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爱情的科学解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844089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爱情的科学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关爱情的科学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关爱情的科学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关爱情的科学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关爱情的科学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爱情的科学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爱情的科学解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爱情的科学解读科学家破译爱情密码文/奇云A.激素让我爱上你爱情捉摸不定,不可名状,却使它成为人们千古不变的永恒话题,成为每个人深深藏于心间的憧憬和希冀。可是它究竟是什么呢?元代大词人元好问年轻时见到大雁殉情,就曾经写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词句。然而,他这一千古之问从未获得解决。近年来,生物化学家组成了解谜的阵容,对恋人们如何与为什么相爱做出许多新的解释,让我们看到科学正一步步向解谜的终极目标逼近。关于爱情的科学研究始于田鼠。草原田鼠作为一种社会性生物,它是仅存3%的“一夫一妻制”哺乳动物中的一类。对“恋爱”中的草原田鼠来说,交Pei(配)是一项耗时 24 小时的宏伟工程。

2、一旦“结婚”,小俩口便终生相伴,直到天荒地老。“夫妻俩”宁愿在一起共度时光,为彼此梳理毛发,同筑爱巢也不去搞“婚外恋”。平时,“丈夫”是“妻子”好斗的“护花使者”,而幼崽一旦出生,它们又即刻成为挚爱并专一的父母。然而,另一种被称作山区田鼠的,作为草原田鼠近亲,除了一夜情之外,它们对稳定的伴侣关系毫无兴趣。令人不解的是这些行为中的巨大差异却仅仅源于一小撮基因。如就基因而言,这两个物种超过 99的部分绝无二致。进一步研究发现,草原田鼠的爱情来自大脑中的脑下垂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后叶催产素。卡特给草原田鼠的大脑注入一种抑制后叶催产素产生的化学物质,阻断后叶催产素的分泌;结果发现田鼠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3、:它们立即抛弃了曾经深爱过的伴侣,胡乱交 Pei(配)。与此相反,那些大脑中注入后叶催产素的雌田鼠,它们择偶不再象以前那么挑剔;一旦确定关系,就对“丈夫”忠心耿耿,对其他田鼠视而不见,颇有点“我的眼中只有你”的味道。本来,田鼠是否感情专一没有道德上或宗教上的意义,田鼠就是田鼠,不管怎样那都是它们的天性。不过,它们这种和人类如此相似的“一夫一妻”生活方式,还是激起了研究者强烈的兴趣。按医学研究的结论,初坠入爱河的人,间脑底部开始分泌出一种化合物苯乙胺,分泌的苯乙胺愈多,发生的效力也就愈激烈,产生的爱意当然也愈浓了,最后就成为苯乙胺的俘虏堕入情网。而在这同时,肾上腺激素也会大量分泌,人也随之瞳孔扩

4、大,心跳加速,汗腺分泌增多等等,而这都是人承受压力的生理特征,从其程度上看,爱情带来的紧张和压力,甚至超过了人们面对考试或者面对求职面试的压力。再说荷尔蒙。这种东西,人在失恋时危害尤大,它在这时会分泌失调,从而造成新陈代谢减慢、免疫系统抵抗力减弱,接踵而至的是食欲不振、工作效率一落千丈等连锁反应,严重的可以导致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田鼠(以及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大脑内具有一套奖赏系统用以鼓励它(他)们去做生物应该完成的行为。如若不然,动物将忘记进食,饮水和性行为,从而招致灾难性的后果。动物们不断重复这些行为是因为那使它们感到快乐。这种快感是一种称作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在大脑中的释放使然。当雌性草原田鼠交

5、Pei(配)时,在大脑奖赏系统中枢,多巴胺水平会有 50%的上升,而这已完全足够让这些“女士”们产生上面提到的那种快感。与草原田鼠近似,雄性家鼠性(Xing)交时,因多巴胺分泌同样会感到快乐。当它体验到性让它感到愉悦,便会参照初次经历去搜寻更多机会。但与草原田鼠相反,家鼠决不会学习把性与某个特定的雌性个体关联起来。毕竟家鼠不是“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动物。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尔长期致力于研究情欲、浪漫、依恋等所有这些爱情表现形式的生化代谢途径,也就是它们盛衰涨落的方式。费希尔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是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去“看”爱情到底是怎么回事。费希尔和她的同事亚瑟-阿伦、露西-布朗招募了一些实验对象

