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在军队心理疏导上的应用初探.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8429034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契约在军队心理疏导上的应用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契约在军队心理疏导上的应用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契约在军队心理疏导上的应用初探.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契约在军队心理疏导上的应用初探【摘 要】本文主要从军队官兵心理疏导的特点和方式出发,引入心理契约,通过浅析心理契约内涵和当代军人心理特征及现状,挖掘心理契约在军队心理疏导中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心理契约在军队心理疏导过程中的几种构建方式。 【关键词】军队;心理契约;心理疏导1引言军人职业的特殊性、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特定性,容易使军人在学习、训练、工作、生活中产生多种心理应激源1。虽然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经常性管理教育已经是一套完备的管理教育制度,但随着部队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地方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和现代信息浪潮的冲击影响,均给军人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甚至部分军人的心理一直

2、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军人而言,个人的心理素质好坏直接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通过自身的调节与外力的疏导来确保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就尤为重要。外力的疏导,主要是心理疏导,即运用心理治疗的各种方式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进行干预和疏导,使其恢复正常。在军队基层官兵中的心理疏导,主要是调适和矫治官兵的日常心理问题2。从当前部队心理疏导的形势看,军人心理疏导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方式,对军人的心理问题进行调适和引导,培养、提高军人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二是把部队好的传统、好的作法与心理干预疏导结合起来,如通过开展“三互”活动、“谈心”活动等,达到舒缓心理压力和调节干预心理状态;

3、三是通过心理放松吧、心理训练场、心理发泄室等硬件设施的功能作用,调整、恢复官兵的心理状态。军人心理压力的释放、心理状态的调整、心理问题的调适目的都是提高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都是为了达到心理上某种知觉或激励的关联作用或效果。基于心理知觉或激励的关联作用,心理契约理论就有了应用的土壤。在军队日常管理教育中,运用心理契约来开展心理疏导,一方面,符合军队和军人这种隐性的权利义务关系特点;另一方面,心理契约实际上是一种军队文化建设的载体之一。建立一种合理的心理契约,是组织内个体和个体之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忠诚的、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平等的、和谐的氛围和意识,这也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疏导所要达

4、到的预期效果之一。2 心理契约的内涵“心理契约”最初是管理学大师Argyrols在他的理解组织行为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描述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主观心理状态3。其理论基础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交互关系理论,即: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4。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理契约被通俗地描述为组织和个人双方彼此对对方应付出什么、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主要成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和义务。心理契约反映的是组织与成员彼此间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心理期望,在预料与期待对方能满足自己某些期望的同时,希望对方产生自己所希

5、望出现的某种行为。从军队这个特殊的组织看,心理契约的当事双方是以军队和服役关系为背景,以许诺、信任和知觉为基础而形成的关于双方责任的各种信念5,这种责任和信念是内隐的、主观的、特定的自然约定。因此,如何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中搭建一座以心理契约为基准的心理平台,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成为有机整体,进一步强化军人的忠诚、感召、责任意识,势将成为军队里研究心理契约的重要课题。3 军人心理特征及现状军人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其基础心理健康水平不同于地方人群。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军人具有敏锐的认知能力、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并且,长期在高度集中的战斗集体中训练、生活,会逐步形成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表

6、现出军人所特有的能力、气质与性格,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影响军人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有:生活环境:军人常驻扎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如边海防、高海拔等特殊地区,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相对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兵营生活相对艰苦,交通及通信相对不便,更易有孤独苦闷的感觉,加上训练强度高、作风纪律严、任务重等,更易出现压抑、情感脆弱等心理变化。特殊作业环境:例如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舰员长期生活在舰艇环境中,由于舰艇环境相对密闭、狭小,人际交往局限,性别单一,存在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空气污染、睡眠饮食无规律等诸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加上舰艇人员的执勤、训练任务较紧张,给舰员身心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

7、响。军事应激:例如参加各种军事演习、特殊条件外训和应急突发任务,其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激烈、压力带来的影响。特殊社会环境:例如入伍适应期,在短时间内要实现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都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突然的、剧烈的,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家庭因素:例如有缺陷的家庭结构的子女在人格、自尊心、个性、气质、品质等的形成和发育缺乏必要的环境与条件,导致心理发育受到挫折,甚至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或者恋爱受挫后,使他们感到难以承受,甚至产生失望、自卑、忿恨等强烈情感体验;以及亲属下岗、子女入托上学、夫妻分居、转业或自主择业后的工作去向问题也困扰着军人。4 心理契约在军队官兵心理疏导中

8、的影响从影响军人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看,军人心理的应激变化、矛盾产生、阻塞出现是多方面的,但核心因素是因军队这个特殊组织的特定环境和职能任务所衍生的。也就是说,军人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然而,其特性的内在特点都受制于军队与军人当事双方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关系。也就是说,军人在军队的履职过程也是军人与军队建立心理契约的过程,以促进自己能够更好地融入这特殊的组织,全心全意地为履行维护国家意志的使命而巩固心理约定。这种心理契约的构建对军队官兵心理疏导的影响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和互利性。(1)心理契约在军队官兵心理疏导中具有责任导向作用,有利于责任意识强化。军队的职权及军人的义务和权益都通过法律

