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检验小知识点与名词解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831046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输血检验小知识点与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临床输血检验小知识点与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临床输血检验小知识点与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临床输血检验小知识点与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临床输血检验小知识点与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输血检验小知识点与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输血检验小知识点与名词解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型:一般指是指红细胞上的抗原结构。但广义的血型是血液成分遗传多态性,是人体各种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组织细胞)和各种体液成分抗原性差异。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应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为。书上则是由单个基因座或多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所产生的一组抗原。血型集合:若血型抗原在生化特性、血清学、遗传特性上有关系,但不符合血型系统的标准,则将其归类为血型集合。ABO 定型实验:1、正定型:用抗-A 及抗-B 试剂与被检测细胞反应,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 A 抗原和(或)B 抗原,称为。2、反定型:用标准 A 细胞及 B 细胞与被检血清反应,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凝集素)

2、 ,称为。定型原则以检测到红细胞表面抗原为准:有 A 抗原者为 A 型,血清中有抗-B;有 B 抗原者为 B 型,血清中有抗-A ;A、B 抗原均有者为 AB 型,血清中无抗体;A、B 抗原均无者为 O 型,血清中有抗 A、抗 B 或抗-A、B。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必须做的红细胞系统的配合性试验,以确定受者或供者血液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和抗体成分,试验包括主侧和次侧配血。【主侧】是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的反应,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供者红细胞抗体。【次侧】是受血者红细胞和供血者血清的反应,检测供者血液中是否有针对患者红细胞的抗体。附:【自身对照】患者红细胞与自身血清反应,以排除自身抗

3、体等干扰因素影响实验判读。观察是否出现凝集或溶血,只有均不凝集或溶血才能输血,否则应进一步查找原因。交叉配血试验均应在 37孵育。除了盐水介质法外,还有酶法、抗球蛋白配血法、凝聚胺配血法及凝胶配血法。特殊问题红细胞缗钱状的形成: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霍奇金病;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不相容,显示有同种抗体;在室温反应中显示有自身抗体;抗体筛选阴性和交叉配血结果阳性;离心力不当,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水浴箱温度不正确;红细胞洗涤不当;血清中补体存在而致溶血。抗体效价测定(antibody titration):是测定血清中抗体浓度的半定量方法。对待检血浆或血清进行连续倍比稀释,以肉眼可见凝集的最高稀

4、释倍数的倒数来表示效价。唾液定型:ABH 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膜上,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很多其他体液当中,其中以唾液含量最多,这些血型物质都是是半抗原,并且是水溶性的。凡是唾液中有血型物质的为分泌型,否则为非分泌型。红细胞血型抗体的分类1、 “天然抗体” (无可察觉的抗原刺激而形成的抗体,多为 IgM) ,2、免疫抗体(由可查知的抗原刺激而产生的抗体,多为 IgG) ,3、规则抗体:ABO 系统内的抗体,即抗-A,抗-B,4、不规则抗体:也称意外抗体,是指 ABO 血型系统,也就是抗-A 、抗-B 以外的红细胞抗体(包含 7 和 8) ,它不符合兰茨泰纳规律,5、完全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凝集红细

5、胞,多为 IgM) ,6、不完全抗体(能使红细胞致敏,但在盐水中不能凝集之) ,7、同种抗体(针对患者所缺的抗原产生的抗体) ,8、自身抗体(针对自身抗原而产生的抗体) ,9、外源凝集素(动植物体内凝集人红细胞的凝集素) 。亚型:亚型是指虽属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性质或抗原表位数有一定差异的血型。获得性 B:指 A 型个体的红细胞和抗-B 试剂出现弱凝集,但血清中有正常抗-B,该抗-B不与自身红细胞凝集。一般见于肠梗阻患者,肠道细菌入血后其脱乙酰基酶使 A 抗原表位 N-乙酰半乳糖胺脱乙酰基,成为半乳糖胺,类似于 B 抗原表位 D-半乳糖,与抗-B 试剂出现弱凝集。顺式 AB:非常少见,由

