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课件7行为主义的发展说课材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8358425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课件7行为主义的发展说课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心理学史课件7行为主义的发展说课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心理学史课件7行为主义的发展说课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心理学史课件7行为主义的发展说课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心理学史课件7行为主义的发展说课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课件7行为主义的发展说课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课件7行为主义的发展说课材料(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行为主义的发展,到1924年,也就是华生正式建立行为主义11年的时候,即使华生最大的敌人铁钦纳也承认行为主义已经吞噬了整个美国心理学。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成为行为主义者,或者至少说在方法论上,大部分心理学家都接受了行为主义。到1930年的时候,行为主义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大约从1930年开始,早期的行为主义逐渐为新行为主义所取代。早期的行为主义本身已包含不同的理论体系,新行为主义则更是一个复杂的派别。较为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有三个: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这三个人物的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无论如何,它们的产生都为共同的因素所制约,在理论特色上也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一、行为主义

2、的演变,自华生1913年发表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以来,行为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早期的行为主义,其特征是: (1)客观主义 (2)以刺激反应的术语解释心理与行为 (3)强调联结学习 (4)外周论 (5)环境决定论,3.新的新行为主义。它是在认知革命的影响下,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认知过程解释人的行为,时间大约从1960年至今,其代表人物是班图拉(Bandura,A),其特征是: (1)大胆的使用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拒绝的概念,如认知、思维、表像、意识等等 (2)认为认知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对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3)坚持可观察性原则,以行为的研究为根本点,二、新行为

3、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心理学的背景 早期的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因素,把意识和心理还原为行为,又把行为分析为刺激和反应,刺激和反应最终又被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这种简单化和机械化的倾向受到大部分心理学家的批评。一位著名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吴伟士提出S-R公式过于简单化,认为人的活动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驱力,二是机制。,机制是联结的结构,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如S-R,它是回答“怎么样”,但在机制之外,还有推动机制的原动力,这就是内驱力。它回答的是“为什么”。所以行为的研究应兼顾内在的条件,S-R应改为 S-OR 这里的O指的是有机体。吴伟士提醒行为主义者考虑有机体内部条件。这一

4、修改的行为公式启发了那些不满早期行为主义的简单化倾向,而又试图坚持行为主义立场的心理学家。许多新行为主义者受到这一公式的启发,从而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对于学习过程的重视是导致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又一原因。美国心理学深受进化论的影响。依据进化论,每一个物种都是适应环境的产物,所以适应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而环境的适应乃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能力是环境适应的标志。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的问题上。新行为主义者大都以学习为研究的首要课题,提出了各色各样的学习理论。这也是区别于早期行为主义的特点之一。,2.哲学背景 新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是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

5、主义的间接证实原则影响了新行为主义观点的形成。早期行为主义受到实证主义观点的影响,强调直接的经验证实,即强调可观察行为的研究,这种观点导致行为主义忽视有机体的内部因素。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而间接证实的命题也是可以接受的。新行为主义受到这种观点的启示,以间接证实的方式探讨有机体的内部因素,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加入了有机体(O)。S-R变成了S-O-R。,在哲学方面,新行为主义的兴起受到操作主义的影响。操作主义的目标是使科学语言和科学术语更客观、更精确,使科学摆脱那些“虚假问题”,即那些不能进行实际观察和物理验证的问题。操作主义认为

6、,任何科学发现和理论概念的效度依赖于达到那个发现的操作的效度。任何概念都只是一组操作,概念与相应的那一组操作是同义语。,操作主义的倡导者是哈佛大学物理学家布里奇曼。他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布里奇曼1927年出版了现代物理学的逻辑一书,阐述了操作主义思想,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的注意。布里奇曼坚持认为,概念应该得到精确的界定,任何缺乏物理参照的概念都应该被抛弃。,Percy W. Bridgman,布里奇曼指出: 我们可以通过考察长度概念来解释这一点。当我们谈到某个物体的长度时,我们的含义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能辨别所有物体的长度,那么我们显然就知道我们所说的长度是什么含义。对于一个物理学家来说,这就足

