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415022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原诗】南轩竹曾巩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注琅玕:翠竹的美称。一、译文:姿态柔美的密密的翠竹,有数十根竹子长起来,干旱的季节里也有潇洒的姿态和高雅的情趣,微风吹来,把我内心的烦躁全部送走,一场雨过后,远远看去,使得我的眼睛都清澈明亮起来。那新生的竹笋,巧妙地穿过有青苔的石头,细碎的阴影映照在粉墙之上,仿佛要破开墙壁。想来,在万物都覆盖冰霜的季节里,再来看翠竹的颜色一定更加鲜明。二、诗意赏析这是一首歌颂竹子的咏物诗,诗人借轩中之竹表达了对竹子高雅情操的

2、赞美。古人对竹可谓十分敬重,静坐一室,放怀九春,怀若竹虚,风惠气清,因着追求“室有山林乐”,陈设往往无意,枯木野花,苍苔洞石,信手拈来,随意拾就。竹怀古致,有高格,文人心头之爱。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书房藏竹,自然极幽雅,能得山水清气涤净俗尘。竹怀古致,有高格,文人心头之爱。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书房藏竹,自然极幽雅,能得山水清气涤净俗尘。竹趣味颇多。陈毅儒将在莫干山记游词中咏道:“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风摇青玉技,依依君子。”此乃翠竹之“形趣”。倘若竹生在野外,“梢云耸百寻”“

3、风触有声含六律,明箨时闻声籁籁”。或是“月明午夜生虚籁,误听风声是雨声”。庭中栽得绿竹数丛,“疏竹虚窗时滴沥”“纱窗外风摇翠竹”,是为雨中风中之“声趣”。修竹成林,浓阴如洗,炎夏盛署“为君成阴好蔽日”,顿生际新竹诗之意境:“清风扫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且“好风吹晚晴,斜照入疏竹”,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是竹林之“影趣”。还有“楚山修竹如云”,“雨过斑竹千丝绿”“幸分苍翠拂波涛”,半山寒色与春争,这是修竹翠篁的“色趣”。东晋名士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有人不解,不过暂住,何苦劳烦?然子猷直指竹道:“何可一日无此君!”后世东坡先生“不可居无竹”正承袭此道。以竹为友,与竹为邻,竟能

4、带来高质量的生命体验。风雅之士从不敢小觑竹,正直、坚贞、虚心、清雅,君子品格。观竹可悟古今,气清观宇宙,怀畅叙幽情,再含蓄地托物自况,恰如本色。“密竹娟娟数十茎”这首诗的首联就赞美竹子优美的姿态,“密竹”实写竹子的茂盛繁密,“娟娟”是写竹子亭亭玉立的柔美姿态,别有一番神韵。“数十茎”,虽然不多,但是很繁茂旺盛,这是一片小小的竹林,郁郁葱葱,重重叠叠;那绿竹的枝叶犹如一顶碧绿色的华盖,遮住了太阳、白云、蓝天,给大地投下了一片阴凉。“旱天萧洒有高情”,诗人选取“旱天”来写,表明竹子在这样的季节里都有一种高尚的情趣。首联借物抒情,饱含诗人对轩竹的赞美。“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颔联直抒对翠竹赞美

5、的原因,驱除烦心事,养眼怡情,在“风吹”和“雨洗”过后,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感觉和视觉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赞赏南轩竹的作用,使得轩竹的形象与众不同。“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颈联以拟人手法,写出了“新笋”的生命力强劲和竹影斑驳映照粉墙的摇曳姿态,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一个“破”字,把竹影的境界衬托出来,夸张地显示了竹影的力量。“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因为“远眼清”,因为“烦心醒”,因为“粉墙生”,诗人写到这里,突然神思飞扬,轩竹的形象就深植于诗人的心中,想来,轩竹最美的姿态应该是在“万物冰霜后”的“色转明”,

6、那才是轩竹最高品质的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抒发也到了最高潮。前三联都是实写,这一联是虚写,写想象的轩竹姿态和品格,这也是诗人感情抒发的重点。竹子在“万物冰霜”的精神气质,历来为文人称道,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竹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竹子不被严寒击败,勇敢地与风霜雨雪搏斗。它被大雪压低了,却不曾倒下;它被大风吹弯了,却不肯放弃信念。这也照应了前文的“烦心”,喻指不被政治上的艰难困苦击倒,反而更加的坚韧,气冲霄汉。尾联是诗人情感抒发的重心所在,诗人由眼前轩竹写到想象的轩竹,由眼前轩竹的

7、柔美,想到轩竹的坚韧不屈,轩竹的形象更加丰富完美,那就是轩竹柔中有刚,柔中带韧,不折不挠,意志品质尤为坚韧。三、试题解析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答案:D(解析:“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错,尾联都是虚写,写想象的季节里轩竹的形象品格,“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只有“想象”没有“回忆

8、”,“虚实相生”错,手法判断错误,应该是整首诗歌“虚实相生”。)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6分)答案: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不同点: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答案不够完美:曾诗中的竹子柔美多姿,高雅脱俗,无论是旱天、雨后都呈现

9、出其多姿多彩的形态,霜后又柔中带刚,柔中带韧。四、关于竹子的意象1、象征高风亮节的品德朱淑真咏直竹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刘孝先赋竹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2、表现谦虚的品格薛涛酬人雨后玩竹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3、赞扬坚忍不拔的毅力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吴镇野竹虚心报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

10、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4、表现气冲云霄的志气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曾巩南轩竹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5、表现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概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三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郑板桥题画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6、颂扬顽强的生命力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7、表现闲适隐逸的君子之风杜牧题刘秀才新竹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罗隐竹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8、象征爱情忠贞的湘妃竹李商隐湘江竹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刘长卿斑竹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