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道路设计问题分析.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8358437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问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问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城市道路设计问题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城市道路设计问题分析【摘 要】本文是从城市道路设计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城市道路设计的系统性、复杂性和设计人员的主观性等特点,并总结了城市道路设计在总体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及路面结构设计中的一些体会,以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设计城市道路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最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飞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道路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给我们城市道路的设计工带来了更高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城市道路的设计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研究和推敲,以便及时地解决目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设计工作更加

2、科学完善,与时俱进。一、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1.1 系统性由于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包括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如同一台机器上的零件,任何一个零件故障都会影响到正常运转。城市道路项日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是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以确保项目实施顺利。1.2 复杂性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

3、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含路基、路面、防护、地基处理、交通设施、桥隧、排水、照明、绿化、各种专业管线含通信、燃气热力、专用管线 等,还包括公交站台棚,路灯杆与标志杆、树木、交通监控、信号灯之间的位置关系,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及监控等内容。1.3 设计人员的主观性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到实施阶段的过程中,设计工作总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其它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各个部门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最终的方案由设计人员综合各方意见,同时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主观性体现了

4、设计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与职责,成功的设计使得各部门的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使工程顺利展开。二、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2.1 协调沟通能力城市道路建设是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参与的工作,设计人员协调的作用不容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的沟通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大局。设计人员对图纸质量负责,在各个部门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各个阶段都需要设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稳定边界条件,使设计文件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工程跨越河流的处理方案,需要与规划部门、水利部门、水文部门、水上交通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沟通河道的规划位置、桥下净空要求、跨径要求、标高等,确定设计参数,在实施中才具有可操作性。2.2 技术应用能力设计人员在城

5、市道路建设中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是建立在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各协调会议基本上都是以设计方案为中心,设计人员应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专业技术知识,保证设计文本具备实施的条件,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技术应用应建立在对规范的理解能力和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基础之上。2.3 对设计阶段认识的能力对设计阶段的认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清楚当前的设计阶段及工作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在同时进行多个工程设计任务时,这种能力的要求尤为重要,要做到忙而不乱,同时培养良好的资料整理习惯。2.4 工程总结能力城市道路设计工作的特点包括创新性和经验依赖性,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相同点,设计人员要有创新意识

6、和总结经验的能力。工作总结不应只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在各个阶段都应总结经验与不足,工程总结能够使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做到精益求精。三、设计中的体会3.1 总体设计3.1.1 关于设计车速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各种指标的选择是以道路等级和设计车速为依据,道路等级、设计车速与规划及道路在路网中的作用有关。设计车速在一个工程中一般是一个确定的值;但在包含道路、桥梁、隧道的项目中取值要灵活,因为在相同速度、坡度和线形的条件下,上述各项目会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如主线计算行车速度根据道路等级取值为60km/h时,桥梁、隧道由于具有较大纵坡,视距难以满足60km/h的标准,以及保证主线汇入段的交通安全,设计车

7、速可以根据实际行车条件适当降低。3.1.2 关于平面设计指标条件许可时,平面设计指标尽量采用大于规范要求的指标值,这样有利于行车安全和保证视距。对于采用小半径的情况,特别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的半径时,应注意圆曲线内侧的半径应大于规范要求,即平面设计指标应取最不利位置参数。3.1.3 交通组织设计交通组织设计是总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有利于道路设计满足交通功能的需求,内容包括人行过街间距、调头间距、公交车站间距、道路开口间距、交叉口交通组织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人行横道的间距宜为250300m,城市中的人流量大,道路的建设阻断了两旁的人行通行,适当的人行道

8、间距有利于行车且保证行人安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要求主干路上开口间距宜300m。城市道路两侧机动车交通需求大,要正确引导,盲目地开口不仅降低交通效率,而且加大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公共交通是出行的首要选择,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规定公交车停靠站间距一般为500600m,合理的公交站间距为出行提供便利,使人车分离的交通设计更容易实现,真正做到各行其道,提高交通效率。调头车道间距一般为1km,与沿线的交叉口左转交通配合设置,要注意减少交叉口位置的交通压力和交叉口时间延误,提高路段的交通效率。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规定需要要对交叉口的交通进行组织,采用拓宽、压缩车道、减少出口道以增加进口道、设置灯控、设置立交

