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课文注释(答案)

上传人:碟*** 文档编号:138385166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课文注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语》课文注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语》课文注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语》课文注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语》课文注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课文注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课文注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释论语十课中划横线的字词一.为政以德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内心归依心悦诚服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人口很多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指国力中等的国家4.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对有大夫以上身份的人的敬称,指季氏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有国者,指诸侯;有家者,指大夫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指礼乐仁义的政治教化7.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同一类的人; 批判,指责,声讨8.有若对曰:“盍彻乎?” 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

2、以就有道,何如?” 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准则。此可译为:道德高尚的人10.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对人对事尽心竭力;勤勉努力二.克己复礼1.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赞许2.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指夏代和商代; 完美3.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评论; 古代的乐舞,八人为一行叫一佾5.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自天子出。 政治清明6.子曰:“必也正名乎!” 指纠正与礼乐制度的

3、规定相违背的各种名分7.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行君道8.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通“悌”,顺从和敬爱兄长9.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指侍奉父母时应该保持的敬爱和悦的神色态度;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 年长者10.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为期,约定的时间; 周而复始,一周年三.知其不可而为之1.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 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斋戒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趋而辟之。 匡正、挽回; 小步快走;

4、 通“避”,避开3.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改变,改革4.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逃避坏人的人,指还有与有志者一同治理天下的志向; 逃避社会的人,隐士,对政治彻底失望5.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落在后面; 对老人的尊称; 扛,担6.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四肢; 通“耘”,除草7.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重要的人际关系8. 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偏狭; 穿着衣裳涉水;提起衣裳涉水; 辩驳,诘难四.仁者爱人1.子曰:“弟子入

5、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做事一丝不苟;指诗书礼乐等儒家经典2.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忠,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耳聪目明,无所不通,指智慧和道德都达到最高境界; 难,以为难;能以自身打比方去类推别人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立侍,站在旁边陪着; 何不5.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都是夸耀的意

6、思6.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指盲乐师;与人相处的规矩;协助7.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 泛指穿丧服的人;戴着礼帽、穿着礼服的贵族;眼睛瞎的人;肃立起敬8. 子曰: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如果)没有; 表示推测大概; 在左边开衣襟五.君子之风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正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根本,基础;实践;说出、谈论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牺牲生命来成全仁道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 懂得5.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坏、不好;值得6.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庸俗浅薄的人;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能忍受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心胸开阔,意志坚毅9.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本质纯真朴实; 文饰、修饰; 说出的话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来;去毛的皮,即革六.周而不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 以义合,团结; 以利合,勾结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庄重自持;结党营私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行为;经历;习惯兴趣; 隐藏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类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正直;诚信;谄媚逢迎;假装和善; 巧言善辩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要求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正直来回报仇怨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选用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频繁,繁琐无度; 遭到羞辱

9、; 遭到疏远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文章学问七诲人不倦1.子曰:“有教无类。” 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诲,没有种类的区别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历史文献;社会实践;待人尽心竭力;办事诚信可靠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方位,方面4.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较好,胜过; 比较,同相比;赞同5.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0、绘画的事后于素地,在白底子上绘画;(那么)礼仪是不是后于仁义呢;启发6.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做事畏缩,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敢作敢为,使.退7.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传述;创作八高山仰止1.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家乡; 狂放志大;有文采的样子;有条理的花纹2.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徒手搏虎,徒步渡河;遇到事情谨慎小心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小筏子;跟随;表示推测,大概4.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

11、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过分哀痛;跟随的人5.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推行礼乐教化的表现;指治理武城这样的小地方用不着礼乐大道6.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越仰望越觉得高大;越钻研越觉得坚实;有次序的样子7.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指孔子;指叔孙武叔;恰当,理所当然九沂水春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陪坐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平常子路率尔而对曰

1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国力中等的国家; 夹; 微笑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泛指外交会见,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古代礼帽的名称,此是动词,戴着礼帽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站起来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通“暮”; 指成人,二十岁以上; 指成童,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赞同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谦逊,谦让十中庸之道

13、1.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儒家的处事原则,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2.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更好3.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亲厚; 淡漠; 靠近4.子曰:“不得中行与之,必也狂狷乎” 指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交往;狂,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的人;狷,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谐,指平衡协调,对立统一; 等同,指无差别的同一6.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被乡民视为忠厚朴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的人7.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身居下位;毁谤;阻塞不通;强取,掠夺;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错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