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8522797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摘 要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行口腔修复治疗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度和修复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修复治疗措施,如探查口腔情况、拟定修复策略、修复口腔问题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前先接受正畸治疗,具体过程为系统清洁和处理患者口腔,对存在的牙周炎、牙髓病等疾病进行治疗,保证患者口腔条件健康。应用方丝弓矫正和固定患者口腔牙齿排列,尽可能地为患者牙齿创造美观度高、

2、质量好以及整齐度高的条件。观察患者牙齿缺口程度,依据患者的病情拟定修复方案,然后实施常规口腔修复治疗措施。观察指标:治疗效果共分3个级别,其中优是指经过治疗患者的牙齿形态正常,功能完全恢复,且植入的正畸牙牢固,位置适宜,与周围正常牙接触正常并恢复了正常的解剖结构,修复体大小和形态适宜;良指修复体不够牢固但不影响正常的使用,同名牙和修复体大体适宜;差是指修复体松动,严重影响正常使用,且修复体与正常解剖形态严重不符5。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级别同。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3、,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差分别为24例、22例和4例,优良率46(92.00%);对照组治疗后优、良、差分别为16例、20例和14例,优良率36例(72.00%);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明显占据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分别为26例、24例和0,总满意度50例(100.00%);而对照组治疗后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分别为15例、24例和11例,总满意度39例(78.00%);观察组满意度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口腔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同时诱发牙齿磨损以及

4、缺失等疾病的发生,这样既影响咀嚼功能,又影响患者牙齿的美观度,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口腔修复前之所以要实施正畸治疗,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牙齿间正常的咬合关系,纠正患者的颌曲线,保证患者基牙尽量处于平衡状态。口腔修复前必须保证局部义齿处于平行状态,在口腔修复前先实施正畸治疗,其目的是尽量保持基牙处于竖直状态,提高术后的美观性,同时还可以让牙弓处于最理想的状态。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46例(92.OO%),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36例(72.OO%),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明显占据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满意度lOO.OO%,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满意度78.OO%,观察组满意度更高(P0.05)。这说明在实施口腔修复前先给予正畸治疗,既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又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正畸治疗前先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口腔疾病情况,为后面拟定口腔修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最大限度保持口腔修复符合患者的口腔特点,提高修复的有效性的同时让患者口腔尽可能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总之,将正畸治疗应用于口腔修复患者治疗中,既可以增加修复效果,又可以提高口腔美观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