促进政策不。D维护公平就业,禁止就业岐视。一政府维护公平就业的责任,二规范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的行为,三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四保障各民族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五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六保障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的平等就业权,七保障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八劳动者受到岐视时的法律救济途径E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F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 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总方针: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