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和用工荒现象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8522671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难和用工荒现象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就业难和用工荒现象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难和用工荒现象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就业难和用工荒现象的微观经济学分析1、关于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1二元化劳动力市场造成的工资差别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是典型的二元化结构,两个经济结构泾渭分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一个是现代化水平较高、资本雄厚、工资报酬高的工业体系;另一个是缺乏资金、朝气的传统农业体系。早在2006年,城镇的居民人均收入就是乡村居民的三倍多,这直接影响了居民劳动力的配置。深层次的分析,就可以发现整个经济体雇佣的制造工人的人数远远少于庞大的农业工,而原因就是前者的薪酬待遇远高于后者,这对生产的产值来说是一种损失。1.2行业垄断导致的高工资对就业难的影响由于现有的两极分化的劳务市场,农村的多余劳动力无法到城市进行劳

2、动生产,白白浪费了生产力,并且两极分化的劳务市场继续存在势必造成劳务市场的分割,推进制造工业部门的垄断地位,最终使不同阶层的人均收入差异越来越严重。其一,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的企业提供的高待遇破坏了劳务市场的人才流动,现有数据显示的就业量在不存在垄断企业的情况下是要下降几个百分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下的垄断企业统归国有,它的下属职工自主地形成了类似于公会的强大利益团体,以利益最大化为共同目标。为了达到这一共同目标,垄断企业工资的设定可以说就是打擦边球:游走于边际的收益和边际的成本间。不仅如此,垄断企业给职工的经济租金也是令人眼红的高福利、高薪酬。相对应的,其雇佣劳动力的数量远远低于自由的劳务市场配比量

3、。其二,令人眼红的垄断国企高薪、高待遇,误导徘徊在劳务市场的求职者,那种高待遇不是真正由劳务市场决定的,求职者面对远低于期望的低工资纷纷不愿意接受。垄断国企高待遇的出现是基于该行业由其职工所组成的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的团体不断“冲锋陷阵”,另一个原因是垄断国企本身,其在卖方市场处于垄断地位。价格在自由市场中等于边际的成本,垄断企业违背自由市场规则,其所制定的价格和产量都服务于利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它的最终目的。垄断企业,占据其市场的主导权,垄断企业职工工资待遇远高于其他行业,在世界上这是中国独有的,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决定了这一切。垄断国企之所以能独占垄断所获得的利润,是因为国有资产的产权混淆,

4、只是笼统地说是属于国家,根本就没有谁能行使它的所有权。现在被广为讨论的要为国有资产制定出资人就是因此引发的。截至目前,垄断行业的资产已明确属于国家,那么资产的收益权也要由国家制定所有权拥有者去行使,那么垄断企业的垄断利润要交付给国家不是企业,国家有义务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把丢失的利润收回。1.3基尼系数偏高带来的微观影响国家的贫富差距一般由基尼系数来恒定,其数值越高则贫富差距越大,代表社会的一大部分资金由一小部分人支配。其数值较高会直接导致经济不景气,人均消费较低,产品的滞销就又会增高失业率;消费品中生活的必需品对消费者的需求来说任何人都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大部分生活易耗品对不同收入的消费者来

5、说是有差别的,一样的商品低收入消费者需求的弹性高于高收入的消费者。当前国内,扩大内需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之一。对于大多数商品的购买,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后比高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后的效果更加惊人,这使得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拉动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因此,基尼系数的降低,能缩小贫富间的差距,使社会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从而缓解就业压力。2、用工荒现象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从2005年开始,全国出现了劳动力市场的“怪现象”用工荒。权威报告显示,从2005年开始,我国沿海的劳动力密集城市就开始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用工缺口高达三十多万人“。用工慌”清晰地表明我

6、国已从劳动力富裕型社会进入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时代,这势必影响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发展“用工荒”和就业难现象同属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问题,如何看待它,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说法。本文同样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2.1用工单位的微观原因分析用工单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用工难现象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待遇低,工资缺乏吸引力,并且用工者劳动权益缺乏保障,很多时候哪怕很低的工钱也拿不到手上。劳动力的价值和供需的关系用价格来表示。根据相关权威部门的调差:工资的高低、福利的好坏和该行业是否缺乏工人有着必然联系。划分标准:第一,实发工资1500元的企业肯定不好招收工人;第二,实发工资15

