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518106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管理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质量控制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品质管理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质量控制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品质管理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质量控制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品质管理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质量控制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品质管理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质量控制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质管理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质量控制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管理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质量控制要点.(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公司技术质量控制要点编制说明 为了更好的落实公司“道道工序零缺陷,我干工程必精品”的质量管理理念,结合标准规范最新版本的要求,编制完成了项目部技术质量控制要点。提供给一线施工管理人员学习并实施。本文共有二十七条,230项工作内容,涉及地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屋面工程、安装工程八个分部工程、技术管理、技术资料整编、归档整理等方面的内容。公司要求各项目部积极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掌握技术质量控制要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积累实施控制要点的操作工艺和施工经验,打造公司一流的施工管理团队,为创优夺杯奠定坚实的基础。技术质量控制要点实施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1、 学习宣贯阶段:通过自学、会议

2、、考试使公司施工技术人员掌握技术质量控制要点,在工作中逐步实施控制要点。2、 贯彻落实阶段:各项目部根据工程进度实施相关控制要点,生产技术部将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奖罚实施细则,在月度工作检查中对不按控制要点施工,出现的问题整改不到位进行处罚。对实施技术质量控制要点在工程实体中取得亮点效果的予以奖励。3、 修改提高阶段:通过一年的运行实施,总结技术质量控制要点的运行情况,酌情进行增减修改,使技术质量控制要点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公司质量管理理念,为实现信威梦而努力奋斗。 生产技术部 2016年8月2日 公司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房建部分) 第一条 方案编制及审批1、项目在开工后一个月内应当编制施工管理策划

3、及组织设计,报送公司生产技术部审核,对审核意见及时修改后报相关公司技术负责人签字盖章,然后方可报监理及有关单位审批。 2、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要有针对性,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满足施工图纸设计要求,能够指导现场施工。经过公司及监理审批后方可实施。3、符合相关规定,危险性较大的专项方案在施工前必须邀请专家进行论证,针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及时修改后,方可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第二条 技术管理1、新开工的项目必须编制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安装工程的专项施工策划,其策划内容必须满足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具有针对性。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策划,专项策划要有前瞻性、指导性,使策划能够满足单位工程质

4、量目标控制的需要。2、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所有的编、审、批手续应完善,签章齐全。3、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专项方案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要齐全,参加交底人员签字齐全。4、公司确定的创优夺杯目标的工程要提前做好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屋面、电气、水暖、通风、弱电等分部工程的亮点策划与实施工作;及时收集工程亮点的照片及视频。5、积极推广建筑工程BIM技术应用,建立支持性的建筑信息模型,优化项目施工方案、优化综合管线排布方案、优化结构留洞位置,消除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中的错、漏、碰、缺等问题,减少返工返修。6、项目部应当根据施工进度动态的进行危险源辨识,及时公布已

5、经确认的危险源及防范措施。指导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交底,做到防患于未然。7、项目主体施工期间必须配置标养室(标养箱),同条件试块必须放在结构相同部位,梁板及悬挑结构必须做拆模试块检验。8、设计变更应建立台账及收发文记录、设计变更单必须签字盖章齐全,项目经理应对设计变更审核后签署实施意见。9、测量成果图要满足规范要求,测量复核记录要完整,推荐做好测量日志。10、所有测量、计量器具使用必须满足规范强检规定,超过鉴定有效期的测量、计量器具必须重新鉴定后才能合法使用。11、项目部要建立标准规范使用清单,严禁使用作废规范标准。12、项目部要对所有检验批进行实测实量并做好原始记录,提供质量评定验收的依据

6、。13、做好单位工程竣工前的自检及问题整改,参加工程竣工预验收;做好工程各种单项验收申报资料,参加单项验收及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第三条 桩基施工地基工程必须满足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主控项目规定。1、桩位放样允许偏差:群桩 20 mm;单排桩 10mm。打(压)桩、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值不允许大于规范规定值。2、打(压)桩工程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允许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3、灌注桩的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 ,其混凝土试块留置数必须达到规范要求(每根桩必须有一组试件,每浇注50立方米必须有一组试件)。4、工程桩必须进行承载力检验,采用静载荷试验时,检验桩数不少于总数的1

7、%,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少于2根。5、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灌注桩抽查数量不少于总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其它桩基工程抽查数量不少于总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每根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1根。6、桩基检测结果一类桩必须达到94%以上,二类桩不能高于6%,出现三类桩的必须要拿出技术处理方案报监理(设计)审批后方可实施。桩基检测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达到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第四条 基坑施工1、基坑(槽)、管沟开挖前应根据支护结构形式、挖深、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工期、气候、地面荷载等资料制定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监测方案,经审批后方可开始施工。2、深基坑必须进行变形

8、观测,其变形位移偏差不能大于设计或规定允许值,若有异常情况必须采取有效安全技术措施。3、深基坑必须做好排水措施,深基坑边3米内严禁长时间堆载。4、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验收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及周边环境安全为前提,基坑变形监控值应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基坑变形监控值: 单位:(cm)基坑类别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一级基坑353二级基坑686三级基坑81010第五条 土方开挖1、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降低地下水位并做好排水;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进路线和弃土场地。2、土方工程施工前,应对降水、排水措施进行设计,系统应经监测和试运转正常后方可开始施工

