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循环经济范式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325804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循环经济范式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循环经济范式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循环经济范式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循环经济范式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循环经济范式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循环经济范式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循环经济范式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循环经济范式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探析纪玉山 常忠诚 代栓平纪玉山(1948),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吉林大学知识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信息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知识经济等研究;常忠诚(1977),男,辽宁海城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代栓平(1982),男,内蒙商都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该成果得到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创新基地的资助。(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 要:面临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我国资源和环境

2、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微观的生产方式、中观的产业结构及宏观的体制政策三个层面寻求创新,走符合循环经济范式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词: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清洁生产、产业结构轻型化从“十五”中期开始,我国彻底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稳步驶入了经济增长的快车道。然而,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也日益突出:经济效益不高,增长方式粗放、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与全社会的资源供给不足并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当前,我们仍面临着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

3、,环境将不堪重负。为此,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的每个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循环经济既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对未来的工业化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循环经济,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进行工业化路径创新。因为,在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之间成正相关。也就是说,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我国在今后工业化过程中,必须逐步突破“生产过程末端治理范式1”,探索一条符合“循环经济范式”要求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互动共进、良性循环。本文试

4、对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中所涉及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见解,寄希望于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有所助益。一、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一)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加速,面对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人们开始重新检讨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并寻求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主题。什么是循环经济呢?“宇宙飞船理论”的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认为:“人类合理的发展模式应是对自然物质进行循环利用,使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得到合理和长久的利用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生产排泄物的利用”的相关论述也

5、包含了循环经济的思想“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3”。这些思想构成了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的较早雏形。循环经济的现代定义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4。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采用全过程处理模式,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目的,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6、”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 追求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5。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之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6,这对处于工业化进程加速阶段的中国来讲,意义更为重大。一方面,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在人均资源量方面,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草地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是1/4,人均森林资源是1

7、/5,人均能源占有量是1/7,其中人均石油占有量是1/107。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之大。例如,2003年我国的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31%、钢铁27%、氧化铝25%、水泥40%5-2。尤其是最近几年,汽车、钢铁、机械、煤炭、电力等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其产业链条的过度延伸,使资源需求呈现为一种全面性、爆炸式增长,造成资源的相对短缺局面。此外,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向发展中国家采购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至国外的战略。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也接受了发达国家对一些非环保产业的转移。这种国际范围的产业

8、转移在改善我国经济状况的同时,却为生态环境保护蒙上一层阴影。基于上述分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二)新型工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理论和众多国家的发展实践都表明,工业化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现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认为“工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和发展的过程,首先表现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主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8”。我们认为这个定义最能体现工业化的本质,不仅工业化本身是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而且工业化的实现形式(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也是动态的、发展

9、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评价体系应有所差异。一般而言,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仅从资本和劳动资源约束的角度探讨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方式。例如,无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还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都对经济增长中资本和劳动二要素的循环作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对于自然资源要素循环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自然资源不可再生和不可再造性的足够认识。因此,早期的工业化必然是那种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换取国民财富高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即传统工业化战略。然而,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后,伴随着信息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传统工业

10、技术是在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经济指导思想下开发出来的技术4-210。因此,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往往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对于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的中国来说,这种工业化道路不仅使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而且破坏生态和环境,会直接妨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用于环保治理的费用年均递增12.7%,德国年均增幅更是高达25%9。这种遵循“生产过程末端治理范式”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所付出成本是巨大的。第二,传统工业化理论中的“发达国家就是工业国家”的基本规律已经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事实相违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

11、国家正逐渐步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多数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果发展中国家仍然沿袭传统的工业化理论,单纯地推行高投入、高能耗的传统工业化而忽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就会在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所以,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应该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第三,由于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处于工业化进程的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高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的影响。如果发展中国家不想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的工业化浪潮,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而不能延续过去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老路。表-1:传统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

12、的比较:传统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遵循“生产过程末端治理范式”遵循“循环经济范式”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的单向流动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从上述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后,中国的工业化战略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为解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途径;另一方面,循环经济更为今后的工业化战略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推进发展循环经济,进而走上一条紧跟时代步伐、符合“循环经济范式”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循环经济范式下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趋向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做出了简洁的表述:“坚持

1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10”。可以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是我国工业化路径的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更是经济发展观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从定义上看,它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相辅相成的。结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循环经济范式”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为支撑,遵循“循环经济范式”要求,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并举的一条集约型、开放式道路,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是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的,必须把科技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融

14、入工业化进程。20世纪中期以后,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和海洋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使世界生产力的水平发生了革命性的提升,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限。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尽快摒弃这种模式,依靠科学技术,使经济增长在质量、层次、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显著的提高, 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让科学技术融入到金融税收、信息服务、物流等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强国之路,加速我国工业化的进程。这不仅是突破资源供

15、给瓶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更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体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其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最主要特征。国内外的经验已经表明,传统工业化模式在一段时期内,尽管依靠对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可以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长此以往是难以为继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增长速度令世人震惊,但其发展的代价也很大。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可以说,当代人类面临的所有矛盾和问题在中国都有所表现:人口数量大,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等。要克服上述困难,我们在今后的工业化道

16、路中必须吸取传统工业化过程中耗竭资源与破坏环境的教训,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工业化是一个通用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因为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的差别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本国的基本国情,注重自身比较优势的发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选择过程中,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例如:我国数量庞大的人口既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沉重负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经济发展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这种“活资源”的创造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把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势转化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