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288741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习问题应该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本堂教学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实现教学目标。2、教材分析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

2、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3、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4、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a、了解搜索引擎的类型及其特点。b、掌握常用的检索工具的

3、使用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检索工具获取信息。(2)、技能领域:能通过归纳与分析,总结出不同网络检索工具的特点(3)、情感领域:能够自觉地使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检索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的信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态度。5、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难点:通过归纳与分析,总结出不同网络检索工具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6、教学策略与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

4、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7、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老师布置的预习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应用恰当的素材,生动明确的语言,通过分析推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A.组织好授课内容。B.使用好教学语言,如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后的激励性语言。C.提高内容的知识性。(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局域网,课件、投影仪等(4)、教

5、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Flash等课后反思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我在该节课的授课中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自学法和讲练结合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反思我的这节课:1、教学目标整节课我都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

6、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我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2、教材的使用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本课中,教材以自学资料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3、教学设计环节1:这一节课是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第一课时。在课前,我给出了一些百科知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网络搜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使用的都是“百度”、“Go

7、ogle”等全文搜索引擎网站来搜索答案。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从他们已经初步掌握或熟悉的内容入手。所以我将教学导入定为一个通过全文搜索就能找到答案的“神奇的水晶球”(任务1)。通过水晶球神奇的读心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自然的探究需求。再通过简单的全文搜索,揭秘“神奇的水晶球”这一过程,树立了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自信心。我所教学的高二年级八个班,在本课时教学导入环节中,我都使用了“神奇的水晶球”,进行导入,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完全起到了教学导入的作用。这也是我本次教学设计的最大亮点。环节2:由于揭秘“神奇的水晶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全文搜索案例,为了暴露全文搜索引擎的

8、缺点,我又为学生设计了任务2,在学生完成任务2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不能再通过“百度”、“Google”等全文搜索引擎网站搜索到准确的答案。这为我后面引入目录搜索引擎埋下了伏笔。环节3:通过任务1和任务2的实践比较,以及我对两种搜索引擎产生背景、工作原理与发展趋势的介绍。学生对两种搜索引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由于我成热打铁,设计了任务3。让学生自己先总结一下全文搜索引擎、目录搜索引擎的优缺点。环节4:任务4,综合性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搜索引擎的优缺点。让学生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搜索工具,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1)、学科整合的问题。将一个简单数学原理

9、的“神奇的水晶球”问题,用信息技术学科来解决,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知识的内部整合。(2)、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重难点知识精讲。(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4)、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紧密结合。4、“沟通”和“合作”让学生自由组合,共同探讨、研究或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我进行巡堂指导,并注意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计算机互动,学生能通过计算机的交互功能、教材中的文字资料,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操作,解决问题,体验探究的乐趣。对普遍存在的困难,及时展示学生的成果,以促使学生克服困难。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一步引导他们查阅书中相应内容,也可以给予他们个别具体的辅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