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变化.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287358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的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的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的变化.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的变化摘 要: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它不利于进行有效学习,要求物理教师能有效调整课堂教学,创造出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浅显易懂的课堂设计,让学生能从谈“物”色变转变到喜“物”爱“物”。 关键词:物理学习;课堂设计;教学处理物理在很多人的眼中是非常难学的科目,以至于很多人多会谈“物”色变。对于高中学生虽然是到了高中才进行物理的学习,但往往会自带产生一种思想:物理很难学,我学不好物理,我还是放弃吧!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在学生还未开始学习,已处于心理弱势,在心理暗示自己是学不好物理的、物理是很难学的、我在物理学习的方面没有优势、学习物理没有特长、我的学习不如男生一查学生产生了这样的

2、心理作用,并在这样的各种心理的作用下对其接下来的学习和发展非常不利。那作为物理教师如何才能积极地面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挫败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物理学习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那就要求物理老师要上好物理课、简化物理课、创新物理课;要想能做到以上几点,那就对物理教学有了最基础的几点要求。一、课堂知识全面化课堂学习是所有学习的一个基础,对任何一门学科多至关重要,多有“课上45分钟,课下两小时”之说,也就是说上课即是对知识的浓缩和精华。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的知识,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做以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的内容、知识的连贯性和例题的针对性都要做以充分的准备。在讲课时除了讲到以上内容外,还应对本课中的

3、难点和重点强调指出讲解,对学生在平时中的易错点做以及时纠正。并且上课时注意学生问题的“生成性”,即我们不是为上课而上课,学生才是我们的主角,我们可以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在做题时出现的一些常见性错误和典型性错误,通过学生的自我指正,或者生生之间相互找错误来加深印象,再通过分析讲解对这些问题和疑惑及时解决和纠正。二、课堂设计感知化有人说过听力的感觉是最抽象得,全靠想象,而眼睛的感觉则在这个上面更进一步,让我们加深印象,在所有的感知中能让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是触摸,那将带给人以最真实的感触。但有很多老师因为硬件原因或者因为一些其他原因,将可以做的实验变成了视频来代替,或者直接变成在黑板上做实验,口头做

4、实验,但这种实验留给学生却只能是一个浅皮层的记忆,一方面学生容易忘记,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是纯理论知识,一旦进入实战则漏洞百出,以至于经常会有老师讲,这个问题我教讲了N多遍了你们怎么还犯错,也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一味地报怨学生,而应反思我们的教学有无问题。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应奉行学生能做的我们不做,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学实验都让学生自行参与,自行感知,自行发现问题,自行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只有做到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学习的角色,才能体会到在学习中的乐趣。三、课堂教学多样化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偏重于理论化,作为一门理论性的知识讲解,自然会让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异常的乏味,以至于老师讲得没兴致,学生

5、学得没兴趣。那么,如何才能使一节枯燥的课变得生动,这就要有效地利用我们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物理是一门实际应用性的学科,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很多时候都能让生活中找到技术应用的实例,如何我们在课堂上能多给学生讲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觉得能学以致用,才有助于提升其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原子核的聚变和裂变时,能给学生放一下原子弹爆炸的视频,在教学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不要纯讲理论,可以设计题目让学生求我们如何对铁轨设计有助于提升其安全性,铁轨拐弯时的限速分别为多少?让我们的知识能有用武之地。四、讲题练习生活化物理为何如此之难,因为我们有些老师在物理课时讲得过于高深,听起像专家讲座,学生听得云里雾

6、里,高深难懂。试问:这样的物理课有几个学生会爱听,又有几个学生会觉得好学。在这种课堂不懂的不断积累下,如果再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过程和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我放弃。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注意将问题简单化、生活化。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当物理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而知识的应用又常见于生活,讲题时尽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生活感知相联系,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类比。让学生觉得物理的学习是有用的,是平易尽人的,是贴近生活的。学生通过对生活知识的现积累和感悟再来学习物理,就会觉得知识容易理解,从而产生想学爱学的心理作用。如果物理课都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那么物理的学习也就容易接受,学生也易转变自我心理,从原来的谈“物”色变变为喜“物”爱“物”。(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白象中学)??编辑 薄跃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