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研究.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8485728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研究【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经济转型、库存消化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抓手。本文利用山东省19942014年数据,基于相关性分析、协整检验、回归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时间维度上的动态计量分析。研究得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城镇化率是人均消费水平的Granger原因,城镇化率是人均GDP的Granger原因,城镇化率是是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原因。这一结论深化了新型城镇化与经济转型、去库存的关系认识,为各级政府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采取合理的政

2、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区域经济 实证研究 山东省一、引言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曾经说过21世纪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情是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纵观各国经济发展历史,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城镇的形成为物质和人力资本的聚集提供便利的场所,为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的释放提供了便利,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的聚集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4年的54.77%,平均每年以高于1%的速度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

3、提出“要同步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升级需求层次,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进城镇化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重点解决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结构性问题”,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二、文献综述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验研究在国外己有较长时间,如Lanpard(1956)在对发达地区城市与经济发展的研究中指出,美国经济发展程度与城镇化阶段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Berry (1965 )在选用95个国家的cross- section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时,也揭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相关性;Northam(1975)通过panel数据分析后

4、,提出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线性经验关系式;1981年,美国人口咨询局在调查了151个国家的城市人口资料后,将各国的加权城镇化水平与其人均国民收入作了比较,进一步验证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国内,类似的比较经验研究也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如周一星(1982)和许学强(1988 )分别采用137个和151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进行验证,发现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既不符合线性相关,也不符合双曲线模式,而是一种十分明显的对数曲线关系;采用大国模式(*)或Chenery (1969 )模式作对比研究更是国内研究此问题的常用范式,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于是城镇化严重地滞后于工业化并成为

5、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瓶颈”己成为我国理论界的普遍看法,所以大力发展城镇化来促进经济发展就成为大多数学者们的共同观点。如王小鲁和夏小林(2000)预测表明,在未来10年城镇化加速条件下,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达5. 0个百分点;朱铁臻(2000)估计,在中国现有的发展水平之上,城市人口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直接消费可拉动GDP增加1. 5个百分点;刘勇(2000)认为城镇化进程对我国GDP的贡献举足轻重,“十五”期间将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将达到3个百分点左右。然而,在经济学上,变量间的相关性并不能代表它们之间的因果关联性,上述的经验估计都是基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先

6、验的互为因果关系为基础的,固然这种推断可以对国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偏差作出某种判断,但作为这种关系研究的基础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的实证检验却长期被忽视。尽管在理论上,无论是Sullivan (1962)为代表的城镇化集聚经济动因学说,还是诺贝尔获得主Levis (1956)提出了城镇化的二元经济模型,他们的理论前提都暗含了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双向推进的前提,然而从实证上检验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政策含义,这一点对于中国目前的城镇化发展大背景尤其重要:如果城镇化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国家就应该优先推进城镇化战略,进而通过城镇化发展来促进其经济增长;如果是

7、经济增长带动城镇化发展,则应该将其重心放在经济增长方而;如果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是双向作用关系,则应着眼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调控。三、山东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指标选取测算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涉及两大类指标,即衡量城镇化发展的指标和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1.城市发展水平对于城镇化发展的指标,国际国内公认的是用城市化率来衡量。城市化率是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人手来衡量地区城镇化的程度,是以区域内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的。该指标从地域和区位的角度出发来区分定居的人群,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其计算公式:其中表示某一时间点上该区

8、域的城市化率(一般采用百分比), PC表示某一时间点上该区域内城市人口数量, PR表示农村人口的数量。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其人民提供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在数量上的反应一般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人均GDP)的增加。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选取,国际国内公认的是采用人均生产总值来衡量。本文希望从多角度来验证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化的影响,进一步的探讨山东省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来源,根据理论分析筛选出显著影响城镇化水平的主要经济变量有五个:(1)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为某一时间点上(比如截止2012年12月31日)

9、山东省总产出与山东省总人口的比值。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2)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了政府对基础性工程的投人的力度,能够很好的反应城市化过程中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3)全社会人均消费水平。全社会人均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比如2012年整年)平均每人占有和享受的物质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它反映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

