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扩大内需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8519153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扩大内需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扩大内需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扩大内需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扩大内需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随着4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数据的公布,国内对当前经济形势判断的争论更加激烈,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当前中国经济是“好转”还是已经“复苏”,本轮经济是否已经见底? 大家之所以意见分歧较大。主要是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异常复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再加上最近一个时期H1N1流感疫情的暴发和蔓延,更使得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国内来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有的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如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但也有的指标运行还不稳定,有的甚至还在继续恶化。比如,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等增长还不稳定,出口降幅再次加深,CPI和

2、PPI双双呈明显下降趋势。有人用“冷热不均”或“喜忧参半”来形容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笔者同意“冷热不均”的说法,比如投资、信贷增势很猛,但出口却依然很冷。但不大同意“喜忧参半”的说法,因为。当前中国经济仍然是“忧大于喜”。只能说是:相对于2008年三、四季度急转直下的局面,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积极的变化,经济急速下滑的势头初步得以遏制。但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二季度经济增长有望出现反弹,但实现“反转”的难度较大,真正企稳回升、进入持续上升通道尚需时日。本轮经济有可能呈震荡回升趋势,在保持一定政策力度的前提下,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8的预期目标。一扩大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收效甚微,民间投资增长

3、动力不足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刺激政策对当前经济出现好转迹象起到了极为显著的作用,但是,当前扩大内需存在明显政府孤军奋战、民间投资增长低迷。扩大政府投资如果不能对民间投资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投资以及整个经济回升的可持续性将难以保证。影响当前民间投资增长的原因:(1)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国内外投资者信心和投资能力,一些跨国公司因资金紧张,为规避生产和经营风险,减少在我国的投资甚至撤资。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同比减少56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同比下降了20.6。(2)地方投资热情较高,但投资能力不足。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出台以来,各地跑项目、拉项目、立项目的

4、热情高涨,在中央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不久,各地便推出了总计共18万亿的投资计划,积极性可见一斑。但是,由于地方财政收入滑坡,“以地生财”的路被堵死。配套资金紧张,严重制约了地方投资增长。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显示。由于配套资金未到位,有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及时开工,有的已开工项目进展缓慢。截至2009年3月底,审计抽查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5个新增投资项目,中央投资资金平均到位率为94,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仅为48。(3)公共服务领域进入门槛过高,民间资本投资空间收窄。在当前市场普遍供大于求的格局下,传统投资领域回报率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市场没有新的利润增长点,社会自发性投资的

5、意愿下降,这是当前民间投资难以启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基础设施(如铁路)、金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进入壁垒过高,民间资本投资的空间明显收窄。(4)政府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银行配套资金主要带动的是国有大型企业的中间需求,这对大多数非国有企业造成了一种“挤出效应”。同时财政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技术更新投资偏少,且银行贷款投放也是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因而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突出表现在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仍然比较困难,即“长贷”挤出“短贷”。二金融政策过度向政府投资倾斜,中小企业资金依然偏紧自货币政策由从紧调整为适度宽松以来,今年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明显加快,信

6、贷投放更是“井喷式”增长。4月末,M1和M2同比分别增长17.48和25.95,M2增幅比上年末高8.13个百分点。1-4月累计新增贷款达5.17万亿元。同比多增3.37万亿元,已超过全年5万亿新增贷款规模,这将对经济回升流入更大的活力。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如此“天量”的资金,主要投向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项目及基础设施和大型国有企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资金依然偏紧。突出表现在:一是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短期贷款增加较少。二是票据融资多,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作用少。三是对大项目和大企业支持多,对小企业和小项目支持少。以上信贷投放中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既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不愿向民营经济

7、和中小企业贷款的原因,同时,也有市场需求不足、企业不愿贷款的原因。据了解,现在有的企业即使拿到贷款也不是用于实体经济,而是存入银行。3月累计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5.7,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8.3个百分点,这里面除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较多以外,企业存款也明显增加。另外,还有的企业是借了新账还旧账。现在大家最担心的问题是接下来货币政策会不会收紧?我认为,前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有点过度宽松,适度压缩信贷规模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其实不在于贷款规模多少,关键在于新增贷款能不能用到刀刃上。即真正用于有市场、急需资金、能够投入实体经济的企业。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调整信贷投放结构。从目前情

