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方案}金寨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518256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销方案}金寨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营销方案}金寨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营销方案}金寨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营销方案}金寨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营销方案}金寨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销方案}金寨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销方案}金寨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金寨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及人才培养方案 安徽金寨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组2013年12月目 录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背景1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目标1第三部分 专业建设思路3第四部分 专业建设任务5一 人才培养模式5(一)培养目标5(二)培养方案5二 课程体系建设6(一)课程结构6(二)教学目标 7(三)教材建设 7三 师资队伍建设 7(一 培养德优技能的师资队伍 7(二)分学年所需教师数 8(三)师资建设安排 10四 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 10五 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17六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8七 教学资源与信息化建设18八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8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20一 组织保障20二

2、 制度保障21三 资金保障21附件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附件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2”学制)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背景一、国内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 伴随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在不断延伸,汽车服务业的地位变得越来越突出。而汽车维修业作为汽车服务业的缩影,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和利润比重均得到了不断提高。我国正快步进入汽车时代,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走高,汽车维修保养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需要数以十万计的汽车维修保养专门人才。二、金寨发展的需求分析金寨县虽然是革命老区,但这几年公路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汽车走入了千家万户,伴随着汽车保有

3、量急剧上升,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呈现“井喷”式的需求趋势,相对来说,金寨现有的汽车维修人才培养能力完全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寨职业学校决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应是具有战略前瞻性的,同时也符合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但由于金寨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匮乏,现代化教学实训设备几乎为零。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建设不可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走一条有小到大逐渐发展的道路,而应在充分借鉴其它兄弟学校专业建设成功经验,特别是将一些较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直接运用到我校的专业建设中来,采取快速吸收、消化的方法,实现我校汽车专业建设跳跃式的发展。第二

4、部分 专业建设目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制订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建设目标:(1)形成“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学生在校学习二年后进行,即在后二个学期内“顶岗实习”与“在校学习”以交替的形式进行,以一定时间为交替期,这样即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为学校师资培养、实训设备安装运用赢得了时间,在尽早的为行业企业输送人才的同时增加校企合作机会。“顶岗实习”可以在金寨县内实施,也可以在其它地区进行。(2)形成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专业课体系。以掌握维修企业岗位技能为专业培养目标,突破“学科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

5、内掌握一般性汽车维修技能,并有能力在维修企业中承担常规维修工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增强继续学习的兴趣与愿望。(3)建立一支能承担“模块化”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模块化”教学的优点在于其每个模块涉及理论知识范围相对较小,实践技能相对比较单一,因此,有利于专业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并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适合我校专业教师当前实际情况,在二年内使所有汽车专业教师能承担一门“模块化”理实一体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4)开展引企入校的调研工作,争取在一内年引入一家二类汽车维修企业进入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校内汽车维修企业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实训设备作用的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精神的培养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

6、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应是我校专业建设不变的主题。(5)在积极参与兄弟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过程中形成几门我校的专业特色课程主动参与兄弟学校的汽车专业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承担相应工作任务,在共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几门我校的特色专业课程。参与“汽车空调维修”、“汽车车轮定位”“汽车底盘维修”三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同时形成我校相应的专业特色课程。(6)通过完成校本教材建设工作,逐渐形成与我校专业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材体系校本教材建设是以“工作单”为主内容的技能训练手册。学生记录工作完成情况,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争取在二年内完成“汽车基本检查”、“汽车二级维护”、“发动机拆装”、“

7、手动驱动桥拆装”技能训练手册等校本教材。(7)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强化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专任教师技能培养机制。与本地区所有二类以上及其它地区5家二类以上汽车运用与维修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并挂牌,借助这样的校企合作平台,逐步形成并完善专业教师去工厂实习及考评机制,鼓励他们能在业余时间去企业实践,同时采取教师以学期为时间段,全职在企业进行岗位生产实习,并鼓励专任教师在维修企业兼职并取得相应报酬。研究教师去企业实习成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专业教师技能培养、培训的新机制。(8)完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在校任职或兼职的机制,开拓“双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形成实习指导教师培养方案。计划引

8、入5名维修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我校担任专职实训指导教师,把车间技术带到学校、教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共同研究高级技术人才成长规律,探求 “双师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开展企业一线人员来校讲座及课外辅导工作,形成实习指导教师培养方案。(9)拓展校际交流渠道,形成校际合作机制与本省一所“改革发展示范校”签订“汽车专业校际合作协议”,形成专业教师交流机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10)实训基地建设借鉴成熟学校的经验,在二年内建设成能满足我校“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能对社会提供技术考核、培训服务的较全面的汽车维修与车身修复实训基地。第三部分 专业建设思路总体的建设思路是:以“引企入校”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为

9、基础,完善“工学交替”教育教学模式,建立“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创新精神、高技能的复合型专业教师团队,建设高效、民主的教学管理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示范性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导入新型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创新务实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入校企业”为基地,以深入的企业调研、岗位能力研究为基础,全面展开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实施的探索,导入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组建以学校专业教师为主体、以维修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为指导、以全省著名汽修专业及职业教育专家为领衔、以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为领导的专业教学改革委员会,制订、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建设“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及各教学项目的

10、实施性方案。(2)内培外引,打造多元化、复合型、学习型的教学团队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引入一线技术人员担任或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将企业维修实战技术带到学校,并鼓励他们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或进修培训,提升专业理论及教育理论水平,形成稳定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完善专任教师到企业实习机制,鼓励他们去企业兼职,积极参加省、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逐步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形成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任教师队伍。理论与实践教师通过合作教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终各自完成“双师型”的蜕变。通过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当代职业教育理论讲座,以及聘请行业专家担任顾问等形式,为教学团队“领航”。 最终形成学历层次多样化、技能水平

11、岗位化、人事管理多元化、职业能力复合化的具有学习和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3)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新建的汽车实训基地场地、厂房、设备、人才以及政策的优势,通过“引企入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企业深度参与、共同培养、共同评价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通过建立广泛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大 “订单式”人才培养力度,以提高学生对口就业率为目标,研究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4)建立校际合作机制,实现资源成果共享“走出去、请进来”,深入日常教学,交流经验、借鉴成果,少走弯路、避免重复,提高质量、效

12、率为先。建立跨地区先进中职学校重点专业的交流、合作机制,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对方课堂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公开课的形式,双方一线教师同台教学、共同评价,以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集中多方力量共同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教研成果的共享。第四部分 专业建设主要任务一、人才培养模式(一) 培养目标通过本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以及配套的专业教学实训、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具备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高尚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能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二) 培养方案(1)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市场进行调研,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3)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如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社会服务等相关制度。(4) 实行“1+N”多证制教育。培养学生取得“1+N”个证书,其中1是学历证书,“N”指的是汽车驾驶证、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二手车评估证、汽车营销证、计算机二级证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运作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