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8472485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河南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河南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河南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河南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view-538206.htm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业机械,增加了碳排放量,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是发展低碳农业,实现碳减排的重点地区。一、化肥生产与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化肥生产以氮肥为主,氮肥生产原料以碳基原料为主,包括煤炭和天然气,使用天然气为生产原料的化肥,单位热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是以煤为原料的化肥的42%。

2、2008年全国上报数据的257家氮肥企业(占全国合成氨总产量的75%)每吨合成氨平均入炉标准原料煤耗1221公斤,燃料煤(折标煤)单耗117公斤,天然气单耗909立方米(标),电单耗1241千瓦时,综合能耗1447公斤/吨标煤。2008年全国生产合成氨4995.2万吨,全年耗标准煤7228万吨,按标煤热值29.3兆焦耳/公斤,每兆焦耳标煤排放二氧化碳0.117公斤计,则每吨合成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吨,全国合成氨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2.5亿吨,但1吨合成氨加工为农用尿素可固定1.23吨二氧化碳,加工合成碳铵可固定2.38吨二氧化碳。若4995.2万吨合成氨80%加工为尿素,15%加工为

3、碳铵,则全国生产的尿素、碳铵可固定二氧化碳约6700万吨,全国4995.2万吨合成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约为1.8亿吨,考虑到部分合成氨厂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将低于1.8亿吨。另外,磷肥和钾肥的生产也有一定的碳排放,但相对于氮肥生产,碳排放的总量要少得多。二、河南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20062009年连续4年超过1000亿斤,2010年达到1087.4亿斤,取得连续11年位居全国粮食生产第一、连续5年突破千亿斤的骄人成绩。粮食的大丰收不仅解决了河南这个中国第一人口大

4、省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还根据国家需求向其他省调出大约200亿斤粮食,为保障全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河南也成了全国使用化肥的大省,每年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高达500多万吨,平均化肥投入量约为750公斤公顷,比全国平均化肥投入量高出300多个单位。同样,由于河南省各地在农业化肥的施用上存在着有机肥和化学肥施用比例失调、化肥过度施用、养分结构配比不均衡,地区之间、作物之间化肥施用分配比例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学、不准确等问题,从而使农田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三、合理施肥,减少碳排放(一)减少氮肥施用量要按照各地的农作物施肥规律和

5、土壤的供肥能力,坚持做到各地土壤施肥种类、施肥数量及质量与农作物的生长达到最恰当配比,做到小麦生产过程中的最佳施肥量和方法。还要根据各地土壤质地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和过程,如在一般的黏质土壤上采用以施基肥为主、耕地时早期追肥的方式:在沙质土壤施肥要采用少量多次的追施方式;在对壤质土进行施肥时采用以基肥为主、基肥与追肥相互结合和相互配合的方式。在河南农业生产中施肥量最多和最常用的是氮肥,氮肥成分中绝大多数是尿素,由于施肥不合理,农作物对氮肥的总体吸收和利用率很低,超过50%的尿素成分滞留在土壤中,使得小麦生长环境过度营养化,改变了土壤营养平衡,甚至于随着雨水的冲刷流入更深的地层和河流中,进

6、一步污染稀缺的水资源。根据河南土壤营养情况和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每公顷的氮肥使用量应控制在350公斤以内,即在现有基础上要减少一半以上。减少化肥投入的关键是提高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利用率,不盲目施肥。解决化肥盲目施用问题,首先是要测土配方施肥,其次是通过缓控释肥技术提高养分的利用率。缓控释肥就是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化肥的养分缓慢释放,延长作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这种技术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使用量与施肥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等优点,其释放率和释放期与作物生长规律的有机结合,可以使肥料养分有效利用率提高30%以上

