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打造灵动数学课堂.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277490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学后教”打造灵动数学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先学后教”打造灵动数学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学后教”打造灵动数学课堂.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学后教”,打造灵动数学课堂“先学后教”这种教学形式是目前出现的新型教学,受到老师们普遍关注。“先学”是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它前置于“课堂教学”,且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后教”主要提倡教师走下讲台,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角色转变,教师由主动变为被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师成为参与者加入到学生学习中,服务学生的学习。 一、给学生“先学”提前做课堂设置“先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这种积极主动思考并不是简单的预习,它为课堂设置的前置性“先学卡”,主要作用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思考,它有别于提前看书,或者是简单预习设计,且不能让书本有限的答案局限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例

2、如,教师设置“先学卡”的内容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关知识:(1)按角进行分类的三角形有()个,分别是_。(2)测量:测量各个三角板的度数,度数总和是_,列出相应的算式。主动思考:猜测:180度是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吗?实践:画出各个类型的三角形进行逐一测量,并剪出三角形。验证过程为:我自主验证的过程为:_发现的问题:_未能解决的问题:_经过课前的实践,学生可以自主的认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经过多种途径计算得出结论,所有的探索过程都在小组中研究完成。然后对结果和发现的问题通过研究,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来汇报。各组在课堂上的交流非常精彩:“老师,我们组在实际测量中发现比180度大,这是为什么呢?”

3、“我们组把三角形的角全部剪下来,拼接后没有成为180度,不过拼接的不太严密。”这是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发现的真实问题,这些问题也困扰着他们。根据课前设置的先学卡,教师可以给学生反馈信息,解决学生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使学生认识到出现问题的原因,例如工具精准度的问题、操作环节中的问题等都会产生不同研究结果。只有人的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得到关注,才能有效的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设置先学卡过程中,要细化和书面化例题,进而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在逐步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去思考问题。先学卡所创设的各个支点要发挥其辐射作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先学涉及的内容可以是基础性问题;也可以是与课堂有关

4、的资料;或者是与新知识相关的旧内容,能够获得解决新知识的途径,解决新知识产生的问题。一些突出的学生可以对新知识提出质疑,有的可以自己总结学习策略,经过这种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先学”的作用下,使课堂更加活泛,让学生的学习、思考等更有价值。二、先学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后教”1.获取信息后开始积极互动。“先学卡”经过学生完成以后,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思维状态,根据先学卡的内容可以很好的捕捉学生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判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与学生交流,并且把这些有价值的资料作为师生之间彼此沟通的资源。例如,除数这部分教学内容,在先学卡上设置问题情景习题:二年级学生去野炊,4个班级购买汽水412瓶,请问平

5、均一个班大约有多少汽水?问题产生以后,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以下答案:4124100(瓶);4124=103(瓶);4124=103,103大约是100瓶;4124=13(瓶)。在课堂上,可以写下这写解法,老师不要在此刻做评价,然后可以提问,“你认为的算法是哪一种?”让学生对照这些解法进行讨论,分组做出论述,详细分析产生的每一种思维,体现教学的主题,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除数的作用和意义。经过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思考独立,形成群体讨论的氛围,然后真正的理解所学知识,此过程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先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时,所关注的不仅是正确节结果,还需着重把握好学生的错误资源;结果需要分析,更重

6、要的是让学生的整个思维过程得到展现。这就需要收集先学卡的各种信息,只有收集到信息资源才能落实各项教学活动,进而启发点拨学生的真实需求和状态,教学也能实际的贴近学生,也能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发展。2.通过互动交流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学习,同学们还有困难和疑惑吗?”这一环节是在先学卡的最后部分,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需要进行针对性讲解。虽然在此过程中获得的问题比较零散,没有顺序,但经过我们进行整理分析,这些疑问都是全新的教学资源。例如,分米和毫米这一教学内容,在二年级教学中收集的问题有:“分米作为长度单位,可以用在哪些物体的长度上?分米换算成毫米应该怎么算?”“长度单位来源于哪

