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393709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节 舌诊,2,一 舌诊基础,舌诊是中医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3,(一)舌的表面形态,舌以肌肉为主体,内有丰富的血络和筋络。舌表面是一层半透明粘膜,便于观察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 舌粘膜乳头的变化,是舌象变化的基本因素之一。 舌分为上、下两个面。上面圆隆称舌背。舌背上由人字形的界沟将舌分为前方的舌体,后方约舌根。舌体的前端渐窄,称为舌尖。舌的下面正中有舌系带,为一粘膜皱襞。舌系带下端的两侧各有一小隆起,称舌下阜,有下颌下腺管,舌下腺管的共同开口。在舌下阜的后外侧,各有一粘膜皱襞,即舌下襞,其深面有舌下腺。,4,舌的组织结构,舌面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粘膜,粘膜皱折成许多细小突起,称为 舌

2、乳头。 舌乳头:根据乳头形态不同,分为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轮廓乳 头和叶状乳头四种,其中丝状乳头与蕈状乳头对舌象形成有密切关 系,轮廓乳头、叶状乳头与味觉有关。 舌的结构: 舌的上面称舌背,下面称舌底,舌背又分为舌体与舌 根两部分,以人字沟为分界。伸舌时一般只能看到舌体,它是中医 舌诊的主要部位。习惯上将舌体的前端称为舌尖;舌体的中部称为 舌中;舌体的后部、人字形界沟之前称为舌根;舌两边称为舌边。 舌体的正中有一条纵行沟纹,称为舌正中沟。 舌的主要功能: 辨别滋味,调节声音,搅拌食物,协助吞咽。,5,放大的舌尖粘膜乳头形态,1、菌状乳头:如圆球形突起的是菌状乳头。 乳头内的血络清晰可见, 正常

3、舌的菌状乳头内,血络呈栅栏状或树枝状分布。 2、丝状乳头:在菌状乳头周围形如软刺的乳白色突起是丝状乳头。 丝状乳头复盖于整个舌面,是形成舌苔的主体。,6,舌的组织结构,舌表面覆以粘膜,内有舌肌,组织结构可分三层。 粘膜层、 固有层 和肌层。,7,1粘膜层,舌粘膜层通常分四层,由浅向深为: (1) 角化层; (2) 颗粒层; (3) 棘细胞层 (4) 基底层; 由于粘膜层的组织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新陈代谢活跃,细胞更新速度较快,约每3天更换一次,为体内氧化代谢最活跃的场所之一。因此,体内各系统的紊乱均可在舌上粘膜层反映出来。,2.固有层,位于粘膜层下,由结缔组织构成,其间包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

4、舌腺管等,可见到少量淋巴细胞,在舌背部的固有层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真皮乳头,伸入粘膜上皮层。,9,3.肌层,肌层位于固有层下,由骨骼肌组成肌束,肌束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其间可见血管与神经,10,(二) 舌诊原理及舌面的脏腑分部,1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肾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心手太阴之别,系舌本。 而在五脏六腑中,心和脾胃与舌的关系更为密切,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而舌苔乃胃气熏蒸所生,11,2.舌面的脏腑分部,舌象不仅可以反映整体病变,而且每一内脏又在舌面上有其代表性反映区。,12,伤寒指掌察舌辨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

5、”的说法。 根据临床观察,提示某些脏腑病变在舌象变化上有一定的规律,但并非绝对,还需结合其它症状,加以分析辨别。,13,二、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舌诊体位和伸舌姿势 望舌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但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伸舌时必须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14,(二)诊舌的方法 1、观察舌象,一般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后舌根。先看舌质,再看舌苔。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复望舌一次。 2、除了望诊了解舌象外,还必须配合其它诊察方法。刮舌法和揩舌法。,15,(三)诊舌的注意事项 1、光线影响 望舌以白天充足

6、、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 2、饮食或药品影响 饮服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以使舌苔着色,称为“染苔”。如饮用牛乳、豆浆等可使舌苔变白,蛋黄、核黄素可将舌苔染成黄色。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16,三、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一)舌诊的内容 舌诊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部分。 舌质,是舌的肌肉、血管神经组织, 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17,其舌质应为:淡红明润,胖瘦适中,柔软灵活; 其舌苔为: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不粘不腻,揩之不去 机理:由于粘膜下层及肌层中血管及血运十分丰富,使舌肌呈红色,透过一层白色明带有角化的粘膜面,而形成正常的淡红色舌质。,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18,