10、足程度,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经济活动成果的最终体现。(4)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报告期末(比如2012年12月31日)山东省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山东省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山东省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它真实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本文在此采用这一指标,主要是期望得到随着山东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民转变为市民,这一过程中是否导致了就业压力。(5)人均财政收人。财政收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收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人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人,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力的重

11、要指标。区域人均财政收人即为区域财政收人总和与区域总人口的比值。表1 指标构成(二)数据来源及预处理本研究选择19992014共16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区间。文中所用到的数据均来自19992014各年度的山东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各指标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分别记为LnURt对LnACt、LnAFt、LnAGt、LnAIt、LnUEt。(三)实证分析1.相关性分析本文利用统计软件Eviews7.0,对LnURt与LnACt、LnAFt、LnAGt、LnAIt、LnUEt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各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2.协整检验单位根检验本检验利用

12、Eviews软件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变量的平稳性。对序列LnURt、LnACt、LnAFt、LnAGt、LnAIt、LnUEt的平稳性进行ADF检验。根君检验结果可以看出,ADF检验值都大于5%的临界值,说明6个变量均为非平稳变量。我们对于非平稳变量的处理采用差分法,对两个序列分别取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分别对其再作ADF检验。LnURt、2LnURt,LnACt、2LnACt,LnAF、2LnAFt,LnAGt、2LnAGt,LnAIt、2LnAIt和LnUEt、2LnUEt ,分表表示对相关变量取一阶差分值和二阶差分值。结果表明六个变量系列的二阶差分在1%显著水平下都是平稳序列,

13、可知六个变量序列都具有二阶单整性,即 ,注:(1)检验形势(C,T,L)中的C、T、L分别表示模型中的截距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2)滞后阶数的选择以施瓦茨信息准则(SC)为依据。协整检验以上六个变量序列经过单位根检验我们得知它们都是二阶单整的,因此,为了进一步判断各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我们采用Engel-Granger检验。利用该检验我们队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和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为此,我们首先构建变量LnURt对LnACt、LnAFt、LnAGt、LnAIt、LnUEt的回归方程:然后利用OLS方法估计回归方程,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注:(1)R-squared=0.962860,

14、F-statistic=51.85097,Durbin- Watson stat=1.978872;(2)*(*)表明显著性水平为0.10(0.05)从而我们得到回归方程:令检验残差项t是否平稳,即t是否I(0)序列。ADF检验统计量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为1%时的临界值,所以残差序列t是平稳序列,即t?I(0)。从而,LnURt与LnACt、LnAFt、LnAGt、LnAIt、LnUE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3.回归分析我们通过选择自变量最优子集的逐步回归方法,来建构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回归方程,由逐步回归结果选择最优自变量子集,最终进入模型的

15、指标有4个,它们分别是LnACt、LnAGt、LnAIt、LnUEt,逐步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表5 逐步回归法的OLS回归结果注:(1)R-squared=0.962591,F-statistic=70.76263,Durbin -Watson stat=1.932677;(2)*(*)表明显著性水平为0.10(0.05)由OLS回归结果可知,变量LnACt、LnAGt、LnAIt、LnUEt,的系数估计值都是很显著,这说明山东省的人均GDP、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对新型城镇化水平有显著影响。其中,拟合优度R2为 96.3%,表明此模型能在96.3%的程度上解释新

16、型城镇化水平的变化。 F统计量为70.763, 值为0.0000,表明回归模型整体显著,回归方程是可信的, DW=1.933接近于2,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4.Granger因果检验为进一步研究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对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为此,我们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LnURt)与变量LnACt、LnAGt、LnAIt、LnUEt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 其中,下标t为时间, k为最优滞后阶数(根据SC和AIC值最小的原则确认的滞后期为1,t为误差项。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表6中的结果。根据SC和AIC值最小的原则确认的滞后期为1。通过上表中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化率是人均消费水平的Granger原因,城镇化率是人均GDP的Gr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