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8495144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摘要:为有效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机构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对于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率及质量的改善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进而也有利于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高效廉洁的建设,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做简要回顾,着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足;对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促使各事业单位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都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但目前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

2、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中,形成不敢腐惩戒机制,不能腐防范机制,不易腐保障机制。”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就是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约束机制。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实施规范,对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和现代国家依法治国的思想有着重要意义。一、我国国内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也是我国的建国初期,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也是处于萌芽阶段,内部控制的作用也仅仅是账目核对和职权的分工方面,还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内容上。并且只有少数一些工作单位才会建立起内部控制,效果可见一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政规定于1

3、996年12月下发的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一一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正在不断的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建设,明确了内部控制的意义,也使得我国正式步上了现代内部控制建设的道路。第一部关于内部控制要求的法律颁布于2000年7月的新会计法,严格规定了,工 作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在次年开始在上市公司推行。2010年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2年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全面施行。这些制度的一步步完善都体现出了我国不断的推进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我国在从建国以来,一直在建立、健全关于内控制度的

4、规范,这些做法都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不足尽管国家如今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是真正落实到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里还是远远不够的,行政事业单位却没有对内控制度有着充分的重视态度,仍只是停留应付在我国制定的制度上面。(一)内部员工分工不科学、机构设置不健全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层面,对于自身单位的职能要求、业务性质及所承担的公 共角色等内容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没有进行综合的考虑,造成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也未按照科学精简、制衡、透明的原则去进行,严重导致了目前在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简单化和粗放化等特点;另外,在单位中,对于各个部门的权责分配

5、也没有一个清晰地界定,出现了部分部门权责的过于集中以及职能交叉、不顺畅的信息沟通等问题。(二)内部控制方法落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员工素质的参差不齐,严重限制了内部控制规范的有效落实。如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往都是从其他办公室或部门调配过来,员工自身根本不具备任何财务相关的专业知识,由于自身知识技能的欠缺及 较低的业务能力,使其严重缺乏对于财务违法行为的辨识能力及拒绝能力;另外,目前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严重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手段及高效的综合评估体系,使得当前内控人员的工作水平及员工素质根本无法达到时代发展的要求,最终导致单位对于内控规范执行力的严茁不足,更

6、无法达到良好的规范效果。(三)内控制度设计的不合理设计、员工内控意识有待加强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使得很大部分管理者都会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严重忽略掉了内部制度建设;而有些单位虽然制定的一套内部控制制度,但它仅限于文件形式,追求形式,未能有效地实行;还有部分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过程中,由于未能有效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也没有综合考虑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控制节点,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过程过于草率,即使完成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但却具备很多的不合理;甚至部分单位还会以行政命令来取代制度政策,造成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日益普遍。(四)监督机制

7、的不健全,造成内部约束的软化对于内部控制的实现,监督制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单位还没有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同时,在内部控制规范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制衡机制未得到有效的融入,造成决策、监督及执行等工作的相互分离。在个别单位还存在着领导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的不合理现象。三、对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对策(一)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坚持内控方法的不断创新首先,各单位都要积极的做好内控规范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塑造一个良好的内控氛围;加大对单位内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及素质水平,确保各项内控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有效推动内部控制规范的

8、顺利实施;另外,有效的借助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单位内部控制手段的不断创新,将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有效地整合到同一平台上来,改善之前信息不对称、分块管理等局面,进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改善内部审计必须保证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得审计部门不受到其他的制约,能真正发挥出审计部门的作用,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有着很大的了解优势,并且以内部控制作为审计的对象,这一做法能有效的对内?d控制的每一工作过程进行针对性的审计作用,及时追踪内控的动态,发现所在的问题,并加以控制,降低风险。在监督机刹上应读逢立健全监督岗位责任制制度,达到相互联系,相互

9、制约的员工关系,避免某一人员的潜力过重,不利于对内控的监督。凡是涉及到重大的决定,需要员工进行集体审批。(三)完善一整套的监督体系在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必须要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共同协助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外部监督主要是指定期、定相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事后的检查和评价。内部监督主要是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事前、事中的内控工作的监督。确保事前、事中、事后整过程的有效开展监督工作。全方位、立体化的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监督事业单位是否依照内控制度规范开展内控工作,提高执行力度,规避国有资产的浪费的风险。(四)健全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权责划分要科学合理严格按照

10、内部控制规范的统一要求及权责明确的基本原则,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单位的业务需求及管理职能合理的进行内部 机构的设置,同时对于各个机构的权责要严格明确,有效加强对单位 内部重要岗位及薄弱环节的控制,从而形成一套制度管权、权责清晰的内部控制体系;另外,因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工作属于一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包括财务、人力、审计等多个部门的共同配合,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过程中,能够分工协作,形成一股合力。参考文献:1滕昭倩.?/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具体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2万瀚莲.如何推动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机关服务中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