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结构设计毕业答辩PPT565285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38416083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8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与结构设计毕业答辩PPT565285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建筑与结构设计毕业答辩PPT565285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建筑与结构设计毕业答辩PPT565285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建筑与结构设计毕业答辩PPT565285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建筑与结构设计毕业答辩PPT565285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与结构设计毕业答辩PPT56528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与结构设计毕业答辩PPT565285(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答辩,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题目: 指导老师:,建筑三维图,1.建设地点:彭阳县。 2.根据设计内容的要求,本工程为一宿舍楼。 3.基本风压:0.35KN/m2。 4.场地地震效应:建筑物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场地土类型中软场地土,类建筑场地。 5.建筑采用简单的一字型。 6.主体结构为四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860m,占地面积715m,总高14m。 7.结构形式:采用纵横向混合承重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8.混凝土采用C30,钢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工程概况,建筑设计,1,结构设计,2,计算

2、书的编写,3,工程设计总结,4,设计内容,building design,建筑设计,Part 1,structural design,结构设计,Part 2,柱网的布置,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柱为了抵抗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且框架柱多为轴心受压构件,宜 采用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矩形柱截面,C30混凝土,fc14.3N/mm,用HRB400的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为360MPa ,混凝土采用C30其fc=14.3MPa。 柱的轴力设计值可按柱子的轴压比限制估算得: NC=GSn=1.31.05(5.4+2.1)/27.8144=2236KN 其中 G是分项系数, 是由于水平力使轴力增大的系数边柱取1

3、.3,内柱取1.2, S是柱承载楼面的面积,是单位面积重量(1214KN), n是柱设计截面以上楼层数。 因为NC/fcAcc, NC是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组合的最大轴力设计值, Ac是柱子的横截面积, c是允许轴压比,二级抗震为0.8。 即由式子A N/fcc, (此处计算时要注意KN与N的换算)综上可初步估算柱子的截面尺寸 为600mm600mm。,梁、板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1)主梁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梁的高度取(边跨Lo=5400mm): h=(1/121/15)Lo=(1/121/15)7800,这里取1/13Lo=600mm, 即取梁高h=600mm, b=(1/21/

4、3)h=(1/21/3)600,这里取1/2h=300mm,即取梁宽b=300mm。 则主梁截面为300mm600mm。 (2)次梁 次梁最大跨度为Lo=5400mm, h=(1/121/18)Lo=(1/121/18)5400,这里取1/14Lo=400mm, 即取梁高h=400mm,则次梁截面选择250400mm。 (3)现浇楼板 板的截面厚度与板的跨度及其所承受的荷载有关,从正常极限使用状态要求 出发,为保证板的挠度与裂缝,根据设计规范,单向板的厚度可取1/30,双 向板的厚度可取1/40,悬臂板的最小厚度不小于1/20。 (短边/长边大于2/3为双向板。) 现浇楼板的最大宽度为3900

5、mm,最大长度为5400mm,即为双向板。 h=1/403900=97.5mm,同时满足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最小厚度为80mm, 为了安全起见与设计方便,故初估板厚为120mm。 (此处板厚数据为各房间的板厚,包括楼梯间的板厚。),框架结构的计算单元如图所示,取轴上的一榀框架计算。假定框架柱嵌固于 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由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故框架梁长等于柱截 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按工程地质资料提供的数据,初步判定本工程基础采 用独立柱下基础。,荷载的计算,屋面恒荷载标准值 保护层:20厚 1:3水泥砂浆面层 0.02m20 KN/m=0.4 KN/m 防水层:15厚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

6、卷材 0.1KN/m 找平层: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 20 KN/m0.02=0.4 KN/ 保温层:100厚聚苯保温层 3KN/m0.1=0.3 KN/ 找坡层:1:6水泥渣1找坡,最薄处30厚 15 KN/m0.03=0.45 KN/ 结构层:120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27KN/m0.12=3.24 KN/ 合计: q=4.89 KN/ 一三层楼面恒荷载标准值 铺20厚地砖铺平拍实,稀水泥浆擦缝 20KN/m0.02=0.4KN/ 20厚的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20KN/m0.02=0.4KN/ 15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 20KN/m0.15=0.3KN/ 120厚现浇混凝土板 27

7、KN/m0.12=3.24KN/ 板底吊顶 0.5KN/ 合计: q=4.84KN/,荷载的计算,梁自重 (1)主梁 主梁自重(300600): 27KN/m0.300.6=4.86 KN/ m 梁侧抹灰 0.022(0.6-0.12)20KN/m=0.384KN/ m 合计: q=5.244 KN/ m (2)次梁 次梁自重(300500): 27KN/m0.250.4=2.7 KN/m 合计: q=2.924 KN/ m 柱自重 柱自重(600600): 27KN/m0.60.6=9.72 KN/m 合计: q=9.72KN/ m,荷载的计算,填充墙自重 (1)外墙 10厚面砖铺平拍实,水