6、于基因突变,产生一种嵌合酶,它既能合成 A 抗原,又能合成 B抗原。孟买血型:是一种没有 H 抗原的 O 型(缺乏 1 型和 2 型 H、A、B 抗原) ,因为首先在孟买发现而得名。此类人基因型为 hh,表现型为 Oh,由于没有 H 基因,而 h 基因又为无效基因,因此其红细胞和唾液中无 H、A 和 B 抗原,但血清中含有抗 A、抗 B 和高效价的抗 H 抗体。抗-H 抗体:孟买型及类孟买型个体的血浆中的抗-H 同种抗体,以 IgM 为主,反应温度域宽(437) ,可导致急性溶血反应,所以除与 AB 型红细胞发生反应外,还可与 O 型红细胞凝集,此型人如需输血,只输 Oh 同型血。弱 D:传统

7、上将其定义为 D 抗原量减少,需要用抗球蛋白法进行检测。其产生的原因是RHD 基因单个核苷酸突变,所产生的氨基酸改变位于 D 抗原的细胞膜或跨膜区,影响 D抗原插入细胞膜,使得红细胞上的 D 抗原位点减少。 (弱 D 献血者应看做 Rh 阳性,受血者则应看做 Rh 阴性)部分 D:该表型个体红细胞 D 抗原检测为阳性,但输入 D 阳性血液后会产生抗 D 抗体。其产生多数是由于 RHD 基因部分被 RHCE 基因取代,产生杂合基因,由杂合基因产生的杂合蛋白不仅丢失了部分 D 表位,还会产生新的抗原(部分 D 分子的氨基酸改变发生在细胞膜外) 。谱红细胞:是通过严格筛选确定,已知血型表现型的 81

8、2 个 O 型红细胞。对这些细胞的要求非常严格,试剂谱红细胞必须能检出常见抗体(如抗-D,抗-E 等) ,还要能检出某些罕见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这部分更多的内容依赖看书。很多内容是考小题单体型: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 HLA 各位点的基因组合称为 HLA。两个同源单体型构成HLA 基因型。多态性:是指在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位点可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是HLA 复合物最显著的遗传特点。共显性:每对等位基因所编码的抗原都表达在细胞膜上,没有隐性基因,也没有等位基因排斥现象。连锁不平衡:是指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等位基因出现在同一条单体型上的频率与预期值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淋巴

9、细胞毒试验:在补体存在的情况下,淋巴细胞上的 HLA 抗原若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细胞膜被破坏,染料进入细胞而使其着色;若没有结合,则细胞膜完整,染料无法进入而细胞不着色。血小板血型抗原,包括以下两种1、血小板相关抗原:血小板表面存在的与其他组织或细胞共有的抗原。2、血小板特异性抗原:血小板表面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表现出血小板的遗传多态性,且不存在与其他细胞和组织上的抗原。窗口期:是指病毒感染后直到出现可检出病毒标志物前的时期。血液成分制备: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将采集的全血用物理的方法分离成体积小、纯度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单一血液成分的技术。浓缩红细胞(CRBC):也称为

10、压积红细胞或少浆血,是将采集的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余的部分。悬浮红细胞(SRBC):又称添加剂红细胞,是将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情况下分离,并向剩余物中加入红细胞保存液制成的。浓缩少白细胞的红细胞(CLRBC):是将采集到多联袋的全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去除后制成的。悬浮少白细胞的红细胞(SLRBC):是将采集到多联袋的全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去除后,向剩余物中加入红细胞保存液后制成的。洗涤红细胞(WRBC):是采用物理方式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期内的浓缩红细胞或悬浮红细胞等制品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去除绝大部分非