7、(二)舌象的生理变异,年龄性别因素 体质禀赋因素 气候环境因素,19,第二节、望舌质,神、色、形、态、舌下络脉。,20,一、舌 色,淡白舌:主寒证、虚证。 红舌:主热证。 绛舌:主热入营血或阴虚火旺。 紫舌:主气血运行不畅。 青舌:主寒凝或瘀血。,舌质色的变化与血液循环、体液状况、及机体生理失调、组织细胞代谢障碍有密切关系。 如全身机体代偿机能失调或机能不足时,就可能出现气虚的舌象; 机体消耗过甚,影响到某些重要物质缺乏时,就出现阴虚的舌象。,21,2淡白舌,舌象特征较正常舌色浅淡,甚至全无血色者为淡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现代研究:淡白舌多与组织水肿、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减少,血流缓

8、慢等因素有关,常见于贫血,或蛋白质缺乏,尤其是白蛋白缺乏者,亦可见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内分泌机能不全,如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22,淡白舌鉴别,舌淡白瘦薄,光莹,多属气血两亏,舌淡白胖嫩、湿润,多为阳虚、寒证,23,3红舌,舌象特征较淡红舌为深,甚至呈鲜红色者为红舌临床意义主热证,现代研究:红舌与毛细管扩张,血液量增加,血液浓缩等因素有关,常见于现代医学感染发热性疾病的中期、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癌肿等,24,红舌鉴别,舌鲜红有裂纹,少苔或无苔,则属虚热证,舌鲜红起芒刺,舌苔黄厚,多属实热证,25,4绛舌,舌象特征较红舌色更深者为绛舌 临床意义 1、热入营血 2、阴虚火旺

9、 3、血瘀,现代研究:绛舌与毛细管扩张,血液量增加,血液浓缩等因素有关,绛舌常见于现代医学感染发热性疾病的极期、败血症、烧伤、恶性肿瘤、肝硬化、尿毒症、结核病等。,26,绛舌鉴别,舌绛少苔而津润,多为血瘀,舌绛或有裂纹,少苔或无苔, 为阴虚火旺,舌绛或有芒刺,为热入营血,27,5紫舌,舌象特征舌质色紫,即为紫舌临床意义 1、热盛血滞 2、寒凝血瘀,现代研究:紫舌常见于现代医学门静脉性肝硬化、肝癌、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过敏性紫癜等。,28,紫舌鉴别,紫舌干枯少津, 属热盛伤津、 气血壅滞,淡紫或青紫湿润, 为寒凝血瘀,29,青舌,舌象特征舌色如青筋色,称为青舌临

10、床意义 1、寒凝阳郁, 2、瘀血,现代研究:青舌可能与静脉瘀血,或缺氧而致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可见于心力衰竭、酒精中毒性肝硬化、阿狄森氏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癌肿、血中寒冷凝集素增高等症。,30,青舌鉴别,全舌青色,多为寒邪直中肝肾,阳郁不宣,31,舌色主病鉴别,二、舌 形,舌形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等。,33,老嫩比较,舌象特征: 舌质纹理粗糙,坚敛苍老为 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为,老舌,嫩舌,临床意义:老舌不论苔色如何,多属实证 嫩舌不论苔色如何,多属虚证,34,胖大,舌象特征舌体较正常舌增大,伸舌满口的为胖大舌临床意义1、阳虚水湿内停, 2、或湿热内蕴,1、舌淡白胖嫩,

11、苔水滑,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2、舌红而胖大,苔腻者,属湿热蕴结,35,肿胀,现代研究:肿胀舌可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舌炎、舌癌、舌血管病、酒精中毒、食物或药物中毒。,舌红而肿胀,甚伴有疼痛,是心脾热盛,36,瘦薄舌比较,临床意义1气血两虚, 2阴虚火旺,1、舌色淡而瘦薄,多是气血两虚,2、舌红绛干燥而瘦薄者,多属阴虚火旺津伤,现代研究:瘦薄舌常见于贫血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37,点是指鼓起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星点。 皆为热毒炽盛之象。,(三)点舌,38,芒刺舌,芒刺是指舌乳头高起突起舌面,形成小芒刺,为 邪热亢盛所致。 现代研究:由于粘膜固有层中血管充血扩张,致蕈状乳头肿胀,充血而

