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擦法运用的体会.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8397772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擦法运用的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擦法运用的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擦法运用的体会.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擦法运用的体会江西省鹰潭市中医院康复科(335000)关键词擦法临床运用擦法是指医者用指、掌贴附于体表一定治疗部位,作直线来回摩擦运动的手法,本法与其它手法相结合,于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疾患,疗效较佳,本法还可用于人体自我保健,是一种既可治病又可健身的好手法。现笔者将对此法的运用体会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术者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近似相平。用手掌的小鱼际部或大鱼际部或全掌,贴附于体表的治疗部位,稍用力向下按压,肩关节放松,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作主动摆动,带动前臂及手掌在体表作均匀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动,使治疗部位产生一定的热量。常用的擦法有以下4类:1.1小鱼际擦法指用小鱼际着力摩擦的擦

2、法,产生的热量最高,适用于肩背、腰骶以及脊柱等部位;1.2(大鱼际擦法)指用大鱼际着力摩擦的擦法,产生的热量中等,适用于四肢部位,尤以上肢为多;1.3(掌擦法)指用全掌着力摩擦的擦法,产生的热量较低,适用于肩背部、胸腹部等面积较大,而又较平坦的部位;1.4(指擦法)指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指面着力摩擦的擦法,运用于头颈、肋间、锁骨上窝等部位。2操作要领?(主要是直、长、匀)。2.1直即操作时,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动作要稳,无论是上下摩擦还是左右摩擦移动,均须直线往返,不可歪斜。2.2长即摩擦时往返距离要拉长,动作要连续不断,如拉锯状,不能有间隙停顿或跳跃感。2.3匀即压力要均匀适中,切不要硬用压

3、力,以不使皮肤起皱为度,以免擦破皮肤。2.4医者呼吸要自然平稳,不可屏气,操作要有节奏,一般往返频率每分钟约100120次左右。2.5本法操作前应在患者治疗部位涂些润滑剂或特别的药膏、药水,这样既可保护皮肤,防擦破,又可增加热量的渗透和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作用以加强手法的疗效。3临床运用3.1胸腹部3.1.1擦上腹部以及背部(第6至12胸椎部位),常与一指禅推法、摩腹、振胃脘部配合使用,可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的疾患。3.1.2斜擦两肋肋部,多与按揉章门、期门,搓两肋配合,具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效,可治肝气郁结而引起的腹胀胸闷、头晕以及饮食积滞等症。3.1.3

4、掌横擦锁骨下法具理气宽胸之功,可治胸闷胀痛、咳嗽气喘等症。3.2腰背部:3.2.1擦腰背部膀胱经,常与点按相应俞穴、按脊法配合,具温经通络,调整脏腑功能之功,可治疗痹症,腰背部肌肉劳损,退行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病症。3.2.2手掌或侧擦背部督脉具温阳益气之功效,用治气虚衰弱、倦怠乏力、遗尿或中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症。3.2.3掌横擦腰骶部法,掌与一指禅推关元、中极穴、擦小腹和按揉三阴交血海配合具温肾壮阳、行气止痛之效,用治肾阳不足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疲软,以及男子阳痿、遗精和女子月经不调、带下、痛经等症。3.3头颈部常用的有三指擦颈法(擦时可自风池穴至肩井穴)、拇指推擦头侧部法和擦太阳

5、穴法,均具调和气血、醒脑明目之功效,可治疗头痛、眩晕及高血压等疾患。3.4四肢部擦法施于四肢部均可具温经通络、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并作用与施术部位密切相关,主要有:掌擦肩背部治疗肩周炎、落枕及颈椎病等;鱼际擦肘臂法用治肘部扭伤及网球肘等;鱼际擦膝周法可治膝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炎等;擦小腿肚治疗腓肠肌痉挛等病症。3.5擦面部具保健作用:在理论骈文中有: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的记载,说明古人就常用擦面法防治头痛、失眠等症,并用以美容。?另外,两手擦热后试摩两眼,可明目,擦涌泉可具保健强身作用。4体会4.1擦法通过体表的摩擦可以使人体组织内部产生内摩擦。擦法作用在较浅层组织时,可以促进机体津液的回流,对调整水液代谢有一定的作用,促进人体对外邪的抗病能力。擦法作用于深层组织时,使营卫气血流发生变化,使气血运行畅通,有疏通经络、增强各组织功能活动的作用;?另有促进和调整内脏的生理功能,加强内脏功能的作用。4.2临床使用擦法,效果如何与医者的身体素质及施术时的状态有很大关系,医者须常年坚持身体锻炼并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临床用擦法时才能获较佳效果。练习少林内功功法可帮助医者施术时较易产生热感。4.3擦法使用后,局部皮肤已潮红,故在该处慎用其它手法,以防造成破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