8、况来看,后3个季度信贷增速放慢估计在所难免,最近下达的第三批中央新增投资还会吸引大最银行配套资金,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不容乐观。实体经济如果持续低迷,就有可能影响今年经济增长出现反复,因此,应尽快扭转目前货币政策面趋于宽松、而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资金偏紧的状况,只有民间投资回升并较快增长。整个宏观经济转暖才有望持续。三产能过剩矛盾加剧,通货紧缩压力明显增大突出表现在:一是工业产品销售率持续下降,库存明显增加。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业产品销售率增长由99.2持续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97.1。与此同时,在统计的9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到去年年末,有78种产品期末库存比年初增加,有47种产品期末库

9、存比年初增长20以上。其中,平板玻璃、线材、厚钢板、10种有色金属和氧化铝等库存分别比年初增长33.7、27.9、42、41和285。二是企业效益大幅滑坡,尤其是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亏损十分严重。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91亿元,同比下降37.3。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利润下降,4个行业出现亏损。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达 59.2。其中,化工、建材、电子通信设备、交通运输和电力等重点行业利润均出现大幅下降。钢铁行业由去年同期盈利255亿元转为净亏损7.7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由同期盈利128亿元转为净亏损19.3亿元,化纤行业由同期盈利12亿元

10、转为净亏损1.3亿元。三是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明显加剧。在强有力的财政投资刺激背景下,国内一些主要行业产品(如有色金属、化肥、钢材等)价格不但没有回升。反而继续大幅下跌,流通环节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2月份同比分别下降13.5和15.4,3月份进一步扩大至下降19.3。国内一些大的钢厂连续几次下调钢材价格。最近,工信部紧急发布了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即钢材限产令。工信部在通报中判断,当前钢铁行业产能已严重过剩,“2009年产量只需保持47亿吨就能保持供需平衡。产能与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实际需求相比过剩约25-30”。这表明当前去库存化仍未结束,产能过剩的

11、压力不但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减小,反而继续有所增大。由于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加剧,使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CPI和PPI持续下跌。且降幅不断加深,通货紧缩的压力明显增大。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已成为制约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阻,扩大内需的乘数效应比预期的小当前我国启动经济的宏观背景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最突出的表现在:1998年经济实现软着陆后国内需求开始酝酿着巨大的扩张力,尤其是居民“吃、穿、用”需求满足以后,“住”和“行”在住房体制改革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共同刺激下迅速掀起了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的高潮,进入新世纪后出现了汽车消费

12、“井喷”式增长和住房消费迅速升温的需求强劲扩张势头,由此,2003年整个宏观经济进入上升期。然而,目前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经过近10年的高增长后开始进入调整期,且调整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从住房看。一是新一轮扩大内需的政策着力点是稳定房地产市场而不是启动住房需求,这和1998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其目的是通过满足普通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来启动内需,其效果远不如1998年通过加快住房体制改革来扩大内需效果显著:三是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已达到80左右,多数人需要的是改善住房条件而不是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在当前房价依然较高及房地产挤泡沫未挤干之前,潜在的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得

13、到释放。汽车市场近期虽然有所回暖,但由于城镇化滞后所导致的用车条件受限制、用车成本上升等因素,短期内市场需求难以出现跳跃式增长。扩大政府投资其目的是带动民间投资,而民间投资增长必须要借助消费结构升级这一载体来实现。由于住房和汽车消费短期内难以回升,至今又没有新的可替代的消费热点出现,民间投资很难跟进,扩大内需的乘数效应可能比预期的要小。居民住房和汽车消费结构升级受阻,还将导致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尤其是建材以及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生产能力闲置,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尽快消化存货和解决过剩生产能力升级问题,这不仅仅是短期经济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启动与过剩供给能力相对应的市场需求,只有真正启动这部分需求,才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解决经济运行所面临的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的双重矛盾,使经济重回上升通道。而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把加快城市化发展尤其是中等城市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通过加快中等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民间投资增长和激活居民消费,进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中西部地区小城镇经济发展以及农村人口的转移,这是解决中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