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税务规划}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介绍.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415807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税务规划}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介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

2、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起征点2000元)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起征点20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2000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九

3、级超额累进税率表级数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一不超过500元 50二超过500元至2000元1025三超过2000元至5000元15125 四超过5000元至20000元20375 五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251375六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303375七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356375 八超过80 000元至100000元4010375 九超过100000元4515375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一不超过5,000元的50二超过5,000元

4、到10,000元的部分10250三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201,250四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4,250五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6,750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一不超过20,000元的200二超过20,000元到50,000元的部分302,000三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7,000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 (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2)个人经政府

5、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纳税所得。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 其中,收入总额是指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各项收入应当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 成本、费用是指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

6、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损失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年度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如下: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1不超过5000元的502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102503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12504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42505超过50000元的部分 356750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

7、扣除数 上述计税办法适用于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不适用于核定征收的个体工商户。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企业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8、纳税年度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必要费用 其中的必要费用是指每月1600元。 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见下表)。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1不超过5000元的502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102503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12504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42505超过50000元的部分 356750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9、速算扣除数 (2)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 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另外,如果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 承包人应当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的,由税务部门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和缴税方式。 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 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

10、,有以下情况: (1)定额征收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按照税务部门依法核定的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按期缴纳。 (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率应按下表规定的标准执行: 应税所得率表 行 业 应税所得率(%) 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 5-20 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 7-20 饮食服务业 7-25 娱乐业 20-40 其他行业 10-30 企业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应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其适用的计税办法。 *外国人在

11、中国纳税规定 外籍纳税人在中国境内居住时间不同的情况下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处理。 (一)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工作不超 过90日,或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183日的个人, 由中国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是由该雇主的中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免予申报 缴纳个人所得税。 对前述个人应仅不其实际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由中国境内企业 或个人雇主支付、或者由中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所得申报纳税。凡是该中国 境内企业、机构属于采取核定利润方法计征企业所得税,或没有营业收入而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在该中国境内企业、机构任职、受雇的个人,实际在中国

12、境内工作 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不论是否在该中国境内企业、机构的会计帐簿中有记载,均 应视为该中国境内企业支付、或由该中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 上述个人每月 应纳的税款应按税法规定的期限申报缴纳。 虽有所得来源地的判定原则,按国 际惯例,在境内居住时间较短的非居民,其由境外支付且负担的境内所得一般予以免税优惠。 对在中国境内居住不超过90日或税收协定规定的183日的外籍人员, 其取得的中国境内所得,依据支付和负担的不同情况,具体区分五种不同的纳税义务: 第一种:工资薪金所得的支付和负担均不是在中国境内,即由境外雇主支付并 且不是由雇主设在境内的机构负担的;虽然按所得来源地判定标准和认定方法,

13、其工资薪金所得是属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但是考虑其在华工作时间较短,按照国 际通常作法,免予纳税。 第二种:工资薪金所得的支付在中国境内,而不管由谁负担,即由境内企业或 雇主支付而不管是由境内还是境外企业或机构负担,均视为由境内企业、机构负担, 是属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应在中国履行纳税义务。 第三种:工资薪金所得由境内机构负担,而不管是由谁支付的,是属来源于中 国境内的所得,应在中国履行纳税义务。 第五种:也与计征企业所得税相联系,对在没有营业收入而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境内机构工作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由于难以确定是由境内还是由境外支付和负担、且是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所以,也不论支付和负

14、担是谁负担均视为 由境内企业、机构负担,应在中国履行纳税义务。 例如,某日本人在某日本公司驻北京办事处工作一年累计在华150日, 其在华 期间的工资薪金由日本公司支付,则判定该日本人在华期间的收入是否应在中国纳税,应分别下列民政部处理: 1、如果该办事处有营业收入且按实征收企业所得税, 那么该日本人的收入不 在中国缴税。 2、 如果该办事处没有营业收入不征企业所得税或虽有营业收入但帐证不健全 而采取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则该日本人的收入应视同由该办事处负担,应在中国 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工作超 过90日、或者在税收协定规定期间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183日, 但不满 一年的个人,其实际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 和由境外企业或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