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培训讲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8394110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赞美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赞美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赞美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赞美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赞美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赞美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赞美培训讲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赞 美,穆 旦,2,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1942年参加抗日军队,在缅甸作战,历经艰险。1949年8月赴美留学,1953 年回国,1958 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诗集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 等,此外有欧根 奥涅金、唐璜等大量译诗。,3,写作背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穆旦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到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后来又毅然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这些经历和烽火连天、祖国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了对民族生存状态的痛苦回忆,引起他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便是他对中华

2、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热情礼赞。,4,一、第一节诗人用密集的意象群充分展示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参照学习沁园春 长沙时我对意象的选取和表达艺术的评析,从两个角度谈谈这节中意象群的作用。(点这里复习沁园春 长沙有关笔记),注:此题最好在课前预习时书面完成,课堂上作交流。,理解和赏析:,6,二、2 、 3节“农夫”形象的分析: 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的铁蹄下,他毕竟站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意味着他们除忍受饥寒、疲劳外,还要面临流血和死亡。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民啊!所以作者要“拥抱每一个人”。,理解和赏析:,7,三、体会第四节中诗人两种交叉的感情和复杂的思想感受 “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的吹过“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的沼泽”,与“虫鸣”、“乌鸦的声音”应和。这一切使诗人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所以诗人并不失望,仍有勇气生活和战斗下去。,理解和赏析:,8,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