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8268471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DF 页数:85 大小:84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pdf(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 21 世纪的课程改革浪潮。这次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其共性是“整个 教育内容为适应社会科技文化进步和劳动世界需要而演变”。其共同 特点是加强道德、 情感和劳动技术教育, 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 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为整体课程设计中的内 容。我国是从 1984 年 4 月才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教育”这个课 程名称。 虽然世界各国设置劳动技术课程的名称和内涵各不相同,但大都 包括劳 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只是教育的重心侧重不同而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

2、发展, 世界各国劳动技术教育的核心也越来 越趋于一致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技术素养教育的提出, 不仅在 内涵上包融了最初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层面上的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 更是在外延上进行了拓展。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 劳动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劳动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了 社会的发展水平。 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 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 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 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与维修等一系列 劳动

3、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 作,增强技术意识, 提高劳动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具有如下 特征: 实践性 。 任何技术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情意和态度的获得都 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 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 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 直接经验, 提高运用能力 。 综合性 。 劳动技术是一门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的综合课 程,它涉及 生活、工农业生产的 众多领域,还融合了社会、经济、法 律、伦理、 环境等内容。他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 学科的知识, 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 创

4、造性 。 劳动技术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应用、 发明创造等 空间的课程,有利于唤醒、开掘、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课程理念 劳动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根本使命是全面提 高未来国民的基本劳动技术素养,培养具有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实 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劳动技术课程应体现以下基本理念: (1)提高技术素养,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劳动技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 在技术教育过程中,用、综合“科学”与“社会” (STS)的教育观 念,引导学生认识技术本质、作用和价值,使学生在实际体验和实践 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意识,注重

5、培养学生劳动观念 和适应社会的 生存、合作等现代意识, 为适应未来社会和终身发展要 求奠定基础。 (2)以基本知识、技能为基点,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劳动技术课程以构建起一个劳动教育为引导、以技术教育为主 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方法为基点的学科新体系。课程 内容以手工技术向现代技术发展为线索,让学生在这些领域掌握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视对技术的深刻理解, 加强信息技术和现代技术 的内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设置基础性、拓展性、研 究性的内容。使课程具有弹性和可选择性。 (3)重视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技术是人们用来改造自然界以适应自己的需要的手段,技

6、术存在 于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 涉及设计与制造、 能源与动力、农业与生物、 电子电工、日用生活等技术领域。 着重于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 践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形成一定的与技术 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伦理意识、审 美意识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4)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开发创造潜能。 劳动技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 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树立技术意识,激发学生 的创造欲望。 通过设计一个项目,完成一件制作,满足一种需求,解 决一个问题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需求调查、方案设计、材料选择、工 具使用、

7、作品评估修改等过程,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 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 究能力和敢于创新、 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 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 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 (5)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操作 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注重学生多方位 变 化和发展, 重视个性的形成 。从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及评价的行为主 体等各方面进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 完善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促进 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3设计思路 (

8、1)学科课程标准的结构 (2) 课程标准结构的简要说明 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的设计, 贯彻以学生主体性学习为主线的 基本思路。 在课程总体目标引导下,分小学、初中、高中三阶段,分层 导言 课程定位 课程理念 设计思路 课程性质、地位、作用 课程目标 内容与要求 实施建议 (意见) 总目标 阶段目标 基础型课程部分 拓展型课程部分 研究(探究)型 课程部分 教材编写 教学过程 学习训练 学习评价 学科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的一些基本设想及课程标准结构的简要说明 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内容主题,学习水平,活动建议 内容主题,学习水平,活动建议 课程说明,内容设计,案例举萃 关

9、于落实目标、精选内容、内容组织、重视实践体验 过程、加强应用、多样化呈现方式的意见 保障措施 体现学科特点, 结合学习内容, 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 突出学生主体性、主动性 设计原则和改革的主要方面 针对学科特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学业评价,提供多 种评价方式,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具有学科特点的设备设施,学科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 其他需要保障的条件 递进,实现课程目标。 在认知领域,分“初步了解” 、 “知道”两级水平。“初步了 解”指技术知识的常识性了解或识记,能辨识工具仪器、材料、图形 等; “知道”指明了技术知识的含意,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技术知识 的内涵,并能指导操作实践。 在技能领域,

