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税务规划}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和经济影响分析论文.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426140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和经济影响分析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和经济影响分析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和经济影响分析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和经济影响分析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和经济影响分析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和经济影响分析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税务规划}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和经济影响分析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和经济影响分析杨碧云【摘要】准确地把握逃税规模是对逃税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运用现金比率法对我国自1985年到2002年地下经济规模和因地下经济导致的逃税规模进行了测算。同时还估算了我国地上经济中存在的逃税规模,通过对二者的合并,计算出了我国逃税的总体规模。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我国逃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一是逃税对财政收入与GDP的效应,二是逃税的资源配置效应,三是逃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关键词】逃税 地下经济 现金比率法 相关系数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Effect on Tax Evasion in Chinaabstr

2、act: Estimation of tax evasion size is a precondition of analyzing on economic effect of tax evasion. This paper estimates underground economy size and tax evasion size bringing from underground economy from 1985 to 2002 in China. This paper also estimates the size of tax evasion in opening economy

3、and concludes the sum of tax evasion in all over the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tax evasion siz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conomic effect of tax evasio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governments income effect, resource collocating effect and income distributing effect.keywords: tax evasion; underground econ

4、omy; cash catio; correlation coefficient一 引 言逃税(tax evasion)是指纳税人通过非法途径减少其应纳税额的经济活动。大规模地逃税不但会影响一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还会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以及收入分配的失控,给一国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准确地把握逃税规模是对逃税问题进行研究和治理的基础,逃税规模的测算是对逃税问题进行分析的必要前提。早在1980年Tanzi首先使用货币需求法对地下经济的规模进行了测算,随后各种货币需求法被广泛运用于对美、日、西欧地下经济的研究当中,Isachsen(1985)和Schneider(1986)使用货币需求法对O

5、ECD国家的地下经济规模进行了估计,Lacko和Maria(1999)运用实际投入法对OECD国家的地下经济规模进行了估计。近几年来,在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和专家对我国地下经济和税收流失规模进行过测算。夏南星(2000,2002)先后两次分别运用现金比率法和通过全国货运量估测我国地下经济规模总量,现金比率法计算得出我国地下经济占GDP比重在1988年到1994年期间一直高于20%,在运用货运量估测时,1987年地下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42.03%。梁朋(2000)运用现金比率法和收支差异法对我国1985-1998年的地下经济和因地下经济导致的逃税税收流失规模进行了估测,地下经济规模占GDP

6、比重1992年高达21.48%,因地下经济导致的税收流失规模从1985年的178.14亿元上升到1997年的675.25亿元,1994年最高达到975.60亿元;用收支差异法估测的1993-1997年的逃税规模也一直高于600亿元以上。朱小斌,杨缅昆(2000)将整个经济定义为三个部分,地上部门可观察到的经济活动,地上部门不可观察到的经济活动和地下部门的经济活动,并对后两者进行加总计算得出了我国1979-1997年地下经济的规模。贾绍华(2002)同样用现金比率法估测了1990-2000年我国的地下经济规模和税收流失额以及税收流失率,他所测算出的税收流失率高达26.11%-42.56%。以上的

7、测算大部分都是关于地下经济规模的测算,即使有对逃税规模进行测算的,也大多只局限于地下经济导致的逃税规模的测算,而很少涉及到地上经济中的逃税部分,但事实上地上经济中存在的逃税规模巨大,不可忽略。本文在测算我国1985-2002年期间逃税总规模(包括地下经济与地上经济中的逃税规模)的基础上,从逃税对GDP的影响、逃税的资源配置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我国逃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简单地提出了我国治理逃税的政策建议。二 逃税规模的测量由于外国各学者乃至国内大多数学者所采用的方法与引用资料的口径等尚不统一,从而导致对我国逃税规模测算的结果差距较大。因此,采用国际公认的测算方法和国家

