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错别字说“再见”.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291479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错别字说“再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错别字说“再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错别字说“再见”.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错别字说“再见”摘 要:为了弄清学生中错别字的严重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错别字的出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书写汉字时认真观察、仔细研究,不仅识记字义,更重要的是牢记字形,从而写出正确、规范、美观的汉字。 关键词:汉字教学;规范;美观汉字笔画多,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不理解或粗心,人们往往容易会写错别字。虽然小学生所学习的汉字不多,但是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学习时不注意加强记忆和理解,便容易出现错别字。一、几点温馨提示1.长短要分清,点横须数对我们都知道,许多汉字都是由横、撇、竖、捺这几样常见的笔画构成的,其中“横”出现的频率较高,具体来说横有“长横”与“短横”之分,如土、未、幸等字都属于上短下长型,而像

2、士、末、志等字都属于上长下短型。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以前班上的一个学生,他的名字叫王志彬,可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正确,他经常把“志”上面的“士”每次都写成“土”,直到我又一次强调了以后他才彻底改过来了。另外,有些字有明确的一“点”,如令、零、玲、冷等字的最下面都有一点,而有些字必须无点,如今、琴等字,有些学生在平时识记生字时由于粗心马虎导致对汉字中的“点”搞不清楚。再拿“横”来说,有的字中间只有一横(复),有的字中间却有两横(夏),有的字中间共有三横(真),针对学生很容易出错这一现状,我给班上学生编了一句顺口溜:“横的个数要数对,一复二夏三是真”,这样引导学生就使他们强化了记忆,在以后的学习和书写

3、中不再出错或少出错。2.有钩须写上,无钩不必写我们知道一些字的笔画必须是“有钩”的,如小、羽、扇、甫等字,但有些字的一些笔画却必须是“无钩”的,如尖、尘、翠,博、搏、傅等字。关于这一点,可用一个表格来比较记忆并练习运用。(当然,生活当中一些汉字“有钩”或“无钩”的情况比较多,这里只是以点带面地列举几例说明。)3.正确是前提,规范更好看翻看学生的作业后不难发现,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在书写作业时会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把教导的“导”写成“异”,考试的“考”下面写成“与”,摘抄的“摘”右面写成“商”,还有的学生将“丧、展、喂”三个字的下方统统加上一“撇”,这样就谈不上正确书写汉字了,因此我们要引

4、导学生在平时学习或写字时首先写出正确的汉字。二、几种错因分析主要的错因有:(1)有一部分学生在写字时不认真,太马虎,以致“习惯成自然”。(2)对某些字的意思不理解而盲目跟随别人写的,如将“海底”写成“海低”。(3)受读音、字形相近或其他字形偏旁影响而写错,这种例子太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4)碰到有些拿不准的字,不肯查字典,凭模糊的印象写,甚至是胡写、乱写。三、几项基本对策1.笔画增多或减少而造成的错别字出现这类错误,主要是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不够牢固,写的时候又不够认真,疏于检查也是其中一个原因。面对这些错别字,有的学生是自己能够改正的。这时候只要学生准备一个错字本,记录下自己曾经写错的字,

5、找出哪里最容易写错,并牢记,以保证以后不再出现同样的错别字就行了。2.音同而形、义不同的其它错别字学生出现别字,主要是没有完全理解字的意义而受到同音的影响。如将“喝水”写成了“渴水”,像这一类的错别字,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记忆字形口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口。记住了这个特点,学生以后就不会再写错了。3.字形相近的错字“辨、辩、瓣、辫”这四个字不但字形相近,且字音也完全相同,对于这样的字,学生在写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张冠李戴而写成错别字的情况。我们不妨指导学生根据四个字的字义编成一首歌谣:“中间有点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中间种瓜长花瓣,中间丝线可扎辫。”这样学生就不会再弄错了,而且也会提

6、高认字的积极性。还可以加强形近字的组词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4.“得、地、的”不分这三个结构助词,严格来说是不能乱用的。在使用上乱了套,一是因为学生缺乏相应的语法知识,二是对这三个字的用法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进一步讲解,让学生明白它们的用法。5.作业本上出现的错别字认真改正教师圈出的错别字,有错必改,不论错别字出现在哪本作业上,都必须按教师的要求改正过来。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字有着不同的解释,我们不能为了自己一时的方便,或无心之失而写出错别字。这样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写错别字带来的笑话、危害或造成的后果。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书写汉字时与错别字大声说一声“再见”,力争人人都写出正确、规范、美观的中国汉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