10、分“初步学会”、 “学会” (或“会” )两级水平。 “初步学会”指依据教师语言示范、文字、图像语言等的引导,进行 操作,并逐步能独立操作; “学会”指能独立完成操作,并能达到规 定的技术要求。 在情意领域,分“接受或认识” , 、 “养成或形成”两级水平。 “接受或认识”指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在思想上能引起共鸣,在行为 上能有接受的意愿;“养成或形成”指养成正确的思想情感,形成良 好的习惯和品质。 课程设置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的内容,其中基础性内容 是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体现了现阶段劳动技术教育在 内容上的结构性和方向性, 是主要学习内容。 拓展性内容在广度和深 度上均有一定的发

11、展, 同时对实施条件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是为各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而提供的选择性内容,可替代部分基础性内容。 为了保障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强师资、设备、 材料等的管理和整体优化。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的总目标是“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 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描述。 (1)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有关材料、工具的基础知识;学会加工、 制作、表达的基本技能;认识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了解技术的 一些基本要素和核心概念。 (2)使学生了解 技术活动的一般 过程;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 提高解

12、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使学生接受劳动观念和创新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劳动 行为习惯;形成乐于交流、 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 神; 激发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阶段目标 小学 小学作为技术素养形成的启蒙阶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基础技能及基本的操作规范。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身边常见事物的基本技术内容及制作的简单加工方法 了解若干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加工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初步学会 根据设想选择材料 能正确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手工工具,并能合理的选择工 具 能识读一些简单的图样,并利用工具安全、有效地对材料进行 加工 (2)过程与方法 从

13、某些熟悉的环境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及调查的结果,产生 技术需求 通过对各种想法的选择制订出一个设计草案并能给出选择的 理由 通过语言、文字或简单的图示对设想或作品进行描述或介绍 根据设想及使用情况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估并能倾听他人的 意见与建议 (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工具、节约材料的习惯 形成对技术问题的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养成诚实、负责、进取、热 爱生活的精神品质 养成不怕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 初中 该阶段对小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着重于培 养基本的技术素养,着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常见材料的特

14、性,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施对常见材 料进行简易加工。 掌握简易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步骤,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 简单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制作。 在使用和改良技术作品、进行技术实践的过程中能作出多方 面的有一定根据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发现需求,确定设计要求,构思方案,并能用文字 或图样表达示意图。 初步学会发现和提出技术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原来 的设计。 (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 深化劳动体验, 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养成勤俭、负责、守纪的劳动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关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形成持续而稳定的 技术学习兴趣,具有较强的技术意

15、识和创新意识 。 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格与态度,能够安全而负责 地参加技术活动, 具有初步的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 与能力。 高中 该阶段着重于发展学生对技术的深刻理解,着重于培养在现实环 境下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技术工具并能应用自 身的技术素养解决客观世界的实际问题。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生活、生产中常见材料的特性和用途,能从质量、效益、 环保等多角度分析比较,选用合适的材料。 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和简单的技术设备,了解一些比较先进 的现代工具、设备。 能够依据技术图样、安排工艺,完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 品制作。 知道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设计、加工与

16、制作、检测与使用、 评价与改进。 了解技术的 多元因素 : “系统”、 “资源”(包括工具和机器、 材料、信息、能源、资本、时间和人力等) 、 “制约条件”、 “优化和权 衡” 、 “过程” 、 “控制” 。 (2)过程与方法 在技术活动中,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运用合理的技术 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交流和评价,发展高级思维。 能够依据技术图样,使用工具设备,安排工艺,进行实际加 工和装配,完成作品制作任务。 能够根据技术要求,通过调查分析需求,并根据需求运用一 定的技术原理和方法进行技术设计活动,提出设计方案, 用图样和文 字正确表达设计意图, 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反馈,修正和优化设 计方案。 (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联系科学与社会,认识到技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意 义。 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关注国内外技术的新 发展、新成果。 树立尊重技术、尊重技术人才的价值观,为进入一个技术世 界做好准备。 增强劳动观念,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合作意识、质量意识、经 济意识、环保意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