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芜蚌”试验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8287405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芜蚌”试验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芜蚌”试验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芜蚌”试验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芜蚌”试验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摘要】当今时代自主创新已成为影响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自主创新中各主体间的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协同创新的支撑、投入、产出、成果转化能力以及效益五个方面构建配套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合芜蚌试验区和安徽省17个地市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比较。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合芜蚌试验区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协同创新;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合芜蚌”试验区1.引言自安徽省08年10月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以来,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提升本省创新能力并对其他各式发挥带动和辐

2、射作用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国家教育部安徽省资金项目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0AHST0184)的研究,从自主创新的协同创新活动切入,构建指标体系并对合芜蚌试验区及安徽省17市进行实证分析,对试验区的协同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为提高合芜蚌试验区协同创新能力提供政策参考。创新概念最早由熊彼特提出,他指出:现代经济发展根源于创新,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1。刘凤朝(2005)从自主创新战略出发,强调关键技术的内源式供给,认为国家(区域)自主创新活动的标志是以自主解决本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

3、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并能对全球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H伊戈尔安索夫最早提出有关协同概念的,他提出协同一是从静态协同到动态协同的演变,二是企业内部协同向外部协同的演变3。在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价方面,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楼高翔、曾赛星(2006)根据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成员、协同过程及协同形式形成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框架,对测度内容分配具体评价指标,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可从实证角度对区域技术创新协同的绩效和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4“合芜蚌”试验区在协同创新支撑、投入、产出、成果转化和创新效益各方面能力处于均衡平稳状态。即相对较高的载体、教育、服务支撑能力和

4、人才、经费投入能力,有相对较高的产出效率,较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合芜蚌”试验区及17个地市5个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分作为变量,进步一由主成分分析处理后得到下表,即“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总体综合得分和排名,如下表6所示。由表6可见,将试验区及安徽省17个地市的综合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得分进行比较后的排名为:合肥第1、合芜蚌第3、芜湖第5、蚌埠第9。合肥区域协同创新能力领先;“合芜蚌”试验区的平均能力水平略低于马鞍山,但高于铜陵和芜湖;芜湖与铜陵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相当。合肥、芜湖4市和“合芜蚌”试验区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位居全省领先水平。蚌埠等7市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居全省

5、中等水平,蚌埠在协同创新投入能力方面有相对较强能力蚌埠在协同创新效益方面处于全省较低水平,有待加强改进。3.3型聚类分析3.4协同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合肥协同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一,但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仅排名第四。合肥协同创新能力发展的弱势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三个指标,说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合芜蚌”试验区综合协同创新能力低于合肥,主要原因是蚌埠五个方面的能力均表现不足,不足以支撑“合芜蚌”试验区实现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合肥、芜湖仍旧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4.

6、提升“合芜蚌”试验区协同创新能力建议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自主创新活动中协同创新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要求。“合芜蚌”试验区协同创新能力仍有很大的不足。根据上文评价结果分析,对提升“合芜蚌”实验区协同创新能力有以下几点建议:4.1培育区域协同创新支撑环境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整合、优化三地高校的学科设置和科技资源,加大试验区高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与联动;积极开拓创新的投资渠道,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创新投入体系;完善国际互联网等服务支撑体系。4.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增强协同创新产出能力目前,“合芜蚌”试验区产业发展基本上是以跟踪模

7、仿为主,原创性、自主性产品偏少,蚌埠研发产出能力较弱是导致产出能力处于全省下游的关键,需加强对发明专利申请等的重视管理具体对策有:加快完善市场经济环境,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试验区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研发机构建立。利用合肥、芜湖、蚌埠三市科研优势,推进强化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技术合作,加速高新技术向试验区乃至全省产业的辐射和转化;加强区域性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利用,重点资助在“合芜蚌”试验区注册的科技型企业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建立区域性行业标准与专利数据库,缩短专利初步审查期。4.3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合肥、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是协同创新能力最薄弱环节,应加大高新技术发展力度,具体对策

8、有:开拓政策空间,明确法律地位,在专项法律中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研究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政策和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以及国际化政策和人才政策;实施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如在区域层面建立联合政府采购;淘汰落后技术产品,对采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者给予优惠;建立区域一体化财税环境;将马鞍山、铜陵两市加入试验区,从整体上提升试验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水平。4.4加强产学研结合,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平台重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发挥其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关键作用。具体对策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研发机构与企业联合,围绕战略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

9、产业,建立行业性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区域性产学研合作研究计划,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企业重大装备引进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组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行业工程中心;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构筑产业研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要重点建设: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合肥软件园、合肥市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由合肥市、芜湖市及相关医科大学共建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研究院;蚌埠市玻璃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江淮、奇瑞汽车等企业为龙头,构建先进汽车制造技术研发协作网,建成若干个应用示范点和技术服务中心;依托蚌埠市精细化工产业的龙头企业,将蚌埠建成安徽省、国家中部崛起中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参考文献:1美约瑟夫?熊彼

10、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3-74.2刘凤朝.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1):83-91.3杜宏巍.公司业务单元战略协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楼高翔,曾赛星.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及其评价体系构建J.理论视野,2006(11):128-130.5杜强,贾丽艳.SAS统计分析标准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224-225.基金项目: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0AHST0184)。:袁建明(1956),男,江苏江阴人,大学本科,副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战略管理。郭思炜(1986),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会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