6、,这些人处于疯狂的恋爱状态的时间平均为七个月。一旦实验对象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中就位,研究人员就会给他们看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他们恋人的照片,另一张则是其他人。费希尔看到的结果令她惊奇不已。每个实验对象在看到其恋人的照片时,大脑中与奖赏以及愉快相关的部位(腹侧被盖区和尾状核)就会发亮。最让费希尔感到兴奋的,还不是找到了一个位置或者说地址,而是追踪到了爱情独特的化学代谢途径。爱情之所以能够使尾状核发亮,是因为在那里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受体分布得比较密集。费希尔因此认为,这种神经递质是我们在体内自己制造爱情魔法药水的成分之一。如果比例合适,多巴胺就会产生强烈的能量,让人兴奋、精力集中,激发人

7、去赢得奖赏。而对于现代人的婚外情,医学也有自己的解释,那就是多巴胺与后叶催产素的分泌量比例问题。多巴胺让人多情,后叶催产素使人忠诚。但是有人光分泌多巴胺而拒绝后叶催产素,所以他(她)会见一个爱一个。而且,这两种物质的产生程度是先天决定的,亦即人对婚姻或者爱情的忠诚度也是先天决定的。爱情微妙之处是,开心的时候会犹如置身天堂一样,痛苦的时候恍如坠入无边际的地狱,虽然如此,人们仍然是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去追求爱情。通过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发现,人类的情爱活动与三种基因有关,这三种基因分别指令身体分泌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当大脑“浸”于这些化学物质时,人就会堕入情网,所谓“一见钟情”,所谓“爱是疯狂

8、的”,所谓“烈火干柴”等等,总之是进入一种迷狂状态。尤其是后叶催产素与身体天然产生的“鸦片”内啡肽有协同作用,后叶催产素启动依恋他人的愿望,内啡肽则提供与爱人在一起时那种温暖陶醉的感觉。因而,有人把后叶催产素称为“爱情的激素”、“恋爱的兴奋剂”。令人惊讶的是,人脑参与到恋爱的活动区域,较之其他感情(如普通友谊),相对要比较小些。美丽的面容是通过控制一个有限区域的大脑皮层来实现“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第二个惊奇之处是,大脑内因恋爱而活跃的区域不同于因其他情绪而活跃的区域,例如,恐惧和愤怒。被恋爱“咬住”的那部份大脑还包括负责内脏感觉和因可卡因等毒品生成快感的区域。因此,因此,深坠爱河的恋人

9、们的大脑,并非类同于经历强烈情绪波动的人,倒更接近那些鼻吸可卡因的瘾君子。换句话说,爱情使用的是在成瘾过程中被激活的神经机制。严格地讲, 我们成瘾于爱情。科学家发现,恋人们见到对方时并不是“动心”,而是“动脑”。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丘比特的箭其实并不会射中情侣们的心脏,它们瞄准的是大脑中的个区域。这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两位神经学家的研究成果。这两位研究人员挑选了 11 名女性和 6 名男性志愿者参与试验,他们都表示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疯狂地陷入了爱情。专家让他们分别凝视自己爱人的照片和一位普通朋友的照片,同时对其脑部进行磁共振扫描。扫描仪可以通过观察血流量水平找出大脑中活动比较积极的区域。实

10、验结果表明,在志愿者看到爱人照片的同时,其大脑中有个特定的区域“活跃起来”。其中两个区域位于人类大脑中相对比较高级的部分大脑皮层之中,其中包括与大脑所有的感觉区域都有联系的内侧脑岛,以及会对可以使人精神愉快的药物作出反应的前扣带的一部分。另外两个区域位于相对较深、同时也比较原始的基底神经节区,这两个区域与发现某种经历对自己有益有关,此外它们也有可能在人对某种东西上瘾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此外,大脑皮层右额前叶还有一个与抑郁有关的区域。受试者在注视爱人照片时,该区域的活动明显变弱。此项研究还显示,对爱情的沉醉,时间越长,程度就越深。大脑扫描图像也反映出了这一点。和那些刚刚拥有爱情几周的人相比,

11、已经相爱一年或时间更长的人们,与激情相关的某些大脑区域更加活跃。一旦爱情消失,大脑中的某些受爱情驱动的区域便会受到严重破坏。但是,活跃程度加剧的这些区域总会平静下来,终将恢复到最初的状态,当遇到新恋情时还能再度“燃烧”。B.爱情也有保鲜期人类对爱情的期望很高:天长地久,海枯石烂不变心!然而,神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一对情侣的爱情可持续的最长时间为 30 个月左右,再往后发展便转化为亲情了。这个研究结果,给相信爱情的人是一个沉重打击。当一对情侣坠入爱河,“丘比特之箭”就会激发人体产生大量的情爱物质。这些兴奋剂有苯乙胺、内啡呔等。其中苯乙胺最具活性,是性爱的弄潮儿。它的兴奋性和煽动性可用“无风也起浪