7、里?毫米和分米产生的原因?”“公里和米是什么关系?还有哪些能表示长度单位?长度单位的种类有哪些?具体应用什么工具?”这些问题在学生思考过程中都会顺其自然的产生。已经形成的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介入,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形成互动交流的氛围,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所有难题在轻松的氛围下得到解决。对于产生的争议和一些个性见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这样可以进一步使知识得到升华。最后让学习成为一个共同体,且在动态过程中成立。进而获得知识内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活动更大提升,最终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行回答,也就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傣族泼水节的意义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询问

8、学生傣族人民会利用什么样的方式庆祝泼水节。学生就能够根据教师的提问展开联想,结合课文中的内容想象泼水节时傣族人民欢庆的盛况,感受到这一个著名节日的节日气氛。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进入到泼水节的情景中就在小学语文教材的支撑下感受到少数民族节日的魅力,使学生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足够的快乐,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突出语文学科的生动趣味性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部分教师虽然有意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小学生的人生阅历相对较浅,其认知能力和联想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就导致教师很难通过教材、粉笔和黑板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具体的想象,无法让学生进入到生动具体的情景中

9、。此时,教师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工作。换言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进一步突出语文学科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有效避免学生人生阅历和认知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大部分学生没有游历过西沙群岛,甚至脑海中连岛屿的概念都并不清晰。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很难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师的讲解在脑海中建立直观具体的形象,也就很难真正感受到教材中描述的美丽风光。换言之,纵使在这篇课文中利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描绘,但描绘的景色对于学生而言都是虚无与空洞的,无法让学生进行感受与领悟,导致学生难以对小学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开展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

10、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将课文中文字性的描述转变为图片或音像,这就能够让学生直接观察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在多媒体教学法的有力支撑下,学生就可以深刻感受到语文学科中丰富性的内容,进而对小学语文学生产生足够的兴趣。四、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提升,并获得更大的乐趣。因此,教师可以灵活选择自主探究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例如,在亡羊补牢这一课的

11、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择小组合作交流法开展教学。首先,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条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探究这篇寓言的真实含义,并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其次,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与探究,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教师针对学生交流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不足点,同时肯定学生的付出与收获。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课堂的活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吸收与借鉴他人的思维角度和学习方法。基于此,学生不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更有效的完成了基本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激烈的交流中感受到交流与团队合作的乐趣,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

12、动,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五、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情感与此同时,针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师应该将写作教学回归本源,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教学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将写作上升为精神劳动。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为主要教学目的,通常要求学生按照优秀的范文进行仿写,使得写作成为一种机械、枯燥的体力劳动。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在写作中获得乐趣,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回归本源,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让作文成为学生抒发感情的途径,让学生从被动的写作转变为主动的写作,进而爱上写作,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

13、例如,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以沉默的爱为题开展写作教学。首先,教师要避免学生通过阅读范文来寻找写作教材,而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与积累。学生可以将父爱当作沉默的爱,也可以将大树对小草的爱当作沉默的爱。这就是在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想法。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要有真情实感。在此过程中,写作就真正成为一种精神劳动,就逐步成为学生抒发感情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生将逐步爱上写作,并对语文学科产生足够的兴趣。六、正确运用教学评价最后,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教学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地说,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

14、挥罗森塔尔效应,要利用正面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期待与暗示,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动力与激情。具体地说,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付出与收获,要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赞赏与表扬。同时,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也不能当众对其进行责备与审问,避免打击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信心。反之,教师要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认可与肯定。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与关注,才能重新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并对教师产生信赖与亲近之感,进而对小学语文学科产生足够的兴趣。总的来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应该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与交流,提出更行之有效的对策,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进一步建设。参考文献1冯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09).2冯丽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2,(27).3徐洪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