7、。目前,我国肥料的缓控技术已经成熟,应该全面推广。(二)要配合施用氮、磷、钾三种主要肥料在河南省的农业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而其他肥料使用相对不足。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氮、磷、钾及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在农作物不同的生理期起着不同的作用,缺一不可,并且不可代替,必须根据农作物对各种化肥所需的比例配合施用。以小麦为例,必须根据土质的不同按不同的比例施肥,每亩底肥施尿素10公斤15公斤或碳铵25公斤40公斤、磷酸钙45公斤70公斤、氯化钾10公斤15公斤。根据目标产量,酌情确定化肥施用量:一般情况下,磷、钾化肥全部用做基肥;氮肥在高产地块,用总量的60%做基肥,40%做追肥;中、低产地块,用总量的50

8、%做基肥,10%做种肥,40%做追肥;在速效磷含量小于10毫克/公斤的低产缺磷地块,用磷肥总量的20%做种肥,80%做基肥;在沙性土壤上,用钾肥总量的50%做基肥,其余与氮肥配合做追肥使用。在小麦施肥时要做到磷肥、钾肥及微肥的全层和全面施肥,把各种肥料施在小麦作物根系能够接触到的地方,促使小麦作物的根系发达和粗壮,以利于小麦作物吸收利用化肥,从而使土地潜力得以保存和进一步的延伸,为小麦生长后期减少化肥施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要合理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投入量滥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盐碱化、酸化,土壤养分富营养化,破坏土壤平衡,从而增加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几率。为此,应当在施用化肥时增施有机

9、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搭配,改良土壤颗粒结构,合理增强土壤养分,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减少土壤中厌氧细菌的繁殖、滋生。增施有机肥还能够为农田提供钙、镁、锌、铁、硫等各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施用有机肥的时候要把有机肥当做基肥与化肥一起施用,传统的有机肥每公顷用量要在1.5吨以上,否则效果不明显。要发展新型有机肥,利用无害化处理过的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肥,使有机肥的施用经常化。(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减少化肥和农药投入使用优良的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率,实现对土壤养分的合理利用。以小麦为例,要加强优质化、高产化、多抗化等适应性广的优良

10、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工作,尤其是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培育出适合不同地区和区域栽培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积极推广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扩大高产、优质小麦生产区域,充分发挥优质小麦品种的生长潜力,提高河南整体小麦单位产量水平,减少品质较差的小麦生产区域,从而进一步减少低品质小麦区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还要根据河南各地不同的小麦品种和产量水平,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和养分需求规律,建立起适合河南省不同区域的小麦生长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和制度,以实现小麦的高产、高效、环保、优质、安全,从而减少因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所需的化肥和农药用量,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化肥过多施用对土壤和生态环境早期的影

11、响,减少小麦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四、充分利用农作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化肥投入 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碳元素主要是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碳酸氢根阴离子等物质获取的,而对氧、钙、镁、氢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是通过光合作用中对水的吸收和分解来获取的,因此要维持绿色植物的营养基础平衡就必须维持植物所需碳元素与氢、钙、镁、氧等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的产物葡萄糖水解成为有机物,再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化为氨基酸,进一步转化成植物蛋白,这一过程中绿色植物就需要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分来维持植物本身的营养平衡。人们通常施用的化学肥料是为了维持植物矿质营养中氮、磷、钾三元素的平衡,这些化肥却无法维持绿色植

12、物营养总体元素的平衡,只是绿色植物生长过程中碳、钙、镁、氧、氢等主要微量元素没有具体计量,造成了人们对这些元素的忽视。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员、肥料专家徐福利博士经过研究实验表明,当温室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大气中的3倍时,大部分蔬菜的产量可以提高1倍。二氧化碳浓度充足可使蔬菜提早上市,减少农药用量,抑制硝态氮的反硝化,改善作物自身品质。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的“碳基肥料”是完全可行的。此外,可发展循环农业,将农作物秸秆通过一定的加工直接或间接还田,将农作物已经固定的二氧化碳作为碳基原料转化成有机肥,既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又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量。: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