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电子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8388901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音乐教育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幼儿音乐教育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幼儿音乐教育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幼儿音乐教育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幼儿音乐教育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音乐教育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音乐教育电子教案(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音乐教育,主讲人: 蔡黎曼,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 音乐教育与幼儿发展 第二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观念 第三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及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 第四章 幼儿园歌唱活动 第五章 幼儿园韵律活动 第六章 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 第七章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第八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心理调节,第一章 音乐教育与幼儿发展,第一节 音乐教育与幼儿全面发展,1.促进身体的发展,促进大脑发展(有利于左右脑半球的开发) 提高运动能力(音乐学习依赖身体运动) 增进身体健康(调整情绪、调节生理状态),(1)促进情感的发展 音乐活动富有情感性,儿童接触音乐作品,参加音乐活动,情感也会变得丰富起来,

2、会逐渐懂得爱、温柔、同情、自豪、集体精神,憎恨丑恶和追求美善。 (2)促进意志的发展 音乐技能的学习需要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音乐活动中也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来调控自己的行动。,3.促进情感和意志的发展,(1)促进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 在设计良好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用他们所喜欢的游戏方式来进行音乐学习,有更多的机会来观察、思考、表现和分享,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教师、同伴和自己的肯定。 良好的音乐活动有助于促进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向着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2)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1)感受表现音乐时,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活动状况,调节自己的身体活动。(2)理解和享受音乐时,想象、

3、联想、情感体验。(3)集体音乐活动中,教师、同伴的评价有助于幼儿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态度的形成。,4.促进个性发展,促进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 促进纪律性和责任感的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意识与多元文化意识的发展(本民族的音乐营养、世界多元音乐文化),5.促进社会性发展,第二节 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发展,(一)促进歌唱能力的发展,1、歌词 34岁,能够再现较短歌曲或较长歌曲的片断。 46岁,能够比较完整地再现熟悉歌曲的歌词。 2、音域 34岁,音域一般在小字一组(C调中音)dola之间。 46岁 ,音域有扩展,向上达到 si 或者高音do ,向下达到低音 si 或者la、sol。 3、节奏

4、 34岁,简单的节奏也唱不准确。 46岁,对歌曲中由二分、四分、八分音符构成的一般节奏已掌握得较好,带附点的节奏和切分节奏也能较好掌握。,4、音准 3岁前,音准很差,唱出的旋律接近原曲的旋律。 34岁,没有伴奏,“走音”严重;有伴奏,音准较好。 46岁,有伴奏,能基本唱准去调;没有伴奏,也不能很好把握音准。 5、呼吸 3岁前,呼吸很浅,经常会一字一顿地唱歌。 46岁,学会呼吸,懂得换气。 6、表情 34岁,可以用速度、力度、音色的明显变化来表现歌曲中的不同形象、情绪。 46岁,能够熟练地应用一些表现技能。,7、独立歌唱 3岁幼儿大多数都愿意在集体中跟着大家一起歌唱,只有少数幼儿愿意面对大家歌唱

5、。到5岁末期,大多数幼儿都会愿意独自面对大家演唱了。 8、合作协调 3岁末期,基本能做到与集体协调一致。 46岁,有了一定的合作经验,能掌握多种合作表演形式。 9、创造性表现 3岁末期,幼儿能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创编歌词;46岁,发展起一定的创造性表现技能。,1、动作 34岁的幼儿能逐步学会更加自由地运用手、臂和躯干来做各种单纯动作 ;56岁幼儿可能学会做比较精细的腕部、指部动作,还可能做出比较复杂而更加协调的联合动作,如腰部、胸部、头部和眼睛都能协调地配合臂和手的动作。 2、随乐能力 34岁的幼儿能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还能学会对音乐总体结构做出反应;56岁幼儿能对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做出敏锐的反

6、应,还能对音乐的结构做出细致的反应。,(二)促进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3、合作协调 3岁幼儿只能和一个伙伴一起跳舞;3岁末期,他们能学会和两个或更多个人之间的合作表演方式;46岁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合作表演经验,合作协调的技能也越来越协调复杂。 4、创造性表现 34岁幼儿能够用动作表现音乐;用动作表现所熟悉的事物;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情体验;用动作向他人表达某种想法以取得他人的理解和响应。 46岁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表现经验,在创造性的动作表现中,能使用较丰富的动作语汇和较有结构的表现方式。,1、乐器操作 3岁幼儿能掌握一些用大肌肉动作来演奏的打击乐器,主要是铃鼓和串铃的演奏法。 46岁幼儿可

7、以逐步学会使用小肌肉动作来演奏乐器。如:在击奏铃鼓、串铃、碰铃时自然地运用手腕,以使动作更流畅,奏出的声音更柔和。 2、随乐能力 3岁幼儿,大多数都不能做到基本和拍地随音乐演奏 ;3岁末期,大多数幼儿都能合拍演奏,并从中体验乐趣。 46岁幼儿,能够自如地用简单的节奏随乐齐奏,还能用两种以上的不同节奏型跟随音乐合奏。,(三)促进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3、合作协调 3岁幼儿能够学会在演奏时与大家一起整齐地开始和结束;能够初步学会理解简单的指挥手势,并及时地按指挥意图做出正确的反应。 46岁幼儿能够在多声部合奏活动中主动地关注整体音响,并努力保持整体音响的协调性;能较迅速地理解各种指挥手势并积极准确