9、法规、条令条例来约束、规定,军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斗争中,创建和发展的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其主要职能是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国家和平统一。人民军队的每名成员都要以忠诚于党为灵魂,以能打胜仗为核心,以作风优良为本色,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赋予的使命任务为己任。军人自入伍后,其履行义务和权益都要围绕这些展开,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状况势必与这种知觉判断后的期望有关联。若通过心理契约来教育、影响、疏导军人的心理状态,使军人在融入这种特殊的组织中不断获得荣誉感使命感,在捍卫党和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中进一步坚定信念、激活动力、责任引导,并促使这

10、种状态经常化、反复化、持续化。那么,对于军队官兵心理疏导的难题就可迎刃而解,还可以强化军人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2)心理契约在军队官兵心理疏导中可以减轻疏导阻力,有利于心态顺势调整。军队官兵在投身于军队全面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为他们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必须尊重官兵在军队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多种需求,回答解决他们的困惑和问题,调动他们投身军队现代化建设、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心理契约可以适当地调整他们的心态,成为搭建军队和官兵之间的默契桥梁。对于现代化建设浪潮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形势,投身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官

11、兵来说,成长成才的需求、现实问题的困惑都是无形的心理阻力。在开展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契约的构建将给组织和官兵之间提供对等空间,从心理上降低官兵的抵制情绪,大大增强了官兵的忠诚意识和服从意识,以促进管理心态的调整。(3)心理契约在军队官兵心理疏导中适应动态条件变化,有利于压力有效释放。军队官兵所驻扎的环境特殊,执行的任务也特殊,必然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压力也会随着环境、任务的不同而变化,所进行的心理疏导方式方法也需要顺势调整变化。尽管环境、任务发生变化,但军队官兵所坚定的信念和履行的使命是恒定的,也就是说终极目标是不变的。而心理契约是内隐的知觉、责任的信念,是军队和军人彼此之间的自然约定。这种约定是

12、不受环境变化、任务变化而发展的。因此,缓解军队官兵动态条件下的心理压力,基于心理契约构建上展开心理疏导,不仅可以获得军队官兵的认可、认同,也能够更好地现实与期望之间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从而促使他们内心的疑惑和压力得到有效释放。5 心理契约在军队心理疏导过程中的几种构建方式心理契约虽然无形,却比有形契约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基于心理契约对军队官兵心理疏导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军队心理疏导的广义范围内构建心理契约,确保构建过程既不妨碍部队正常管理秩序,又不使官兵在心理问题疏导过程中产生阻碍或隔膜,还能有利于官兵心理积极健康发展,增强心理疏导的有效作用。(1)工作环境的熏陶构建。每个部队的成长历程

13、都是一步艰苦奋斗发展史,一部战斗精神形成史。心理契约的构建,恰好融入在军营文化建设、军史馆的陈列中,可以通过历史传统教育,打牢内在基础。军队心理疏导可以结合历史传统教育一起进行,进而强化军队官兵心理契约的构建,不仅有利于他们对部队历史、现状和个人职责义务有一个全面了解,更有利于增强他们作为军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强化献身国防的信心和决心。(2)以上率下的示范构建。军队心理疏导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军队官兵在自身调节和外力疏导的作用下,不断适应军队现代建设的需求和职能任务的需要。其实际效果莫过于以上率下的行为引导。心理契约的构建,恰好可以通过老带新、上率下的方式,筑牢外在基础。这种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

14、,在心理契约构建后对增强心理疏导的效果是明显的,不仅有利于官兵之间、老新之间传道授业解惑,树立官兵干好工作的信心,还能够解惑部队发展方向和个人意愿,帮助他们规划好军旅生涯。(3)正面能量的感召构建。价值观是个人态度、行为取舍的最终尺度依据,是影响个人行为及其动机的决定性因素。军队心理疏导就是基于正确价值观的感召效应。也就是说,军队构建的共同价值观必须在心理上引起了军队官兵的共鸣,军队官兵才会奉献他们的忠诚和才能。而这种共同价值观就是正面能量的感知、感召,也属于心理契约中的自然约定。在军队开展心理疏导过程中,通过正面能量的感召达成心理契约的构建,将有利于军队上层组织把远景、期望的具体信息传达给军

15、队官兵,平息不确定性气氛,塑造军队官兵对军队现代化建设美好未来的期望。总之,军队心理契约在心理疏导上探索研究刚刚起步,对于心理契约的应用的研究更是一块尚未开发的领域。心理契约在军队的应用研究对军人的忠诚管理、价值观塑造、责任期望强化和军人心理疏导的拓展化都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参考文献1王耕南等.军队基层管理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29.2浅议新时期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边防警察,2012,08.3Herriot P,W.E.G.Manning&Jennifer M.Kidd. The cont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7,8:151.4王双龙,周海华.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激励机制构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03).5袁崎,等.心理契约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初探J.经营管理者,200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