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柔弱胜刚强的文章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843918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柔弱胜刚强的文章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有关柔弱胜刚强的文章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柔弱胜刚强的文章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柔弱胜刚强的文章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你对柔弱胜刚强的感悟和体会 “柔弱胜刚强”堪称老子哲学的经典思想之一,蕴含着极为深遂的智慧和妙用。领悟得法,令人思想广袤深远;运用得当,让人获益终身。谈到“柔弱”,对于没有深入了解道祖老子哲学的往往可能会误解为“软弱无能”。其实不然,这些只看到了“柔弱”二字的表面含义,没有理解深层本义。他主张的“柔弱”不是“软弱无力量”的表现,我理解的“柔弱”,是老子想强调为人处世的时候要:低调、谦虚、不出头、大智若愚、知(智)而不言、给予多于争夺,等等。老子强调,只有让自己保持“柔弱”,才能让“器长存”,才能使自己在社会上生存的长久。一时能够生存并不是本事,拥有能让自己生存的长久的能力才是老子要强调的重

2、点。而表现“刚强”却会加速自己的“死亡”,“刚强”是“死”的相貌。“柔弱胜刚强”里的“胜”,我理解的不是“得胜”或者“战胜”的意思,而是“优秀”、“强过”的意思。换句话说,“柔弱胜刚强”我理解为:“柔弱”比“刚强”要“优秀”,“柔弱”的方式比“刚强”的方式更适合在社会上生存。道祖老子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自然主义鼻祖”,最善长观察自然界万事万物,他的很多思想都深受自然界启悟。道德经四十三章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强。”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天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可谓一语道破“天机”。道祖老子在这里以“水”为喻,告诫世人行事要效法自然。“水”的柔弱无以复

3、加,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而最坚强的东西却不能战胜它。如洪水、波涛,它的冲击力强大无比,摧枯拉朽,声震太空。水柔弱但却拥有令人惊叹的无限能量。“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内涵深远,因此明此之道,内可治身,外可理国。世人常学常新,对修身处世和提升境界大有启迪。道德经七十六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朽。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祖老子以自然界现象和生理规律为例,来说明了柔弱与刚强的得失好坏,论证修身处世要遵循的原则,教人要弃强取弱,舍刚守柔。牙齿坚固,反而脱落,舌头柔弱,反而保存。柔弱不是软弱无力,柔弱是生命充满活力的体现,是本质

4、强大的体现,符合生的法则。而坚强则是生命力走向衰竭的表现,死亡的象征,是谓不道。“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柔弱为保生之元,上善之人,懂得守柔处弱。柔弱还是一种德和内涵的体现。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具有柔弱的特征,最高尚的品德却像水一样,水的特点是能够滋润万物,使它们尽情生长,而又不与万物争功夺利,始终保持平凡。水总是处于大家都厌恶的低洼之处,把汇集在那里的肮脏都包容起来。它具有宽广的胸怀和甘居人下的品德。当它流动遇到阻碍时,会迂回百转继续前进,这就是“曲则全”,一种谦虚宽容的美德。因此,修身处世要学习“柔弱”之道,拥有像水一样的品行

5、。即在日常生活中要诚恳待人,真心实意的帮助别人而不图回报,避免真锋相对的矛盾冲突,不去争夺一时的利益得失,而对困难依然坚持,愿担当别人不愿做的苦差事,取得成绩时不抢功自傲,谦虚礼让,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利人爱人,与人为善,这样才会与大道一致,才不会遭到他人的攻击而增加自己的烦恼与痛苦。淮南子?诠言训中说:“能成霸王者,必得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者;能用人者,必得人心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也。”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了一个人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因素,而其中柔弱修身处世是最重要一环,为取胜之本。道德经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

6、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等思想都符合柔弱之道,值得深入领悟。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正是这种善于以柔弱来体现自身,最终能得到大家的赞扬和认同,从而给自己创造一片宁静的天空与人缘环境,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新鲜空气,让事业获得成功。相反,在现实社会中,如果不懂得“柔弱”处世之道,处事过于刚强,锋芒毕露,必将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处处碰壁,甚至招致灾祸。尤其是那些争强好胜,恃才傲物,事事出头,急功近利,贪慕权位利禄的人往往招来祸患,过早地扼杀了自己。道德经第九章说:“持

7、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祖在这里告诫世人,一个人内心要知足知止,待人接物要谦虚退让。就以水为例,水盛在器皿里太满就会溢出来,所以应适可而止。刀刃磨得太锋利就会容易折断,不能保持常久。金银财宝太多,没有人最终能守得住。富贵了而骄奢淫逸,就会自招祸患,世人要引以为戒。因此,人生在世,处事不宜过于冲动、刚强,凡事不要做得太过,要留有余地。与人方便就是与已方便,要学会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君不见,争名者死在名上,争利者倒在利上,大力士的早殇,拳击王的泪痕,枪打出关鸟。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看到有多少人因恃才傲物,居功不逊,不能宽待他人而招致杀身之祸,或是自取灭亡。汉初名将韩信,居功自傲,不懂谦虚谨慎,最终落得木剑穿心。明朝大太监魏忠贤恃宠傲慢,遭天妒人怨,落得个身首异处,千刀万刮。三国时期的张飞,经常体罚下属,后因关羽之故,又以暴力对待下属,结果遭到下属的杀身之祸。以上例子数不胜数,正如道德经中所说:“强梁者不得其死。”“不知常,妄作凶。”这些都值得世人学习和深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世人如果能够学习道祖之道,懂得柔弱之道来修身和处世,必将帮助自己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从而使自己净化身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目标,锐意进取,惠泽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和体悟人生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