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强指数”中的三个指标与内地各省市的状况对比.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8279595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强指数”中的三个指标与内地各省市的状况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克强指数”中的三个指标与内地各省市的状况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强指数”中的三个指标与内地各省市的状况对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强指数”中的三个指标与内地各省市的状况对比一、克强经济学的提出及内涵2013 年 6 月 27 日,巴克莱资本公司三位经济学家黄益平、常建和周乔伊(Joey Chew)提出了“克强经济学”这一概念,旨在描述李克强总理调控经济的方式。 并且提出“克强经济学”三个重要支柱:一是不出台刺激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是去杠杆化;三是结构性改革。 话音刚落,7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却给市场造成下半年将出台刺激政策的预期。“克强经济学”这一概念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例如,英国经济学人则质疑黄益平等人提出的三个重要支柱是否可行; 国家信息中心

2、张茉楠研究员就指出,“克强经济学”就是围绕“市场”、“供给”、“效率”、“公平”四方面实现中国经济的重建等等。笔者认为,如果说把“克强经济学”用来描述调控经济的方式,那么现在为时尚早,毕竟未来经济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经济增长不出下限。 这就意味着,一旦中国经济有硬件着陆的风险,该刺激还得刺激。笔者更愿意把“克强经济学”看做作未来中国调控经济的指导方针,而这一指导方针的核心就是“改革”和“市场化”,即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 2012 年 11 月 21 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而这

3、个改革,在经济领域上就是深化市场化改革。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 因此,坚持市场化改革,必然要求加强法治建设。 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化改革实际上就兼顾了公平、公正与效率。这种预期或说期盼也许可以从李克强的学术背景找到依据。 如果说法律学者更关注正义,经济学者则更关注效率;如果说法律学者更加理想化,那么经济学者更加务实理性。 李克强总理既是北京大学法律专业本科生,又是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在本科阶段,他接受了良好的现代法学教育,甚至还与其他两位同学一起翻译世界法学名着法律的正常程序。在博士阶段,其导师是厉以宁教授,而厉以宁教授作为中国现代经济学的代表性人物,对中国的经济市场化改革发挥

4、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从其专业背景或学术渊源上讲,我们也可以期待李克强总理将把中国经济带向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渐进性的市场化改革。前总理朱镕基和温家宝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市场化进程。 那么李克强总理的市场化改革与其前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从宏观调控方式看,朱镕基和温家宝都属于典型凯恩斯主义者,他们更注重需求管理。而坚定的市场主义者,则更倾向于供给管理。这就意味着,未来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可能不会发生,当然不排除在经济形势较差时出台小规模的、局部的经济刺激。二、当前中国经济所处阶段2010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经济增长率由 2010 年的 10.8%下滑到 2012 年的 7.8%,20

5、13年 1-9 月更是下滑到 7.6%. 如果说上半年经济增长还算稳定的话, 那么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则严峻得多。 麦克斯研究院发布的2013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数据显示: 从 2012 年 10 月 29 日至 2013 年 4 月10 日,被调查的 2013 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 26%,同比 2012 届下降 11 个百分点; 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5%,比 2012 届同期低 12 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为 32%,比 2012 届同期低于 13 个百分点。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是短暂的回调,还是长期趋势的拐点?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判断,是正确判断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关键。 笔者认

6、为,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可以用“四长两短”来概括。 也就是说,当前中国经济, 正处在四个经济长波和两个经济短波的下滑区间或低谷。需要强调一下,这里用的是经济波而不是经济周期,因为经济周期是一种周而复始的经济波,但文中所指的经济波,有些并不存在周而复始的波动。1. 全球经济长周期的衰退和调整阶段首先,从技术革新看,诞生于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带动效应已进入尾声,而新一轮技术革命尚在孕育阶段。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每一次周期性大繁荣都得益于具有爆炸性效应的新技术大规模应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新技术对生产力推动作用逐渐减弱,经济就进入调整阶段,甚至因为大繁荣后期的过度投资造成

7、的产能严重过剩而陷入衰退阶段。 自 18 世纪 70 年代蒸汽机问世以来,世界技术革新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并因此导致世界经济呈现五个经济长周期。 如图 1 所示。 该图表明,当前世界正处于信息技术革命所主导的经济长周期末端,而下一轮技术革新何时诞生尚不明朗,世界经济也因此处于经济长周期调整、衰退阶段。 由此可以判断,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并强劲增长缺乏技术革新的支撑,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将以调整为主。【图1】其次,从世界人口看,适龄劳动力人口(15-64岁)增速不断放缓,老龄人口比例明显上升。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与世界人口结构不无相关。1950 -2010 年 , 世 界 适 龄 劳 动

8、人 口 年 均 增 长 约1.82%. 根据联合国预测,未来世界适龄劳动人口增速将不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适龄劳动力人口增速下降速度要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如图 2 所示。 这种现象势必制约未来全球经济总量的扩张。【图2】2. 经济收敛规律所主导的经济长波的下滑阶段从理论上讲,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经济体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而获得比发达国家更快的经济增长率,这叫后发优势。 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从而影响投资回报;另一方面,随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不断缩小, 发展中国家将不得不逐渐从过去的主要依靠低成

