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暴涨与暴跌背后.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8295677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七暴涨与暴跌背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七暴涨与暴跌背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七暴涨与暴跌背后.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七暴涨与暴跌背后价格暴涨超过10倍!这就是中药材三七在过去4年间的暴涨形势。 暴利刺激农户疯狂扩种。尽管三七是大宗中药材,但仍然在严重的供需失衡下陷入了暴跌通道目前,三七价格还不到最高时的1/4。调查发现,种植户漠视市场规律,不顾预警和风险大幅度扩种,导致产量增加严重供过于求是主因;“跟风炒作”和对资本力量的迷信,也是误导生产端失去市场感知力的重要原因。不仅仅是三七,环顾我国中药材产业,近年来部分家种中药材严重产销失衡,摆脱不了“少了是草、多了是宝”的市场规律。未来几年,三七仍将供过于求,价格将长期在低谷徘徊,这再次给我国中药材乃至农产品行业健康发展敲响警钟。“火箭式”暴涨与“断崖式”暴跌“

2、低迷的经济、井喷的产量、断崖式的暴跌,倾家荡产、一脸哀愁,曾经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夹杂各种口音的这个市场,往年这个时候,即使是寒冬半夜,也能坚持露天打地铺地躺在三七堆上。然而,往日的人气早已不在!”三七经营大户,文山壮苗合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育艳,在朋友圈发出了一条这样的微信。记者从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获悉,除食用和保健需求外,全国有1000多家药企以三七为原料,包含中成药品种300多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有10多个品种需要三七原料,是中药材的一个大宗品种。与越南相邻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三七产地,被誉为“中国三七之乡”。2009年12月,当时文山州三七市场30头

3、的三七价格,由2008年同期的60元左右涨到180元。此后,三七打开上涨通道。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和三七产业局(简称文山州三七局)的统计显示,从年平均价格上看,2010年、2011年、2012年文山州三七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317.23元/公斤、363.49元/公斤和644.78元/公斤。到2013年6月,三七均价达到历史最高点为901元/公斤。之后,三七价格总体开始回落,经过震荡后很快走向下滑通道。文山州三七局的统计显示,今年2月8日的三七均价约为221元/公斤,不到最高时(2013年6月份)平均价格900/公斤的1/4。1月25日三七剪口均价为172元/公斤,不到最高时(2013年上半年)10

4、00元每公斤的1/5。在文山三七市场,三七干品和三七花、三七剪口等品种等价格大幅下跌。余育艳说,目前市场上三七价格一般为130150元/公斤,比前年的行情下跌太多。价格“双刃剑”据文山州三七局统计,受三七行情大幅下跌的影响,2014年文山州三七产业总产值61.24亿元,比2013年的117亿元减少近一半。余育艳等业内人士介绍,由于三七是三年生药材,产量对库存的调节并不能立即体现。随着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采挖量也翻倍增加,产量是井喷式的,三七价格必然出现大幅度波动,对种植、流通和药企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前几年三七价格高峰期时,药厂纷纷减少采购量,减少以三七为原料的药品生产,避免出现“面粉比面包贵”

5、的现象。个别药企甚至直接销售早期采购的三七原料,而不是用于药品生产。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在2013年年中的监测显示,价格上涨后,三七年需求量由2008年的8000吨萎缩到2012年的5800吨。三七研究专家、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尔国分析,20092012年,珍宝岛制药、广州白云山制药等三七主要消耗主体的用量呈大幅递减趋势。主要原因为期间三七价格的逐年攀高,严重抬高了三七用料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生产压力空前增大,不得不减产、限产甚至停产。业内认为,从整体上讲,近几年三七价位高企抑制了需求量,药企的需求呈下降趋势,一旦三七价格逐渐回归到理性价位,三七需求量将进一步打开。昆明制药