12、成。,39,裂纹舌,舌象特征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呈纵形、井形、爻字形、脑回状等各种形态的明显沟裂,称为裂纹舌。临床意义1、热盛伤阴 2、血虚失调 3、脾虚湿侵精微不濡养,1、舌红绛有裂纹,属热盛伤阴,2、舌淡白有裂纹为血虚不润,3、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有裂纹,40,裂纹舌现代研究,裂纹为舌乳头融合及分离而造成的裂隙,可能与舌粘膜萎缩有关; 裂纹舌常见于高热、脱水、营养不良等。,41,(五)齿痕舌,舌象特征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称为齿痕舌或齿印舌临床意义 1、脾虚 2、湿盛 3、湿热痰浊蕴盛,1、舌淡红,2、舌淡白湿润,3、舌红而肿胀满口,42,齿痕舌现代研究,齿痕舌常见于水肿、贫

13、血、慢性肾炎、维生素B族缺乏、舌肌张力减弱等症。,43,瘀瘀点(斑),舌象特征舌面上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青紫色或紫黑色斑点或斑块,不突出于舌面,称为瘀点或瘀斑。 临床意义血瘀。,外感热病舌见瘀斑,为热入营血,内伤杂病舌见瘀斑,为血瘀之征,现代研究:常见于肝胆道炎症、肿瘤、过敏性紫癜、各种心脏疾患等。,44,舌形主病鉴别,45,三、舌态,舌态指舌体的动态,包括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46,(一)痿软舌,舌象特征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称为痿软舌,又称“舌痿” 。临床意义1、气血亏虚 2、热盛津伤 3、阴亏已极,现代研究:痿软舌常见于舌神经功能丧失及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疾病

14、晚期极度虚弱的患者。,1、舌质淡而痿软,2、新病舌干红而痿软,3、久病舌红绛而痿软,47,(二)强硬舌,舌象特征舌体板硬强直,运动失灵,以致语言骞涩,称为强硬舌,又称“舌强”。 临床意义 高热伤津或热入心包,强硬舌红绛 肝风夹痰,强硬舌胖大苔厚腻 中风或中风先兆。强硬舌淡红或青紫 (无图),现代研究:强硬舌常见于脑血管意外、面神经麻痹及各种原因所致的神经系统损害。,48,(三)歪斜舌,49,(四)颤动舌,舌象特征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 又称为“舌战”。临床意义气血两虚、热极生风 久病舌颤、蠕蠕微动,舌色淡白者,多为气血两虚或阳虚。 外感热病舌颤,习习煽动,舌红绛者,多属热极生风,

15、或见于酒毒病人。 现代研究:舌颤常见于震颤麻痹综合征及其 他原因的神经系统损害。,50,(五)吐弄,舌象特征舌伸出口外者为吐舌;舌微露出口,立即收 回,或舔口唇四周,掉动不停,称为弄舌。临床意义心脾有热。吐舌多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将绝。弄舌多见于小儿智能发育不全。现代研究:吐弄舌常见于高热、毒菌血症或伸舌样痴呆等。,51,(六)短缩舌,舌象特征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称为短缩舌,又称“舌卷”。 临床意义 1、寒凝筋脉, 2、热盛伤津 3、气血俱虚。,现代研究:短缩舌常见于脑血管意外、严重感染、舌肌萎缩、疾病晚期极度衰竭者。,1、短缩舌淡紫或青紫湿润,2、短缩舌红绛干燥,3、短缩舌淡白胖嫩,52,舌态主

16、病鉴别,53,舌下络脉粗张,舌象特征舌系带两侧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即舌下络脉粗张。 临床意义气滞血瘀。舌下络脉色紫黑、曲张、粗大隆起等均为血瘀之征。现代研究: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脏疾患。,54,第三节、望舌苔,薄白苔:由舌的丝状乳头末端角化及其空隙中的脱落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渗出细胞等形成。 舌苔是病邪深浅及其性质的反映。 望舌苔包括望苔质和望苔色两部分。,55,(一)苔质,苔质分厚薄、润燥、腐腻、剥落、偏全、真假、等。,56,(一)厚薄,舌象特征 透过舌苔能隐约见到舌质的为 不能见到舌质的为,薄苔,厚苔,临床意义舌苔的厚薄可测邪气之深浅。薄苔主:外感表证,或里证轻病厚苔主:邪盛入里,或痰饮、湿浊、食积。现代研究: 薄苔常见于感冒初起或某些疾病的早期疾病阶段 厚苔常见于各种疾病引起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等,57,(二)润燥,舌象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