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太原经济圈规划纲要草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325530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8.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太原经济圈规划纲要草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太原经济圈规划纲要草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太原经济圈规划纲要草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太原经济圈规划纲要草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太原经济圈规划纲要草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太原经济圈规划纲要草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太原经济圈规划纲要草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经济圈规划(纲要草案)太原经济圈规划(纲要草案)山 西 省 建 设 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前 言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也强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并“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而在实践层面,以城市群或经济圈为载体整合区域内相关城市的发展,形成强强组合、区域协调的发展格局来提升整个区域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也已成为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现实中的普遍选择。我们的目标是将太原经济圈打造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山西省核心经济圈

2、。其在国家层面的功能定位是:国家能源服务中心与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与环渤海联动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在省域层面则是: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与辐射中心,转型与跨越发展的创新型示范基地。当前正是全国乃至全球产业转移和重新配置的高潮期,也是世界范围内资源景气周期的上升期,正是山西省和太原市力求产业转型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绝佳机会,而一旦错过这次机会,随着我国煤炭与能源基地的西移,当下一次资源景气周期来临时,山西已不可能保持以往的优势,甚至会面临无煤可采的窘境,只留下一幅生态极度恶化、遍地千疮百孔的景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历史正在赋予山西省最好也是最后一次机遇!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这次机遇期,通过协

3、调与可持续发展,促进职能提升与模式转变,促进山西全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是太原经济圈的根本历史使命!图 本次规划的技术路线与内容框架目标定位规划背景发展战略规划措施规划实施空间管治基础研究现状研判协调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规划支撑体系规划范围界定案例借鉴特征研判问题解析潜力评价核心区发展规划实施机制行动计划规划指引空间协调发展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安全格局环境保护整治历史文化保护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同城化研究用地空间布局综合市政设施提升职能转变模式强化支撑确保近期科学发展观目 录第一章 背景与意义6一、宏观背景及意义6二、经济圈范围界定8第二章 现状特征与问题12一

4、、现状特征12二、主要问题15第三章 目标与战略20一、功能定位20二、发展目标22三、总体战略23四、实施策略26第四章 重大要素布局30一、空间结构30二、产业体系31三、城乡统筹33四、生态环境34五、文化保护36六、综合交通37七、基础设施38八、公共服务39第五章 一体化建设41一、太原晋中“十同”41二、分区发展指引44三、城镇发展指引46第六章 近期行动计划51一、城镇建设领域51二、产业发展领域51三、资源环境领域52四、基础设施领域53五、公共服务领域54第一章 背景与意义一、宏观背景及意义1.构建经济圈的普遍意义经济圈是协调、互补、共赢、多赢的经济形态,与城市群一样,具有四

5、个方面的正外部效应:一是经济圈内必须具有日臻完善的基础平台,形成对交通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持续需求,有利于拉动内需。二是各城市之间可利用自己的产业特点,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合理分工、合作竞争的发展格局,避免城市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三是能够在圈内形成一个开放有度、竞争有序、结构合理、统一高效的大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四是通过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和扩散功能,能够加速周边腹地发展,实现区域功能和产业发展升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加快的条件下,经济圈还承担着一些独特功能:一方面由于技术创新周期缩短,要追赶世界和国家先进水平,必须首先在大都市经济圈内吸收创新,加快接受产业转移的进

6、程,以免被排除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移的扩散链条之外;另一方面,如果区域内没有几个功能强大的具有吸引力的大都市经济圈,就难以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入,甚至难以防止本区域内的资源外流,这样将在更大范围内的区域竞争中处于劣势。很显然,山西构建大都市经济圈的希望只能寄托在省会太原市的身上!2.太原经济圈的意义(1)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要求: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盛行和区域一体化的衍生,城市群日益成为21世纪全球和区域竞争的主要载体,国家明确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并已事实上成为当前我国诸多地区的普遍选择。同时,国家也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然而,由于山西除了省会太原和个别城市以外,城

7、市规模普遍偏小,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普遍较弱,大多数城市由资源开采型的工矿区发展而来,性质相似,综合功能欠缺。因此,在中部六省中,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均有一个重点城市群入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山西省境内却缺乏相应的支撑载体。此外,随着国家能源战略地位的日益重要,对老牌能源基地山西省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 中国(完成规划)的城市群分布(2)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不可持续的严峻问题,突出体现在资源与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严峻的环境污染这两个方面。以资源型产业为支柱且自身资源与环境容量水平偏低的山西省,自然成为其中的首要