11、红细胞成分,并将红细胞悬浮在生理盐水中的制品。冰冻红细胞(FRBC):又称为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FTDRBC) ,是采用甘油作为冰冻保护剂深低温保存,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解冻,洗涤去除甘油处理的特殊红细胞制品。年轻红细胞(YRBC):是一种具有较多的网织红细胞、酶活性相对较高、平均年龄较小的红细胞成分。辐照红细胞(IRBC):是用射线照射灭活活性淋巴细胞的红细胞制品。浓缩血小板(PC):是将室温保存的多联袋内的全血于采集后 6 小时内,在 2024的全封闭条件下将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在血浆内而制成的成分血。新鲜冰冻血浆(FFP):是由抗凝的新鲜全血于 6h 内在 4离心将血浆分离,并迅速在-50以

12、下冰冻成块而制成。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在低温(15)条件下解冻后不溶解的白色絮状沉淀物。主要含有第 VIII 因子、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纤维蛋白等成分,是 FFP的部分凝血因子的浓集制品。注意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限(教材为准,这里是大体)RBC:26,21 天(有的保存液可达 35 甚至 42 天) ;WBC:2024,24h,尽快输注;PLT:2024,水平振荡( 60 次/min,振幅 5cm)保存, 24h,特殊保存袋可达 5 天;血浆(新鲜、冰冻):-20 以下(12 个月)或-65 以下( 7 年)成分输血: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用

13、物理/化学的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的制剂,根据临床病情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来达到治疗病人的目的。自身输血:是指用自体血液满足自身输血需求的输血方式。在特定条件下,根据患者的病情或健康人的特殊输血要求。预先采集自体的血液或收集自身丢失的血液,进行体外处理保存备用,在患者或健康人患病需要输血时,将预先准备的自体血液回输给自己。1、贮存式自身输血(PAT):指预先采集一定量的自身血液进行体外保存备用,在需要输血时回输已预存的自身血液。2、稀释式自身输血(HAT):是指术前采集患者自体血液体外短暂保存,术中稀释血液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术后回输已在体外保存的自体

14、血液。3、回收式自身输血(SAT):是指收集患者在手术或创伤中丢失的自体血液,经体外特殊处理后再回输给自己。大量输血:是指在 1224h 内快速输入相当于受血者本身全部血容量甚至更多的血液。大创伤、出血以及大手术需要大量输血,换血也属于此类。献血后的生理恢复(200ml 全血)血容量的恢复:12h,红细胞恢复 710 天,WBC 和 PLT 需要几天,血液动力学和流变学:男性一般 4 天,女性稍慢。新生儿溶血病(HDN):一般特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孕妇 IgG 抗体透过胎盘,结合于胎儿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并破坏之,引起贫血。【临床表现】水肿(病情严重,预后极差)

15、、黄疸、贫血、肝脾肿大(需要髓外造血故肿大,Rh 系明显) 、胆红素脑病(病死率高,即使存活也多有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主要依靠直抗试验(区别 ABO 和其他血型系统的 HDN) 、游离试验(阳性说明斌病情持续)和释放试验(敏感度高) 。产前诊断:血型血清学试验、Rh HDN 的产前基因检测和羊水检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一种获得性溶血性疾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加速破坏而致溶血性贫血。【分类】根据自身抗体作用于红细胞的温度,可分为温抗体型(多为不完全抗体,IgG) ,冷抗体型(包括 CAD 和 PCH,前者多

16、为完全抗体,IgM ;后者是 IgG 型溶血素,又称 D-L 抗体)和混合型,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破坏的方式】1、血管外破坏:主要在肝和脾,多见于温抗体型 AIHA;2、血管内破坏:常见于 PCH,激活补体使红细胞发生损伤。输血不良反应:通常称为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出现用原先疾病无法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1、急性:是指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 24h 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2、迟发性:是指输血 24h 后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热性非溶血性(FNHTR): 是指在输血期间或输血后 12h 内,体温升高 1或 1以上,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反应。溶血性:是指在输血开始后发生的、与输血相关的红细胞异常破坏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反应。(也分为急性和迟发性,前者是指输血 24h 内发生的;后者指 1 天后数周内发生的)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是指因输入的血液中含有与受者白细胞抗原相应的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