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护士与领导谈话情绪失控说句粗话后竟“被精神病”.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8387768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护士与领导谈话情绪失控说句粗话后竟“被精神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女护士与领导谈话情绪失控说句粗话后竟“被精神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护士与领导谈话情绪失控说句粗话后竟“被精神病”.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女护士与领导谈话情绪失控,说句粗话后竟“被精神病”因为资金分配问题,女护士上访后与院方矛盾激化2006年,某医院进行医改后降低了多项治疗费用,因此该院高压氧科室的收入也减少,了大半。42岁的护士陈心荣在高压氧科室工作将近8年,一想到收入减半,她便和同事一起把意见反映给领导,院方的答复是:科室想要多发奖金,就得设法搞创收。高压氧治疗舱的舱位已经饱和,怎么搞创收?可院里说,奖金分配方案是年初就定下来的,不能随便更改,要想加工资,除非调到其他科室去。这下大家更不满了,在这干了多年,若到其他科室去还得从头做起。奖金分配问题就这样拖了一年又一年。2009年年底,该科室的几名护士又在抱怨着新年该怎么过。最

2、后她们联名写了份材料,送到了市信访办。过了两天,院党委书记黄怀祥带着副院长李晋、人事科科长张磊等人来到高压氧科。李晋说:“大家的难处院里都知道,院里也希望你们的收入能高一些,奖金能多拿一些,但现在是市场经济,多劳才会多得。”陈心荣说:“以我们科室目前的条件,根本没法搞创收。”黄怀祥说:“院里已经尽可能考虑大家的要求了,但医院也有医院的难处。”陈心荣反问道:“我们科室几个人的奖金问题就这么让医院为难吗?”黄怀祥说:“若你们还有问题,直接找医改小组的领导。”陈心荣觉得,员工反映3年多的问题,院里到现在还在推诿。心里直冒火的她干脆抬起脚狠踢了一下门,然后口里蹦出了一句粗话。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家面面相

3、觑,几位领导扭头就走。陈心荣愣了一下,但也觉得没什么,自己不过是因为发泄而说了句气话而已。然而令陈心荣没想到的是,因为这句气话,接下来发生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女护士一夜之间“被精神病”,谈话的“党工委领导”原是精神病医生12月31日,人事科给陈心荣打来电话,说市卫生局的党工委领导来了,要找她谈话。推开人事科办公室的门,陈心荣看到一位年龄约为50岁的女性坐在沙发上,看上去亲切温和。张科长介绍说:“这位是市卫生局党工委的王书记,你们不是要上访吗?现在就可以把情况直接向王书记反映。”说完张科长走了出去。王书记站起来亲切地与陈心荣握手,并笑着说:“你们向信访办反映的问题已经转到了市卫生局,局里非常重

4、视,专门派我来了解大家的诉求,力求协同医院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陈心荣顿觉一阵温暖。王书记接着说:“全国医改都在摸索中前进,医院要给病人减负,但员工的利益也要照顾到,也要做到公平公正。”陈心荣连连点头,这话真是说到她的心窝里去了。王书记站起来给陈心荣倒了杯水,端到她面前。陈心荣连忙说:“王书记,你客气了。”王书记说:“你们工作在医疗卫生的第一线,最辛苦。”陈心荣端着水,心里很热。王书记问她那天为什么向黄书记爆粗口话。听到这个问题,陈心荣便把医院奖金分配问题全都掏心掏肺地说了出来,她觉得自己找到了知己回到办公室,陈心荣跟同事们汇报情况,大家都很高兴。2010年1月5日,陈心荣正在上班时,母亲打

5、来电话,说院里的几个领导来家里看她父亲。陈心荣满是惊喜,院领导怎么突然关心起员工的家属呢,难道是她跟王书记的谈话起了作用?同事们听说这事后也很高兴,看来奖金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了n高兴了一阵,陈心荣忽然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劲,领导去看她父亲,怎么不事先跟她讲呢?一个半小时后,母亲又打来电话,慌慌张张地说:“心荣啊,你没事吧?”陈心荣问:“怎么了?”母亲说:“刚才来的几位领导中,有一位是女心理医生,姓王。她说你情绪不稳定,患有偏执性精神障碍症,不适合在现在的岗位工作,必须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治疗结束后再转到医院的图书馆工作。”母亲说着说着,都快哭了出来。陈心荣握着电话傻了眼,自己患有精神病吗?真是天大的笑