8、典型,能否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景气周期的契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山西省,对全国都具有重大的意义!(3)太原强化中心城市的要求: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太原市如今深陷“资源陷阱”,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中部六省会的末席。中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镇网络结构尚不成熟,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更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构建太原经济圈,将有利于形成太原市获取“发展红利”的战略新平台,加快实现其“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目标。(4)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山西省和太原市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使得太原市与周边城市以及周边城市和地区之间联系更加密切的同时,在产业发展、生态环

9、境、基础设施和建设用地空间等方面也凸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迫切需要从区域的角度统筹规划、协调整合,以解决各地域单元仅凭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促进区域从“整合”逐步走向“融合”,产生有机整体大于简单加总的“聚变效应”,以最终创造可持续的、多赢发展格局。二、经济圈范围界定1、经济圈的圈层划分依据与中心城市太原的联系紧密程度、并有利于动态扩展的原则,将太原经济圈的范围划分为三个圈层:核心圈层、基本圈层、拓展圈层。其中:核心圈层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和阳曲县城组成,是整个太原经济圈的核心区以及辐射中心,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以及旅游集散地和服务基地。基本圈层则是与经济圈核心区联系相对紧

10、密的地域联合体,范围包括3个地级市的16个市县:太原市的市区、古交、清徐、阳曲、娄烦,晋中市的榆次、寿阳、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吕梁市的文水、交城、孝义、汾阳。该圈层范围的界定,由多种量化模型和定性原则综合得出。拓展圈层则涵盖太原、晋中、吕梁、阳泉、忻州五市的市域范围,是经济圈核心区辐射影响下联系相对松散的地域空间,与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所界定的“晋中经济区”范围大致相当。在这个圈层的发展主要依靠核心圈层的辐射以及基本圈层的带动,周边的忻州、阳泉、吕梁等城市要主动承接核心圈层尤其是太原市的产业转移,共同构建山西中部“一主四副”城镇组群格局,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图 太原经济圈空间结构示意2

11、.圈层划分的意义核心圈层与基本圈层是本次规划研究的重点,因为只有以一个相对紧凑的地域范围率先启动,才能迅速有效形成发展的增长级,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并产生互动。其中,基本圈层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以下文本中“经济圈”或“太原经济圈”均特指太原经济圈的基本圈层,而经济圈的拓展圈层所覆盖的范围则称为“大太原经济圈”。基本圈层的范围以太原盆地为主体。山西省地势的独特性在于绝大多数重要城市分布在六大盆地之内。这六大盆地的土地面积只占全省的14.5,人口占了61.4,城镇人口和GDP总值则占了70左右,城镇化水平也比全省高6个百分点。对于山西省而言,盆地既是地形地貌上的“低地”,也是经济发展上的“高地”。太

12、原盆地就是坐镇中枢、辐射全省的“制高点”。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承载能力相对较高的盆地区域,仍将是今后山西省发展的重点区域,将继续承接山区人口的转移,减少对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因此,大力发展盆地地区,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创造更多的就业容量,将是山西省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以太原盆地为突破口,形成新时期盆地经济开放与提升的示范效应,对于山西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图 山西省地势与城镇体系结构比较表 2005年中国各城市群经济圈基本情况经济圈/城市群面积(万Km2)人口(万人)GDP(亿元)人均GDP(元)人口密度(人/Km2)环渤

13、海经济圈25.5128503590727944503长江三角洲经济圈10.077443292642516774珠江三角洲经济圈4.129061793561723713沿海经济圈合计数值39.6235008676836923593占全国比例4.1%18.0%41.4%2.3倍4.36倍长株潭城市群2.81277241118876456武汉都市圈5.12667364113652525中原城市群5.94117603314654705关中城市群5.62227250011228398成渝经济圈5.93245407012543551安徽省会经济圈(2006)3.41603176010979466内陆经济圈合计数值28.71513620414.813488527占全国比例3.0%11.6%9.7%0.86倍3.93倍全国总计960.013062820940716031136太原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