8、地做出反应。 4、创造性表现 3岁幼儿能够为熟悉的、性质鲜明的音乐形象选择比较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法 ;46岁幼儿能够理解一些打击乐作品,学会基本的节奏型,并用不同的音色配置方案来“装饰”这些节奏型。,1、倾听 3岁幼儿更多地自发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主动地分辨和描述这些声音。 46岁幼儿,除了能够较认真地按要求倾听和进行听辨、描述以外,还会较多地主动倾听环境中的声音和音乐。同时,他们的听辨、描述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 2、理解 3岁幼儿可以学会理解他们所熟悉的歌曲的歌词内容和思想,理解性质鲜明的音乐情绪;46岁幼儿能够理解较复杂的歌曲的歌词内容,对乐器的理解力也进一步增强。,(四)促进音乐

9、欣赏能力的发展,3、创造性表达 3岁幼儿能够用身体来表达音乐感受;46岁幼儿能够较自由地用各种手段来进行创造性表达。 4、音乐趣味倾向 34岁期间,幼儿比较喜欢他们所熟悉的音乐。 46岁期间,幼儿个人的偏爱才开始逐步出现,除了那些具有普遍性的音乐爱好以外,还产生了对某些音乐的特殊看法。,第二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观念,第一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育与音乐知识技能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育者应该坚定不移地站在这一立场上,充分发挥音乐实践活动在基本素质

10、教育方面的潜在价值,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在于:通过审美感染的过程来塑造完美人格。 幼儿园音乐教育主要是一种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审美感染过程来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的所有目标都是首先通过“审美感动”的过程来达到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教师在观念上必须要认识到:首先是作品情感的体验和表达,知识、技能是为情感的活化和深化而存在的。离开了作品情感的体验和表达,知识、技能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幼儿园音乐教育与音乐知识技能教育,第二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1。游戏性,1、内容中的游戏性 音乐游戏一直与其它各

11、种音乐内容占有同等的重要地位。如:“老鹰捉小鸡”;拔河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等。 2、形式中的游戏性 游戏参与者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所能体验到的自主性和自由性。 3、方法中的游戏性 方法中的游戏性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更体现得十分广泛。 如:在使用示范这一方法之前,教师往往喜欢用设问、猜谜、哑剧或木偶表演、教具或玩具演示等方法来激发幼儿的积极反应,以便引起幼儿对观看示范的兴趣。,现代儿童音乐教育理论认为:综合性的音乐教育获得更接近儿童的天性,因此,使帮助儿童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天地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形式上的综合性 (2)过程上的综合性 (3)目的上的

12、综合性,2。综合性,早期儿童音乐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最主要的特性之一就在于它的整体协调性,这种特性具体体现在:音乐形式内部结构本身的整体协调性及音乐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在审美实践活动过程中人、音乐、环境之间的整体协调性等。,3。整体性,第三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原则,和谐原则 低耗高效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处理音乐教育的过程时,应该注意尽量保持: (1)各种教学内容之间的和谐。 (2)教学方法、程序之间以及方法、程序与内容之间的和谐。 (3)教学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内部以及与外部各种因素之间的和谐。,和谐原则,教师在进行课程、教材、教法、教学辅助手段等问题的决策时,应注意尽可能地全面

13、评估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力争能够选择更好的方案来降低消耗提高产出。,低耗高效原则,音乐教育工作与幼儿教育工作一样,不仅要为幼儿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任何只顾眼前是否学到了什么或只顾眼前是否快乐的教育设计,起码也是不完善的教育设计。,可持续发展原则,第四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途径,教师安排的与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 专门性的与渗透性的音乐活动 显性的与隐性的音乐教育课程,教师安排的音乐活动包括一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性或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也包括教师根据需要临时发起、组织的各种类型的音乐教育活动。 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包括一切由幼儿主动发起的与音乐有关的活

14、动。,教师安排的与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专门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 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指:各种既应用了音乐又并非以音乐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其他教育活动。如:在早操中使用音乐伴奏,加入歌唱、节奏朗诵,使用打击乐器或其他能够击响的小型器械等;在进餐以及午睡前后播放背景音乐等等。,专门性的与渗透性的音乐活动,显性的音乐教育课程实际上也就是指一切由教师计划、发起、组织、指导的与音乐有关的教育活动。 隐性课程一般泛指一切可受教师直接控制和不可受教师直接控制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有时候被称为氛围)对特定教育机构中的儿童所产生的影响。,显性的与隐性的音乐教育课程

15、,第五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教师的世界观与行为特征,教师的世界观和与之相匹配的行为特征的基本性质。直接决定着其设计、实施的应用教育工作的质量。其中,积极乐观、乐业敬业、真诚自然、尊重儿童、热爱音乐、富于创新精神等品质的实际质量会对音乐教育的实际质量有较大影响。,教育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只有不断通过自我教育,跟上教育发展潮流的教师,才是能够动态地保持教育有效性的教师。,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所以,教师与他人,尤其是与其所教幼儿的沟通能力就成了教师最终是否称职的重要关键。,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1、教师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鉴赏、分析音乐作品的一般能力。鉴赏、分

16、析音乐作品的能力有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幼儿教师应该首先具备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和情绪性质的能力;其次,能够辨别出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如:前奏、间奏、尾奏;动机、乐句、乐段及其重复变化的基本情况等。,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2、教师表现音乐的能力 表现音乐的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分析、鉴赏音乐的能力和一定的表现技巧的基础之上的。 3、教师的音乐文化涵养 除了一般的音乐舞蹈知识以外,教师还应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深化自己对各种文化艺术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第六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外部环境社区与家庭,家庭音乐生活与幼儿音乐教育,儿童的家庭音乐教育远远早于学校和社区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孩子成人离家之前,家庭音乐教育的影响会比学校、社区的音乐教育更加持续长久地作用于幼儿的身心,所以,有人认为家庭是儿童最早的音乐启蒙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