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扬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327613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扬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扬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扬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扬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扬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扬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扬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 2011-11-30 10:42:00 来源: 扬州市政府 “十二五”时期(20112015)是我市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力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重要时期。认真编制扬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科学安排和有效推进关键环节与重点领域的改革,对于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十一五”改革主要成效与存在问题“十一五”时期,全市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重点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

2、到位”工作,在市级重点部门和各县(市、区)强化对部门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监控,全面启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专项治理等工作初显成效。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制订并实施关于推进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17个配套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农村“万顷粮田建设工程”试点逐步推开,农村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经营机制、金融体系正在形成。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要求,基本完成种子管理、畜牧兽医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农村公路管养等体制改革。推进扬柴等一批企业实现战略性重组,依法对群发化工等一批企

3、业实行破产清算,集中解决改制企业遗留问题,促进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制订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及相关15个配套文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正在推行。基本完成广陵书社以及演艺团体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要素市场建设框架基本形成。市开发区开发总公司、城建控股公司成功发行企业债券28亿元。汇银家电、长青农化等顺利上市。相继成立一批创业投资机构,吸引域外资金来扬投资。土地复垦和综合整治形成新优势,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人力资源、技术、信息等市场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委、

4、市政府连续出台和实施改善民生的1号文件,不断引领和推进民生领域的改革向纵深发展。鼓励和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住房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为广大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阻碍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还很多,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层调整使民生问题更加突出,城乡差距扩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还比较薄弱,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较低等。二、“十二五”改

5、革的新形势“十二五”期间,扬州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攻坚阶段。因此,迫切需要改革在全方位取得新突破。(一)国际经济深刻调整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正在加速兴起,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在全球分工必将产生重大影响。我市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将是我市“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体制竞争。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加快推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各项改革,从制度上为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提供强大动力,为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体制奠定坚实的基础。(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深入推进,投资与消费、资源约束与需求增长、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需要所产生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较大,高新技术产业链集中在中低端徘徊,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偏低等。我们必须坚持以扩大内需为导向,以促进自主创新为重点,把全面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构建内外平衡,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体系相结合,努力形成推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制度环境。(三)社会建设战略推进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出了新挑战。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和利益格局发生

7、的深刻变化,当今社会已进入转型加速和矛盾多发期。我市也存在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公共资源配置城乡不均衡,各阶层收入差距凸显等问题。我们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为主的各项改革,全面深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使改革开放成果普惠于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积极支撑。(四)城镇化加速推进对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提出了新内容。城乡二元结构是长期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持续拉大的根本症结,我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较突出,严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束缚,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各项制度,

8、积极推进农村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股份合作制度和公共财政制度等改革,健全城乡统一的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不断取得新成效。三、“十二五”改革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立完善的科学发展制度体系为重点,围绕“三个扬州”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战略转型和民生改善,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力求在发展方式转变、公共需求转型、政府职能转换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形成科学

9、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优势,不断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坚持解放思想,重点突破。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率先推进一系列重大改革。积极开展多层次、多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力求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新进展。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改革相互衔接和综合配套,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综合性、协调性,争创扬州体制机制领先优势。坚持市场取向,激发活力。坚持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保障民安

10、,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改革目标到2015年,建立并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充满活力的转型升级体制。微观经济主体更加活跃,经济结构调整趋向合理,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城乡统筹机制逐步健全,市场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形成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就业促进机制更加灵活,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类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科学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府职能转换逐步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显著增强。四、“十二五”改革的主要任务“十二五”时期,以大力推进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配套改革为

11、中心,努力实现改革全方位取得新突破。(一)重点推进“七项”改革1、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国有资产营运管理体系,整合规模较小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优化资源配置,突出核心主业,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高新产业、地方金融等“四大”领域集聚。探索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改革现行的管理渠道,由政府授权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实现保值增值,提高经济效率。整合政府投资城市公共项目建设的职能,强化投资管理,形成科学的投资决策、运行、收益、还贷、监管新机制,切实规避投资风险,提高综合效率和效益。2、推进民营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改变传统“家

12、族制”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管理方式,促进形成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吻合的产权制度。利用资本市场,开展结构性融资,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和各种融资债等,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整合金融资源,组建直接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拓宽民间融资渠道。3、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前提下,开展农村万顷粮田改造建设工程,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探索农村承包地、宅基地空间置换等多种形式,推进空心村改造、生产生活用房相分离等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完善土地确权、承包经营权流转、节余土地调剂等机制,

13、提高农村土地综合开发管理水平。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制,在符合规划条件下,探索经营性集体非农用地通过招拍挂直接上市,并享有与国有建设用地平等权益。4、推进行政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逐步打破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探索“多中心合一”的管理体制。将政府采购中心、土地拍卖中心、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心、房地产交易中心等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职能机构统一进入行政服务中心,构建“一站式”服务大平台。同时,扩大服务范围,将水、电、气、有线电视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行政服务大厅办理,为广大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周到的服务。5、推进事业单位“管办分开”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

14、开、管办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重点推进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事业单位“管办分开”改革,分别成立医院、学校、文化艺术、体育场馆与训练等管理中心,待条件成熟后,进一步拓展到园林绿化、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各管理中心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管理下属国有事业单位资产、业务和人员,探索建立事业单位理事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6、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将分散在20多个业务主管部门管理的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研究会等分大类归口到经济类、社会类、科技类、文化艺术类、群众体育活动类等综合部门进行管理,即由一个行业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管理。探索建立

15、政府职能向行业协会有序转移,以及政府购买行业协会公共服务制度,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健康规范发展。7、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推进社会管理理念思路、方法模式、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接待下访工作制度化,实现管理方式从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加强基层社区建设,规范社区治理架构,提高社区自治功能,推行社区“扁平化”管理模式,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城市管理模式向农村有效覆盖。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民主议事协商等方式,有效拓展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空间和渠道,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二)继续深化“五项”改革1、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中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大财税、金融等对企业开发引进新产品、新技术的支持力度,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推动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科技专项资金和人才向关键领域重大科技项目倾斜。重点解决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工作机制、分配机制和人才机制等问题,用制度建设推动自主创新,提升高新产业在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