9、本引进技术转向自主研发技术,从而导致技术进步的逐渐放缓。投资增速和技术进步的放缓, 导致了经济增长也不断放缓,这叫做经济收敛。 图 3 关于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和韩国等四个国家 1960 以来 5 年平均增长率与人均 GDP 的关系,直观地反映了这种收敛规律,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增长率趋于下降。 如果从不变价汇率法人均 GDP 看, 当经济增长率下降到 8%以下时,新加坡人均 GDP 约为 1.5 万美元,以色列和日本的人均 GDP 约为 1 万美元,韩国人均 GDP 约为 8 千美元。如果从不变价购买力平价法人均 GDP 看,当经济增长率下降到 8%以下时,新加坡的人均 GDP 约为2.5

10、 万美元, 日本和韩国的人均 GDP 约为 1.5 万美元,以色列的人均 GDP 约为 1 万美元。但如果从持续的时间看, 上述四国家都能实现连续 30 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 30 多年高速发展,年均增长近 10%, 创造了世界经济史奇迹。 中国按2000 年美元不变价计,人均 GDP 还不足 4000 美元;按 PWT 的购买力平价算,也不足 8000 美元,如果以上述四国为坐标,中国或许还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经济收敛规律将不可躲避。【图3-4】3. WTO 效应主导的经济长波的拖尾阶段2001 年底,中国加了 WTO. 加入 WTO,

11、对中国经济推动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出口关税的降低和国际市场的扩大,而且更为重要的,它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为中国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2002-2012 年,中国出口年均增速为 20.4%, 比 1991-2001 年年均增速快 6.2个百分点, 成为推动中国 10 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源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出口规模的成长,WTO 效应逐渐减弱,中国出口增速已呈下降趋势,对中国经济拉动效应也渐减弱,使 WTO 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呈一条拖尾的经济长波。4. 政治周期所主导的经济长波的上升阶段政治和经济总是分不开的,经济影响政治,反过来,政治

12、也会影响经济。 周黎安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政治的换届有非常明显的关系, 过去 3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基本上就是 3 字头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也都会加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3字头是政府换届年。 新领导上台,总要树政绩,而加大固定投资无疑能起到立竿见影之效果。 投资加快几年之后,经济慢慢过热,到下一个周期被迫收缩,导致到了 8、9 字头的年份经济就出现下滑。 由此可见,中国政治周期,大约是 10 年时间,如图 5 所示。2013 年是中国政府换届之年,根据这一理论,中国经济现在处于新的政治经济周期爬升阶段的初期。【图5】5. 金融危机引致的经济短波的低谷阶段虽然离次贷危机的爆发已

13、经过去了 6 年,但是次贷危机余震不断。 现在欧盟还在欧债危机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美国经济表现稍为好些,但复苏之路仍显漫长。 当然,如果没有重大变故,美国和欧盟经济将逐渐走稳。 因此,当前世界应该处于缓慢的调整或复苏阶段。而中国的出口,超过 1/3 出口到美国和欧盟,加上香港转口的,那么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的就超过 4成。 因此,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 在 2002-2007 年, 中国出口增长都超过 20%,2008 年突然跌到 17.2%,2009 年则大幅下降 16%.2013年 1-6 月累计出口同比增长下降到 10.4%. 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如果外需没有改善

14、,经济增长表现就不会走强。6. 四万亿元财政刺激引致经济短波的拖尾阶段2008 年 11 月,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突然冲击,中国实施 4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各地为了抢分这块蛋糕,纷纷推出大项目建设,计划投资高达几十万亿。毫无疑问,4 万亿经济刺激对于中国保持平稳较快经济增长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在 2009 年1 季度经济触底之后,经济连续加快增长,使中国较快地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 但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拉动效应越来越小。 例如,在 2010 年 1季度同比经济增长率达到最高点之后,中国季度同比经济增长率就持续下滑,现在正处于这种下滑阶段的拖尾。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

15、增长模式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创下了世界经济史的奇迹,那么这奇迹哪里来的呢?很多人对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有人认为是财政分权,有人认为是出口,有人认为是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也有有人认为是城镇化。笔者认为,像出口、投资或城镇化,都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这些都是外因,它们是因应中国内因变化而变化的。 中国的内因有两个,一是市场化改革最为关键;二是人口红利,强化了中国市场化对增长的效应,而财政分权,实际上依附于市场化改革之中。1. 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是一个高度封闭的计划经济国家。 在这个经济体制中,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来完成,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严重扭曲资源的配置,整个经济系统效率低下。 市场化的根本,就是资源的自由配置,不仅在国内自由流动,也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这就激活了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激活了劳动者的创业创新创造热情,释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使中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外,市场化为中国企业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市场化所带来的城镇化推动着国内消费的不断升级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