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想的麻醉状态”.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8324761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理想的麻醉状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什么是“理想的麻醉状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理想的麻醉状态”.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理想的麻醉状态”无影灯下,麻醉医师默默站在手术医师背后。多少年来,病人和家属常夸“手术做得好”,但不大可能说“麻醉做得好”,因为不了解。“手术医生是治病的,麻醉医生是保命的。”罗艳是瑞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她这么解释麻醉医师的工作,“为外科医师创造最佳的手术条件,为患者带来最佳的术后恢复。”在没有麻醉的年代,重伤者能不能挣脱死神之手,取决于他的疼痛耐受力,而如今,麻醉技术与麻醉药品不断发展,麻醉理念不断进步,除了能让患者顺利通过手术,也有助于他们术后更好更快地恢复。用罗艳的话来说,“好的麻醉,能让病人醒来后感觉像做了一次氧疗,而不是跑了一场马拉松。”这话说得漂亮,但要做得漂亮,可不容易。

2、一台手术期间的麻醉,一般分为诱导期、维持期、苏醒期3个阶段,这个过程中,病人会从清醒状态转入无意识状态,用机控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几小时、几十个小时后,再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诱导期只有短短几分钟,因为一个人能够耐受缺氧的时间就这么几分钟,麻醉医师必须用最快、最安全的方式维持好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态,控制好患者的气道,确保充足供氧。一旦发生意外,或许5分钟便成“阴阳两隔”。接下来,麻醉医师更得小心翼翼。在维持期,病人经受着手术创伤的伤害性刺激,包括失血、失液、体位变动,还有止血带造成的局部无氧代谢状态等,尤其接受心血管大手术,每分每秒都可能出现紧急情况麻醉医师要根据具体状况随时处置,为外科医师创造良好

3、的手术条件,同时保护好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进入苏醒期,麻醉医师同样不能放松警惕,眼睛必须盯牢七八台监测机器,看哪个指标、哪根曲线滑出了正常范围,耳朵则在捕捉报警声。稍有异样,必须马上应对。今年春天的一个凌晨,76岁的杨阿婆因呼吸困难在家中两次晕厥,被送进瑞金医院抢救室。做颈部B超和胸部CT检查,发现双侧甲状腺肿大伴多发性结节一直延伸到胸骨后,致使气管严重受压成了“一线天”,最狭窄处仅3毫米,极易窒息,必须马上手术!胸外科主任陈中元将杨阿婆收入病房。这将是一场“硬仗”:老人患有高血压、心肺功能差,长期受压已经变形的气管随时可能破损、出血、塌陷,也随时可能发生痰液阻塞等情况。先不说手术,麻醉对她已

4、是九死一生的关口。由罗艳领衔,麻醉医师们当即制订了“困难气道”应急方案。反复比对,罗艳选了儿童用5号气管插管,它既有可能顺利通过气管狭窄处,也能基本满足手术中的通气量和氧合要求。当插管又快又准地到了位,不料马上冒出新难题:长期积聚于肺底的痰液,因为得到了疏通管道而迅速涌出,一下阻塞了管子,病人的氧饱和度直线下降罗艳和同事赶紧一边吸引排痰,一边加压呼吸,如此循环交替,终于使杨阿婆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只要外科敢开这个刀,我就敢上这个麻醉,这是冒险,但绝不是心里没底的瞎冒险。”罗艳说的这个“底”,由多年练就的真功夫托着。按照现代麻醉学科的“程序”,培养一个成熟的麻醉医师平均需要13年,包括5年 8

5、年医学院教育、3年住院医师培训、2年麻醉亚专科培训,一步步学习并通过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考试,还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麻醉例数。过去10多年,吸入麻醉、静脉麻醉、镇痛药、肌肉松弛药等麻醉药品不断发展;原来的麻醉监测仪器只针对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做监测,如今扩展到了对指脉波血氧饱和度的持续监测,对脑氧、脑电、体温、食道超声等的全方位监测;同时强调不仅要“麻醉平稳”,还要考虑重要脏器的保护。这些进展使原本不可能接受手术的危重症患者获得新生,这让麻醉医师们深感欣慰,对于他们而言,心中总是有着一种人文情怀,那便是“理想的麻醉状态”。“理想的麻醉状态就是要让生命处于最舒适的状态。”罗艳的老师于布为教授曾这样告诉她。凭着这种对手术质量的追求,医疗工不断发展麻醉技术,以此辅助现代医学挑战一个又一个手术禁区。(摘自文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