6、话。而且医院里也没有母亲描述的王医生呀,怎么会发生这种莫名其妙的事?她的心变得七上八下的。中午,陈心荣和几个同事一起吃饭。偏巧一同事给大家讲了个故事:某单位领导想整下属,便安排下属与他谈话,而且还让精神病专家坐在一旁听,待谈话完毕后再由精神病专家给这名下属做精神病的诊断,结果下属被安排去治疗,时间一长,这名下属反倒变得神经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心荣的心沉了下去,会不会那天的谈话也是个圈套?难道那个党工委的王书记是精神病专家?于是她马上给卫生局的朋友打电话,询问党工委办有没有一个姓王的女性,对方回答没有。她又给市精神病院的朋友打电话,问有没有一个姓王的医生,对方回答有,叫王海贞,是司法精神病鉴

7、定办公室主任。陈心荣懵了,她立马直奔市精神病院。在门诊大厅墙上的专家栏里,她发现了王书记的照片,果然是王海贞。陈心荣气得差点晕过去,随后她用手机拍下了王海贞的照片,晚上拿给父母看,父母也说今天来的就是这位王医生。陈心荣猜测:难道院里想把她关进精神病院,让她不能再上访。再去上班时,她变得小心翼翼,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被别人监控。这种小心翼翼渐渐演变成了不安全感,有时一个人走在路上,她总是不停地回头,老担心后面有人跟踪她。几天后,陈心荣的父亲接到了副院长李晋的电话,对方要求他把女儿送到市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父亲气得大嚷:“我女儿好好的,比谁都正常,你们医院才病了呢。”1月12日,医务科副科长陈光要找陈

8、心荣谈话,陈心荣怕再戴上精神病的帽子,不敢去。第二天,副院长张晋带着陈光、张磊等人找陈心荣谈话。陈心荣说谈话可以,但要有全科同事的陪同。张晋说谈话内容涉及陈心荣的隐私,要求其他人回避。陈心荣说,今天必须有同事在场,否则她不谈。陈光冷冷地看了她一眼,然后代表院里宣布:陈心荣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市精神病院做了检查,专家给她诊断为偏执型精神障碍,出于对她个人的关心,现医院决定让她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先到精神病院住院治疗,等她康复后再到院里的图书馆上班。同事们全都惊得哑口无言,陈心荣觉得医院简直就是变本加厉,她再也无法忍气吞声了。1个月后,她委托某律师事务所的黄律师代理诉讼,将医院和王医生告上了法庭。庭审现

9、场出现离奇“病历”,女护士赢了官司却摘不掉“精神病”的帽子2010年5月10日,法院开庭审理此案。被告说,2009年12月26日那天,陈心荣情绪失控,语言和行为反常,情况令人担忧,她所在的高压氧科本身是个高危部门,如果她在工作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威胁到病人的安全,所以院里决定请市精神病医院的专家来对她进行观察,结果怀疑她有偏执型精神障碍。黄律师要求被告出示专家的诊断病历。诊断病历显示,王医生于2009年12月31日对陈心荣进行诊断,于2010年1月5日到陈心荣父母家进行拜访,但2009年12月31日的病历上却写着陈心荣父亲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这明显是在捏造事实,以造成陈心荣在监护人陪同下去

10、看病的假象。一审法院认为,陈心荣在医院工作期间并无任何工作失误,亦未出现因精神问题而做出的不当行为,且在未征得其父母及其近亲属同意的情况下,医院聘请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病专家为其诊治,此行为本身存在不当之处,是造成陈心荣名誉受损的主要原因;法院还认为,精神病医院医师王海贞仅根据与陈心荣的一次谈话,就初步诊断她患偏执性精神障碍,而医院凭此初步诊断,为陈心荣调整工作,行为过于草率。此外,院方对外宣布陈心荣患偏执性精神病,王海贞亦违反保密义务,这些行为必然导致陈心荣的社会评价降低,侵害其名誉权,给其造成精神损害。法院一审判决,医院要在市级报纸上以相当的版面,用书面形式为陈心荣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赔礼道歉,同时向原告支付1万元抚慰金。但法院也认为,王海贞的行为后果应由医院承担,王海贞不承担任何责任。虽然赢了官司,但陈心荣对法院判决王海贞不承担任何责任感到不满。作为一名医生,为什么不按正常的司法程序来鉴定精神病人?陈心荣坚定了让王海贞道歉的念头,不然她会继续上诉,以摘掉自己的“精神病”的帽子。点评:近年来,常有正常人被当做精神痛患者强制入院治疗的新闻见诸报端,这种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即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今年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精神卫生法(草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该草案首度规定,故意将非精神障碍患者送入精神病院治疗者,将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