6、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三七总皂苷系列产品为主,其主要原料为三七。因为云南白药等多个产品原材料都含有三七,价格逐步回落将大大缓解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此外,和记黄埔、珍宝岛药业、众生药业、天士力等以三七作为生产原料的企业会明显受益。“从2013年年中后,三七价格一直在走下坡路。经过前几年的大涨之后,三七知名度增加了,但价格高峰期卖不了多少。价格下降之后,给终端带来利好,店里的三七销量增加了约1/3。”余育艳说。文山州三七局相关人士表示,三七刚性需求每年为七八千吨。价格下跌后,三七年需求量可能增至1.2万吨左右,但2015年的产量估计在5万吨左右。加上旧有库存,未来数年三七行情将极为严峻。业内认为,价格

7、是一把“双刃剑”,价格过高过低对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不利。受药品销量和价格影响,三七价格下降后药厂增加的采购量仍然有限。“跟风炒作”难辞其咎虽然三七价格波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业内认为,三七此轮“火箭式”暴涨和“断崖式”暴跌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高价刺激三七种植户和企业漠视市场规律,不顾风险大幅度扩种,导致产量增加,严重供过于求所致。蒋尔国分析,三七价格到2009年已经跌入近30年历史最低点。行情的报复性反弹,加上资本“炒作”因素,使得该品种4年时间价格暴涨了10倍以上,成为药市近几年最耀眼也最具风向标意义的品种。高价刺激了生产的快速恢复,从2010年开始,产地农民疯狂扩种,三七红籽(种子)价

8、格从4元每公斤炒高到一千多元每公斤,导致2013年就开始产销失衡,成为近几年家种药材过量生产的缩影。有三七种植户算了一笔账:在种子、种苗价格最高的2012年,种植成本在2.5万4万元左右一亩。按照亩产170公斤三七(干品)、每公斤800元的平均价格,每亩三七可净赚10万元左右,利润远远高于其他农产品。据了解,目前三七仍然存在连作障碍。一块土地种植同一个品种至少需要10年才能再次种植,这导致文山州内的宜种土地紧张。在高价刺激和连作障碍等因素影响下,近年来三七开始在全省多个地区大面积种植,如红河、昆明、玉溪、大理等地,从2009年的8万多亩增至2014年的50万亩左右。记者从文山州三七局获悉,据不

9、完全统计,包括文山州内外(云南省内)有52万亩左右,有4.4万户种植户,采挖的三七有14万多亩,2014年三七产量大概2.8万吨。值得注意的是,三七此轮价格下跌在两年前已被准确预测,文山州三七局等相关机构多次发布三七市场预警信息,但却无法阻挡种植户和企业逐利扩种的步伐。蒋尔国介绍,2012年三七红籽平均价格达1000元/公斤,交易量约3500吨,交易额30多亿元。“三七生长周期为三年,种子、种苗的大规模热销已经释放出一个信号,为现在的暴跌埋下了伏笔。”由于三七是精细耕种的药材,今年年初文山州遭受的雪灾对三七产量影响不会太大。但由于三七产品市场未能完全打开,大部分三七原料为药用,使三七市场需求面

10、狭窄、规模受限。“可以预计,三七行情将持续疲软,继续走下降通道。”余育艳说。业内人士分析,三七动辄十多倍的暴涨和击穿种植成本的暴跌极其不正常。主管部门可将三七行业作为我国中药材乃至农产品行业健康发展的警示。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网上信息服务平台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滨介绍,2014年,部分家种中药材严重产销失衡。三七、党参、当归、黄芩、桔梗等高权重大品种接连跳水,部分品种甚至击穿成本价。昔日的明星品种“三七”价格连连跳水,“七农”血本无归;类似品种还有石斛、党参、胖大海、当归等。“究其原因,除了产区对市场规律的漠视外,跟风炒作模式难辞其咎。天地网早在2011年就开始不断对三七生产过热发出预警。但人性的贪欲和对资本力量的迷信,才误导生产端一再上演三七、太子参之祸。”贾海滨说。业内人士分析,严重的供过于求将让三七价格长期在低谷徘徊,至少持续数年。但一些三七种植大户、企业认为三七价格仍将反弹回升,加之今年三七种植成本走低,仍打算扩大种植面积,摊低成本,存在“赌一把”的想法。贾海滨认为,要摆脱中药材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必须建立健全全国性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改变“碎片化”的服务体系,实现市场需求量与农产品供给量的动态平衡,并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报纸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