7、够了。为了确定一个物体的长度,我们必须执行某种物理操作。因此,当测量长度的操作被规定了的时候,长度的概念也就固定下来了。这就是说,长度的概念只不过是测量长度的操作; 概念与相应的一组操作是同义语。,布里奇曼坚持抛弃虚假问题,即那些不能进行任何客观测试的问题。这一点对行为心理学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那些不能进行实验测试的命题,如灵魂的存在和灵魂的性质等,对于科学是没有意义的。什么是灵魂?怎样才能在实验室里观察它?它能在控制条件下进行测量和操纵,以便于测定它对行为的影响吗?如果不能,那么灵魂的概念对于科学来说没有意义或用处,也没有任何关系。,基于这种推理,意识对于科学心理学来说也是一个虚假问题。因为

8、意识的特征和存在不能使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定,甚至无法使用客观方法进行研究。那么根据操作主义的观点,科学的心理学中没有意识的位置。 自从冯特时代以来,物理学一直是新心理学追求的科学典范。当物理学家宣称他们接受操作主义为指导思想时,许多心理学家感觉不得不接受这种理论模型。最终,心理学家比物理学家更广泛地使用了操作主义。其结果是,新行为主义把操作主义纳入了他们的研究方法之中。,布里奇曼生活了足够长的时间,以至于不仅看到了心理学接纳他的操作主义,也看到了心理学后来又抛弃了他的操作主义。在79岁的那一年,由于知道病入膏肓、来日不多,布里奇曼完成了他的7卷本文集的索引工作,并把它寄给了出版社,然后开枪自杀

9、了。他担心如果再不自杀,他可能就会丧失自杀能力了。在他的遗书中,他写道:“或许,这是我能结束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了”,三、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托尔曼(Edward C. Tolman) 最初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工程,后来转向了心理学,1915年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经到德国跟从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Kurt Koffka)学习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观点对他产生深刻影响。,1918年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贝克莱分校。他在贝克莱讲授比较心理学,对白鼠进行学习的实验研究,观察白鼠走谜津的行为。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产生了对华生行为主义的不满,并开始建立他自己的行为主义。,1.目的行为 在193

10、2年出版的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一书中,托尔曼论述了他的行为主义方法。乍看起来,目的行为主义这个术语是两个矛盾观念令人奇怪的结合,即目的和行为。赋予有机体的行为以目的似乎意味着意识,而意识是心理主义的概念,在行为心理学中没有它的位置。然而,托尔曼清楚地指出,在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上,他绝对是个行为主义者。他并不是在敦促心理学家接受意识。象华生那样,他拒绝内省,对那些无法进行客观观察的内部经验没有丝毫兴趣。,对于托尔曼来说,所有的行为都是指向某种目的的,如猫尝试跑出心理学家的实验迷箱; 鼠尝试了解迷津; 儿童尝试学习弹钢琴或者踢足球等等。但是,行为的目的性可以用客观的行为术语来加以界定,而不必求助于内省

11、或求助于主观感受的报告。 目的行为是一种整体行为,而不是分子行为,其特征是: 第一,指向一定目的,总是趋向某些目标或回避另一些目标。每一种行为都有它的目的性。 第二,具有选择性的特征。为了达到目标,行为总会对达到目标方式和手段进行选择,选择这一种方式,而放弃另一种方式。,第三,遵循“最小努力原则”,即在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时,整体行为总是选择最佳、最简便、最省力的。 第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通过教育可以加以改变。,第二、第三种特征表现了行为的认知性。托尔曼认为使用目的、认知这样一些概念并不违背行为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因为他是根据行为品质来给目的和认知下定义的。他要以行为操作来定