9、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道路资源,重点解决好城市道路节点的交通,让城市道路的车流真正地“流动”起来。 3.2 纵断面的设计纵断面对工程质量、景观、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影响比较大。规范提出了平纵曲线的组合关系及各种设计指标,道路纵断设计中除了要满足组合关系、坡长、坡度、竖曲线半径等规范规定的指标之外,还应考虑与现状道路标高的关系、地形要求、桥隧引道线形的要求、景观要求,街道两侧建筑地块的场地要求等,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让道路融入城市景观中去,成为景观的一部分。3.2.1 交叉口纵坡城市道路相交的现状和规划道路比较多,规范要求交叉口范围的纵坡宜2%,困难情况下应3%。现状道路交叉口应按规范设置纵坡

10、,规划路相交位置的纵断面应预留实施条件。以中线里程和长度确定的纵坡在交叉口的内外侧坡度是不一致的,内侧会大一些,内侧曲线长度小,外侧大,在采用极限纵坡时要保证不利位置的内侧的坡度在规范允许的范围。3.2.2 纵坡限值的理解设计纵坡一般采用小于规范规定的推荐值,除非特殊地形的要求,如避免大量拆迁、挖方和满足道路横向连接等情况,一般不要达到极限坡度。3.2.3 关于上、下线错台为了减少山体开挖或有利于路侧道口横向连接,可采用上、下线错台设计形式,即横断面为处于不同标高的双幅路,两幅路的设计标高分别通过各自的中心线控制,纵断面在上、下线起终点与原设计标高接顺,中央利用放坡绿化过渡高差或采用支挡构造物

11、。3.3 横断面的设计3.3.1 关于路幅的分析城市道路横断面分幅应视具体情况而异,旧路比较常见的是一幅路和三幅路,而新建道路中又以两幅路多,现在红线宽度大的道路逐渐倾向于向四幅路发展。新建城市道路更加注意景观,城市道路建设中引人了彩色沥青和较宽的中央绿化带;采用两幅路的形式,横断面布置应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非机动车道可采用彩色沥青铺装,既保证了行人的安全,也满足了机动车的通行需要。最外侧的一条机动车道因地制宜地设置公交车专用道,满足公共交通通行要求。工程注重景观,根据规划宽度和交通需求,设置中央绿化带,机动车道两侧设置绿化带分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采用行道树分隔,人

12、行道外侧至红线边设置绿化带。3.3.2 人性化考虑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横断面设计在满足机动车的交通需求之外,应注重行人及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在保证人行道宽度的同时,全线行人通道保持连续,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桥隧工程处尽量取规范低限值。主线行车速度为60km/h,交叉口右转弯采用30km/h,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规定,当右转弯行车速度为30km/h时,转弯半径为3338m,为了保证人行道的宽度,转弯半径可取低限值33m。3.4 路面结构设计3.4.1 沥青路面的优点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白色路面),沥青路面(黑色路面)应用更广泛,沥青路面在交通安全、开放交通和行车舒适性三个方面具有以下优点:道路交通标

13、志和标线中规定路面交通标线为白色和黄色,与沥青路面表面颜色搭配比较醒目,而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颜色比较接近,交通标线是路面上的交通语言,醒目、准确地标示有利于指示方向、减少交通事故,使交通管理更加有效;城市道路交通繁忙,施工时往往要进行交通管制,开放交通快是沥青路面结构的一大优点,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沥青路面可以在施工后待沥青混合料冷却即可开放交通”,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一般养生天数宜为1421天,高温天不宜少于14天,低温天不宜少于21天”;对现状交通影响小是沥青路面的优势,沥青路面表面平滑,而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横缝、纵缝位置行车会受到影响。3.4.2 永久路面与

14、临时路面对于竣工后路基存在预期沉降的情况,路面结构分期实施比较经济,即在沉降期间实施临时路面,沉降期过后铺筑永久路面,沉降期过后的临时路面标高等于设计标高减去上面层的厚度;永久路面在临时路面上加铺上面层,而对于沉降量大于上面层厚度的情况,则采用中面层进行找平。为节省投资,路基仅进行浅层处理,在路面结构下铺筑土工布,实施中面层和下面层后即开放交通,沉降完成后,用中面层进行补平,铺设上面层至设计标高。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个人水平,以设计出优秀的工程。城市道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交通分析、基础处理、路面结构计算、排水、管线、照明、信号、绿化等。参考文献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2CJJ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3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4文国玮.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