9、。3、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挖方时不得碰撞或损伤支护结构及降水设施。4、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随时观测周围环境变化;应对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采取可靠保护措施。5、遵循先深后浅顺序,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按照一定坡度进行开挖;必要时留置水平平台,然后进行放坡开挖,直至坑底;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每1.5米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修坡清底。 第六条 边坡支护 1、锚杆和土钉墙支护(1)锚杆和土钉墙支护应遵循分段开挖,分段支护的原则,不允许一次挖至设计标高再进

10、行支护的方式施工。(2)施工中应对锚杆或土钉墙位置、钻孔的深度和角度,锚杆或土钉插入长度,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量、喷锚墙面厚度和强度、锚杆或土钉应力进行检查。(3)每段支护体施工完成后,应检查坡顶或坡面位移,坡顶沉降及周围环境变化,若有异常应采取措施,修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2、排桩墙支护(1)排桩墙支护结构包括灌注桩、预制桩、板桩等类型桩构成的支护结构。(2)排桩墙支护的基坑,开挖后应及时支护,每一道支撑施工应确保基坑变形在设计要求的控制范围内。(3)在含水地层范围内的排桩墙支护基坑,应有可靠的止水措施,确保基坑及相邻建筑物的安全。(4)桩长度偏差值不大于+10 、0 mm;桩身弯曲度偏差

11、值小于桩长的0.1%L;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 mm;模截面相对两面之差 5 mm;桩尖对桩轴线位移10 mm;桩厚度+10、0 mm;凹凸槽尺寸偏差3 mm。3、水泥土桩墙支护(1)水泥土墙支护结构指水泥土搅拌桩(包括加钢筋水泥土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桩所构成的围护结构。(2)高压喷射注浆桩 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外加剂的质量,桩位、压力表、流量表的精度和灵敏度,高压喷射设备的性能等。 施工中应检查施工参数(压力、水泥浆量、提升速度、旋转速度等)及施工程序。 施工结束后,应检验桩体强度、平均直径、桩体中心位置、桩体质量及承载力。(28d强度)(3)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加剂的质量、

12、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设备完好程度。 施工中应检查机头提升速度、水泥浆或水泥注入量、搅拌桩长度及标高。 加筋水泥土桩质量检验标准:型钢长度偏差值10 mm;型钢垂直度偏差值:1% ;型钢插入标高30mm ;型钢插入平面位置10mm。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桩体强度、桩体直径、地基承载力。进行强度检验时,对承重水泥土搅拌桩应取90天后的试件;对支护水泥土搅拌桩应取28天后的试件。第七条 回填土工程 1、回填土严禁含垃圾杂物,且土块粒径不大于5cm,建筑垃圾应当粉碎后方可回填。 2、在防水层外侧采用泡沫板防护。凡是地下室常年处在地下水位线以下的部分应当在防水层外侧砌筑120墙体进行防护。 3、回

13、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压实系数应当符合要求,回填土接茬要合理。 4、灰土搅拌前应当过筛、灰土配合比应当符合设计要求。 第八条 地下室防水 1、防水材料合格证及性能检测报告齐全,现场取样复试结果合格后可施工。 2、防水材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防水附加层的做法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防水层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设油毡隔离层,长时间暴露的防水卷材需设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3、基础根部卷材应先铺贴平面后铺贴立面,平面卷材应伸出基础外沿尺寸不少于300mm;相邻卷材长短交错,错开距离不小于300mm;卷材粘贴不得有空鼓、皱褶。 4、防水基层不能空鼓、起砂、脱皮,阴阳角应当做成圆角,

14、直径应大于50mm ;搭接合成高分子卷材长度不少于100mm,铺贴时卷材接头上部压下部,筏板导墙顶部接茬处应设防水附加层; 5、后浇带、止水带、穿墙管道细部做法应符合节点构造图纸要求,要特别注意止水带安装位置不能发生偏移。6、严禁地下室发生渗漏水,不得出现大于200cm2一处,不得出现两处渗漏水痕迹。第九条 大体积混凝土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技术方案,并进行热工计算;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原材质量,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水灰比。2、绘制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图,采取有效的测温措施,安排专人负责。3、根据热工计算结果采取有效保温措施,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控制,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25

15、以内;当超过25温差时,项目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且报告公司生产部;严禁随意浇水,造成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必须保证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完成浇筑。应当计算混凝土浇筑速度所需的商品混凝土罐车数量,安排专人协调商混厂家的混凝土供应。5、合理安排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顺序,确定混凝土分层厚度,控制标高和平整度。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当对混凝土表面及时进行一遍搓毛、三遍收光、拉细毛。第十条 脚手架1、搭设架子的钢管外径、壁厚(3.6mm)、应符合要求,凡是弯曲、锈蚀、疤痕、裂缝、分层缺陷的钢管严禁使用;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凡是出现裂缝、变形、螺栓滑丝的扣件严禁使用。2、作业层的楼梯或斜道应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