8、公布的统计数据对我国的逃税规模进行测算是取得比较可信结果的重要前提。本文对我国逃税规模进行了重新测算,测算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对地下经济导致的逃税规模进行测算,主要采用现金比率法;二是对地上经济存在的逃税规模进行测算,主要是将其分成国内非农部门的逃税、关税逃税以及个人所得税逃税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方面进行加总得出地上经济逃税规模。地上经济逃税规模和地下经济逃税规模的总和即为我国逃税的总体规模。1、地下经济导致的逃税规模的测算用现金比率法估测地下经济规模,其公式为:,其中表示地下经济规模,为国内生产总值,表示流通中的现金,为活期存款,根据-求得。要求得地下经济规模,首先需要确定的值,我们假定改革开

9、放之初的1982年为基期,一方面考虑到这时毕竟还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缘故地下经济规模还比较小,另一方面已经实行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已有较快的发展,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样便于降低经济货币化对我们估测结果的影响。根据1982年的数据,有,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以1985年到2002年的数据列表计算我国这一时期地下经济规模和因地下经济而导致的逃税规模,这种测算只是对地下经济引起的逃税规模进行了初略的估算,若考虑地上经济中的逃税,实际逃税规模将会更大。同时,本文以1982年为基期,实际上就是假定该年度地下经济规模为零从而因地下经济导致的逃税规模为零并以此为基础运用模型进行测

10、算,这显然也会低估总的逃税规模。因此,一般而言,运用现金比率法估测出来的逃税规模往往要比实际的逃税规模小。具体计算如下表:表1: 地下经济导致的逃税规模和逃税率的测算表 单位:亿元年份流通中的现金(C)活期存款余额(D)地下经济规模(Yu)GDP(Y0)实际税收征收额宏观税率=/(%)地下经济导致的逃税额=*地下经济导致的逃税率=/(%)1985987.802353.10782.538964.402040.7922.77178.158.7319861218.403013.80769.3710202.202090.7320.49157.677.5419871454.503494.101012.0

11、511962.502140.3617.89181.078.4619882134.003851.902837.6414928.302390.4716.01454.3919.0119892344.004038.203556.6116909.202727.4016.13573.6721.0319902644.404306.304378.8418547.902821.8615.21666.1923.6119913177.805455.504580.7421617.802990.1713.83633.6121.1919924336.007395.505722.2026638.103296.9112.38

12、708.2221.4819935864.7010415.706823.5334634.404255.3012.29838.3619.7019947288.6013252.108744.4146759.405126.8810.96958.7718.7019957885.3016101.808236.3558478.106038.0410.33850.4314.0819968802.0019712.807315.1967884.606909.8210.18744.6010.78199710177.6024648.706107.6874462.608234.0411.06675.388.201998

13、11204.2027749.505877.5278345.209262.8011.82694.907.50199913455.5032381.706896.2382067.5010682.5813.02897.678.40200014652.7038494.505124.3189403.6012581.5114.07721.135.73200115688.8044182.803621.0795933.3015301.3815.95577.563.77200217278.0053604.001295.99102398.0017003.5816.61215.201.27数据来源:1985-1989

14、年的M0和活期存款D取自1990年中国金融年鉴;1990-2001年的M0和活期存款D,1978-2001年的GDP取自2002年中国金融年鉴;1985-2001年的实际税收征收额取自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 2002年的M0和活期存款D和GDP取自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其他栏数据由本人计算所得。2、地上经济中的逃税规模的测算对地上经济中存在的逃税规模进行测算,主要是通过分别计算我国非农部门逃税、关税逃税和个人所得税逃税并对其进行加总求得我国地上经济中的逃税规模。计算列表如下: 表2: 我国逃税总规模及逃税率的测算 单位:亿元年份地上经济逃税总额=+非农部门逃税进口关税逃税个人所得税逃税地下经济逃税总额全社会逃税总额=+实征税收收入逃税率=/19953623.522616.00979.5228.00850.434473.956038.040.7419963354.542601.00680.5473.00744.064099.146909.820.5919973683.062717.00684.06282.00675.384358.448234.040.5319983830.022816.00676.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