12、义目的和认知,这表现出操作主义对他的影响。,作为行为主义者,托尔曼相信无论是行为最初的原因,还是作为结果的行为,都必须能被客观观察和进行操作定义。他列举了5个自变量作为行为的原因:,-R,o,环境刺激 生理驱力 遗传 以往的训练 年龄,S-,中介变量,行为变量,(自变量),2.中介变量,在这些可观察的自变量和相应的行为变量之间,托尔曼假设了一组不可观察的因素,即中介变量。中介变量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素。这些因素是联结刺激情境和可观察反应的内部过程。行为主义的S-R命题因而应该改作S-O-R。 中介变量就是发生于有机体(O)内部,使得有机体对特定情境产生行为反应的所有一切。但是,由于中介变量不能进

13、行客观观察,因而除非它们可以与实验变量(自变量)和行为变量(因变量)相互联系,否则它们对心理学就没有意义。,中介变量的经典研究范例是有关饥饿的研究。在人和实验动物身上,我们并不能实际看到饥饿的存在。但是饥饿可以精确地、客观地与实验变量联系起来,如上次进食以来的时间。饥饿也可以与行为变量联系起来,如消费食物的数量和进食的速度。因此,不可观察的饥饿变量可以参照经验变量进行精确的描绘,使得这个不可观察的变量得以数量化和进行实验操纵。 托尔曼把中介变量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需求变量,主要是驱力和动机等,另一类是认知变量,指知觉、回忆和技能等等。认知变量决定行为的知识和能力、行为的方向;需求变量发动行为,决

14、定着行为的动力。,3.学习理论 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在一定的目的指导下,根据指向目标的一些符号,认识到达到目标的途径,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组织,即认知地图, 或称为“符号格式塔”。,让我们来观察迷津中的饿鼠。白鼠在迷津中跑动,在正确的胡同和死胡同中进行着探索。最终,白鼠发现了食物。在随后的尝试中,目标(发现食物)给白鼠的行为提供了目的和方向。在每一个选择点上,白鼠都会产生期待。白鼠逐渐了解了与选择点联系的某些线索可以导致食物,而另外一些线索不能使它获得食物。,托尔曼提出期待、位置学习和潜伏学习来支持他的符号学习理论。 期待 期待是对未来事件的一种假设或信念。期待有三种类型,即记忆性的期待、感知性

15、的期待和推理性的期待。我们以记忆性的期待为例,看看托尔曼是怎样研究期待的。 。,托尔曼以白鼠为对象安排了记忆性期待的实验:实验者使一群白鼠在干渴的状态下跑迷津,在最初的九天里,出口处放着水,在第十天的时候,把水换成食物,白鼠此时跑迷津出现的错误和花费的时间都明显增多。这说明白鼠跑迷津的行为是受到对水的记忆性期待所调节的。这也说明期待是影响学习的因素之一,位置学习 位置学习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在动物的头脑中形成一种类似于现场的认知地图,知道目标的所在,从而改变行为,适应环境的要求。与之对应的是反应学习,是动物以某种反应应付某种刺激。托尔曼以实验证明位置学习优于反应学习。,托尔曼把白鼠分成反应学习

16、组和位置学习组,两组白鼠跑一个十字型的迷津。反应学习组的白鼠有时从S1 处开始,有时从S2 处开始,但是无论如何都必须在转弯处向右转才能获得食物。位置学习的白鼠无论从何处开始,总是在同一地点得到食物。,S1,S2,S2,S1,反应学习,位置学习,实验持续了12天。托尔曼所设置的学习标准是连续10次跑迷津不出现错误。结果反应组的8只白鼠仅有3只达到了标准,而位置学习组的白鼠全部达到了标准。实验结果表明位置学习优于反应学习。学习在本质上应该是位置学习而不是反应学习。动物在跑迷津时是受内在的认知和目的指导的,而不是受特殊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指导的。,潜伏学习 托尔曼把学习操作相区别,认为学习的结果可以不表现出来,而处在一种“潜伏”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学习的结果才通过行为的操作表现出来。他称这种现象为潜伏学习。他设计了一项白鼠跑迷津的实验,用以证明潜伏学习的存在: 在实验中,白鼠被分为强化组、非强化组、和实验组。,强化组:每天给予食物的强化,非强化组:没有食物的强化,实验组: 在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