7、00到3000元的,招收一般工人容易;第三,实发工资3000元以上招工简单。现在部分职业缺少工人是因为该岗位的工资与现在生活成本不匹配,低于区域的人均收入,远没有跟上物价的上涨速度,这种境况劳动力供应下暂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在劳动力的实际价格下,劳动力的后续增长量便会下降,市场对工人的需求量便会上升,劳务市场就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劳动力市场同样也符合价值规律的导向,而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它的高低自然也应该受到供需关系的制约。对于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来说,不仅用工环境不好,工资也少,而且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也经常受到侵犯。部分地区用工短缺的重要原因是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使得农民工本就不高的收入也

8、得不到保障。企业方面造成民工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欠薪行为和不能得到保障的工资制度。2.2劳动者自身偏好的原因分析劳动者愿不愿意接受某项工作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工资,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会让劳动者接受那些并不高的工资的工作。比如当前越来越热的“国考热”,一大批年轻人追逐着公务员这一工资并不很高的职业,其所看重的正是公务员较好的工作环境及其较高的社会地位。而这一微观现象也造成了部分专业人才的流失,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同时,很多企业却招不到所急需的专业人才。另外一面,差的工作环境以及较低的社会地位会造成劳动者的不接受工作。在中国,民工在各个城市中承担了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

9、但是没有得到“城里人”一样的待遇。很少有城市在公共服务中把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以及住房医疗等需求加入其中,使得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他们最后都纷纷离开了城市。2.3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力短缺现象的本质原因第一,劳动的供给行为会受到一些制度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劳动力市场有着城乡之分,使得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能由国家就业体制解决,得自寻出路。部分劳动力在农村流向城市的过程中受到了户籍等限制,劳动力配置机制无法运行,从而造成就业困难进而挫伤了劳动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社会保障还不完善,由于部分社会保障标准高于国际标准,使的企业法定的参保成本大大提高,从而让大多数企业都不能承受,这

10、不仅不利于就业的增加,也不利于职工工资的提高,对农民工进城就业也是一大打击。第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影响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了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如果工资小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就会增加;反之,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就会减少。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劳动边际生产力较低,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劳动力过于廉价,使得企业产生了浓厚的依赖性,而不肯投入资金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造成了生产率低下。这样,科技实力低下而面临严峻竞争的企业,就只能通过压低工资来降低成本。第三,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卖方市场的火热影响着产品的产量刺激着厂商,间接地影响对要素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卖方市场越火热,产品获得的利润就

11、越多,商家就越需要这种产品的生产原料和要素。这几年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劳动力供不应求。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增长一直以9%的速度进行增长,全球的经济危机下依然如此。剖开这喜人的表象,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一方面靠低廉的劳动力和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出口;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国的房地产以及汽车工业在我国的工业结构比重上处于重要地位,两者的火热及其所带起相关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发展的巨大动力。正是由于市场对汽车及房地产的需要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3、解决“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对策和措施3.1削弱“二元化”劳动力市场的负面影响针对部分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的国企,一定要有出资人并由国产资源委员会或者它的下

12、属机构行使所有权上缴垄断利润,并支持非垄断企业在行业内的发展,在其积极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在初步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可按照实际需要提高劳动力的工资待遇。企业以提高工资待遇来吸引劳动力,虽然会在短期内增加成本,但同时也能促进企业积极研发,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提高劳动率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3.2促进劳动力合理转移和有序流动劳动力的供不应求是市场自主调节的现象,是劳务市场对企业提供工资水平的反映,这种情况随着时间增长就会消失。对于政府来说,第一,要把握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规模问题,让它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布局、城市化进程等重大影响因素相适应。第二,使

13、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价值,营造劳动力的流动氛围,要为其在政策上开绿灯,解决民工的住房、医疗保险、就业制度、民工户籍制度、民工子女的上学等一系列的问题。第三,还要切实维护和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民工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3.3积极走扩大内需的路线只有扩大内需,以内需拉动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部分垄断企业才很难站住脚跟,而“二元化”市场才能得到根本改观,劳动力的需求才能回到正常状态。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在内需拉动经济的大环境下,将把企业发展的着眼点从劳动力成本的压缩中释放出来,而更多地瞄准对内需市场的抢占,以及自身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上来。要提升自身竞争力,由来已久的廉价劳动力、一次性劳动力已经站不住脚,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要求企业加大对聘用工人的培养以及待遇的提升。参考文献:1魏向杰,王!.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0(12).2张华,李晓阳.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时代,2011(20).3邹薇,张芬.农村地区收入差异与人力资本积累J.中国社会科学,2006(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