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_教育教学论文.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277356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定教”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_教育教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学定教”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_教育教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定教”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_教育教学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学定教”,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_教育教学论文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心理特征,精确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还要注重教师自身引领与指导作用的发挥与体现,渗透学习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与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以及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以学定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活动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充分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正确利用“以学定教”教学模式,让小学语文课堂

2、教学更精彩。一、定准学情,“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无论教师的教学计划多么完美,但都只是预设而已。“以学定教”的方式是依据学生已有经验与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例如,在执教青蛙看海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发问等心理特征,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底之蛙的成语吗?你们对青蛙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与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对“青蛙”的特征有一个大致了解。紧接着,教师可以通过“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只特别的青蛙,看看它的故事”激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其提出疑问,如“为什么说这是一种

3、特别的青蛙?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特别?”然后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自主思考,与同学交流,或与老师讨论,通过逐步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二、注重差异,因材施教小学生在情商、智商诸多方面难免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与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并积极引导,关注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及认知能力,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挖掘学生的独特之处,发展他们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充

4、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例如,在教学登鹳雀楼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这首诗细细品读,让他们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感受。然后,利用学生特长,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古诗所勾勒出的画面,让擅长绘画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对这首诗的理解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创作,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与绘画创作中感受到黄河奔流远去,眼前仿佛出现了它注入大海的雄伟景象,这样将学生的直观视觉感受与抽象思维紧密结合,加深他们对这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与体会。这种教学方式能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不同学生

5、之间的个性差异,做到了因材施教,有益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三、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思想上进行一个碰撞与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例如,在执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分小组进行角色朗读与扮演,并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理解乌鸦上当受骗的经过与原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在旁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法理,这种“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缩小师生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总而言之,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是进行“以学定教”的根本与前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以学定教”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也有益于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参考文献:1刘毓波.“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5,(8):4748.2程 丽.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J. 小学教学参考,2012,(25):34.(:江苏省沭阳县扎下中心小学) 版权归原杂志和所有,第一论文网DYLW.NET摘录自教师,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仅供学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