8、泥擦缝 20 KN/m0.01m=0.2 KN/ 两面20厚抹灰 20 KN/m0.04=0.8KN/ 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8.5KN/m0.25=2.125 KN/ 合计: q=3.125 KN/ (2)内墙 20厚两面抹灰 20 KN/m0.022=0.8 KN/ 200厚加气混凝土 8.5KN/m0.2=1.7 KN/ 合计: q=2.5 KN/ (3)女儿墙 250厚加两面抹灰 8.5KN/m0.25+20 KN/m20.02=2.935KN/ 合计: q=2.935 KN/,活载的确定 活载活荷载一般通过概率总结厚所得。该建筑的屋面及楼面活荷载参照 (荷载规范)取值,设计参数的确

9、定: 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 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 环境类别为二(a) 梁与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 混凝土的容重取27KN/mm 箍筋为HPB300 其他受力筋为HRB400 设计地震为第一组,地震烈度为7(0.15g),场地类别为类 计算振型个数为12(低层框架结构平均为每层3个) 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为0.75 基本风压为0.35KN/m B类地面粗糙度 这样,通过荷载的计算,以及设计参数的输入就可以通过PKPM绘图,结合文 本输出内容,加上老师的讲解进行结构各参数的修改,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构设计。 由于结构图比较密在这里就不做图片放映啦,详见打出的结构平面图。下面为局部 结构平面

10、图。,局部柱子和梁的结构设计,The writing of the calculation,计算书的编写,Part 3,01 设计资料,02 结构选型,03 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抗侧刚度的计算,04 楼板信息,计算书内容,05 结构设计总信息,06 周期位移与结果信息,07 手算一个独立柱截面尺寸,02 手算一根次梁的内力及配筋,一品框架的计算步骤,结构设计流程,确定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特征周期Tg _确定结构形式,初选构件尺寸 _ 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 计算风荷载标准值 计算梁上竖向荷载 计算结构自振周期 计算构件的风荷载效应 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 (二次弯矩分配法) 计算地震作用标准值 计算构

11、件风荷载效应与荷载 (底部剪力法) 效应的组合 - 楼盖设计 楼梯设计 计算构件地震作用效应 否 计算构件地震作用效应与- (D值法) 竖向荷载效应的组合 抗震变形的验算 _ 是_ 确定构件控制截面 地基验算 (层间侧移h/550) - 及最不利内力 基础设计 构件界面设计及配筋,抗震验算 抗震构造措施 绘制结构施工图,The writing of the calculation,工程设计总结,Part 3,工程设计总结,1.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以及计算书的编写都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它们有着相 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不是单纯的第一步建筑设计,第二步结构设计, 第三步计算书的编写。 2.总结出的

12、工程设计步骤: (1) 根据建筑概况,建筑功能要求,以及民用建筑设计规范等构思简单的 平面图。如我是宿舍楼的设计,确定每层的建筑面积,每个宿舍的面积,平面 交通组织的设计。 (2) 确定柱网图,初步确定梁和柱的截面尺寸。 (3) 建筑平面材料的设计,如楼地面,屋面的构造层次,阳台细部构造等。 简单的建筑平面图的绘制 (4) 建筑荷载的计算。如框架结构的楼面及屋面荷载,墙间荷载的计算。 (5) 运用PKPM,结合计算出来的荷载和设计任务书中给出的工程概况内容 完成设计参数输入。然后进行楼面组合,运用PKPM中的SATWE进行结构的 自审。看输出的文本内容及是否有建筑红线等问题,带着问题进行PMC

13、AD的 审核处理,这样反复多次的进行,直到得到的建筑结构较为满意为止。 (6) 建筑结构图的输出及完善,建筑结构总说明的编写。 (7) 建筑设计图的绘制及完善, 建筑设计总说明的编写。 (8) 建筑设计总平面图的绘制。 (9) 计算书的内力计算,地震作用,内力组合,截面设计,构件配筋的完善。 (10)完成后进行计算书和结构图的比较,如果出现问题进行修正。,工程设计总结,3.工程设计后的提高 (1)CAD,PKPM,WORD,PPT的使用得到了提高 (2)以前学过的专业书有了一个简单的串用,尤其是钢筋混凝土设计, 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的进一步温习和联系。 (3)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如严谨,耐心这两个词的重新认识。 (4)与老师和组员的交流能力也得到提高。,THANK YOU,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