12、”、“有风起大浪”来形容。来自密歇根州州立费里斯大学的罗伯特弗莱尔教授对苯乙胺的作用有详尽解释。他说:“爱情激素能使人完全沉醉在恋爱的超快感中,于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爱侣是如此的完美无缺。他们就像瞎了一样,对他/她身上的所有毛病视若无睹,听不进别人的任何劝告。”不过,弗莱尔教授告诉情侣们,爱情只有 5 年保鲜期。因为苯乙胺的分泌并不会长期处于旺盛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苯乙胺的分泌水平将逐渐下降。大约在恋爱的第 4 或第 5 个年头,爱情激素的作用就将完全消失,爱侣间也将激情不再。实际上,除了苯乙胺,将情侣们弄得神魂颠倒的还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含于血液中的复合胺。神经科学家已经发现,多巴胺、

13、苯乙胺、后叶催产素等爱情化学物质大量释放,会使人产生巅峰体验,极度欣快。但是,我们的大脑不可能长期不断地大量释放这些物质,因为神经细胞受到新异刺激时才会兴奋。固定的两性关系时间一长,相互间再无新鲜感,也就再难以兴奋起来,那种刻骨铭心、神魂飘荡的爱情便消失了。美国纽约市附近的拉特格斯大学的人类学教授费舍经十五年的深入研究发现,女人的基因只允许婚姻维持四年,之后便对丈夫失去兴趣,只要遇到合适的新欢就会移情别恋。不过,费舍并非指女性多属水性阳花,而是她们的基因会告诉她们,与不同男性生育孩子,能令下一代拥有多元化的天分,增加存活机会。五十三岁的费舍也是位离婚妇人。她认为,尽管确有不少夫妻能长相厮守,但

14、其实是文化因素人为地延长了夫妻关系。她更预言道:“随着妇女的经济独立性不断提高,她们这种基因终会显示威力。”美国康奈尔大学生化博士辛迪奈克斯在过去两年调查了 37 种不同文化的5000 对夫妇,并进行医学测试,得到的结论是,18 至 30 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让男女相识、约会、结合和生子。之后,双方都不会再有心跳及冒汗的情况。奈克斯说,爱情其实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是由化学物质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组成,时间长了,人体便会对这三种物质产生抗体,而 2年左右,“鸡尾酒”便会失效。之后,男女要不分手,要不便让爱变成习惯。反映婚外恋的国产电影一声叹息有一段台词,是一个有婚外情的中年男子说的

15、,大抵是说他和妻子在一起的感觉已经变成自己两手相握的感觉,也就是没有感觉,但是如果把那只“手”砍了就会觉得痛。这是那些喜新不弃旧的已婚男人(其实女人的感觉也差不多)的现身说法,不失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生动实例。奈克斯说,爱情其实是一种精神状态,几年后,爱情走了,但你可能仍然喜欢他。所以,有人仍可成功跨越 30 个月的爱情,婚姻维持超过 50 年。科学拥有无可置疑的坚硬,而且手持了这科学论断的男女仿若得到权威支持,让寿命一再缩短的海枯石烂宣言愈加狼狈,让来不及伤感的红男绿女很快从其中找到了放纵的托词:既然天荒地老只是谎言,而爱情注定不会永远新鲜,还不如趁早多尝鲜,而一旦行动起来就百尝不厌。所以,狼狈

16、的只是爱情,人却依旧光鲜。为了挽救爱情和家庭危机,科学家们还用生物化学原理研制出了“爱情保鲜剂”。据德国时代精神月刊消息,英国研制并生产了女人专用的“爱情药水”,它含有苯乙胺和肾上腺素。它的功能是增加女人的魅力和情感,挽救对爱情心灰意冷的女人。产品一面世,即在伦敦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后来,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研制出“爱情保鲜剂”,其主要成分是苯乙胺、多巴胺(男用)或苯乙胺、多巴胺及催产素(女用)。第一位勇敢地接受“爱情保鲜剂”的试验者是 25 岁的化验员珍妮特莎燕。她因身体中缺乏 3 种爱情化学物质,对丈夫冷漠而导致分居。汉诺威医院为她专门成立了由法学家、心理学家和医生组成的合作治疗小组,并说服莎燕的老公贝尔也参加综合治疗。先由法学家用录像讲解联邦和州婚姻法、人口政策及性道德,帮助这对夫妻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然后由心理学家讲解弗洛伊德的“性学与爱情心理学”,帮助他们调整变异的心理状态,最后由医生为莎燕注射女人用爱情保鲜剂,为贝尔注射苯乙胺和多巴胺。经过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