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8268039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pdf(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9 页) 2012 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一)(陕西) 一、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9-10 题 越调 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 司马泪痕多。 越调 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 问何日是归年。 9请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的思想情感。(5 分) 10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6 分) 9 (5 分)前一首抒发了对王朝兴废的悲哀和孤独之情。诗歌连用“南朝旧曲”“司马泪痕”

2、两个典故,抒 发了深切的王朝兴亡之悲;(3 分) ;后一首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诗人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 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寂,用“何日是归年”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2 分) 10 ( 6 分)都是以乐景衬悲情(2 分) 。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自己)的孤独悲哀之 情( 2 分) ;后一首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2 分) 越调 小桃红杨果赏析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 曲,司马泪痕多。 小桃红:越调中常用曲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余的都叫“调” ,故称调子为宫调。隋、唐的燕 第 2 页

3、(共 9 页) 乐本有二十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仅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 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等十二种。 采莲歌:梁武帝作乐府江南弄七曲,其中一贡名采莲曲,后代仿作者颇多。这里泛指我国 南方地区妇女采莲时唱的歌曲。 兰舟:用木兰做的船。晕里泛指装饰美的小船。南朝旧曲: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曲, 旧时一向被认为是亡国之音。唐人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司马泪痕 多:唐代白居易于元和年间,被贬为江州司马,作琵琶行以自况,结句说:“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 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鉴赏】:杨果是由金入元的诗

4、人,金亡以后五年才出来做官。虽在元朝任职,然而元初统治者对汉 族知识分子一直是歧视压制的,即便是作了官的汉人,也比同级的蒙古人要卑微。他是许多经历了改朝换 代的恋旧文人之一,对于亡国之痛,一直不能忘怀。既无指望恢复故国,又不满当时的境遇,家国兴亡的 感慨,抑郁不得志的悲叹常常涌上他的心头。 他羁旅在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在江南水乡常有这样的风景: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作为航道的江河 流到某一处,水面突然开阔,近岸的所在水流平缓。于是人们种上莲荷陵藕,野鸭鸳鸯之类的水禽也在此 栖宿。 早晨时,他看到江南水乡的恬美情景。碧澄的湖面上一叶载着采莲女的小舟,从杨柳岸边荡了过去。 一群采莲姑娘哼唱着轻快的小

5、调,天真活泼的歌声飘荡在江南水乡的江面上。江南景色宜人,采莲女天真 活泼的歌声,让人心情愉悦舒适。小船驶入莲花丛深处,碧水盈盈,水光倩影,如入仙境。日暮舟满, 莲歌唱和,采莲女荡起船桨,驶向归途;夕阳笼罩下,一对对已入梦乡的鸳鸯隐于莲叶丛中,采莲姑娘的 歌声惊起了惊破了莲叶间对对鸳鸯的美梦。被惊起的鸳鸯又激起采莲女们更开怀的笑。舟上是一片欢声笑 语,采莲女是如此意趣盎然,兴高采烈,互唱互和,打破了夜深的寂静,这就充满了诗的韵味,就是一幅 有声有色的江南水乡画。但是她们的歌声笑声在当时的杨果听来竟是那样伤感。与莲荷丛中采莲女相对照 的,他自己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一边是欢歌笑语,一边是独卧江楼,感

6、到冷清孤寂。由鸳鸯美梦的惊破, 联想到自己与故国的分离,独处一方。这种孤寂,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不禁心绪不宁、愁情满怀,在 江楼上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睡了,内心的骚动烦躁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对采莲女歌声的不满。睹物思人, 无名的烦恼骚动发泄到采莲女的歌声上以后,不禁怅然叹道:“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 然而入夜,随着江乡沉寂的增重,独卧江楼的杨果越来越意识到客愁的苏醒与压迫。偏偏此时,作为 航道的江面又传来了阵阵采莲女们唱和的采莲歌声。歌女唱着南朝旧曲,歌声又是那样凄切,引起诗人思 怀故国之情。他深深感到伤心,希望歌女不要唱那南朝旧曲。怕听了后会流泪不止。亡国的悲哀,思旧之 情怀,不由得使杨果

7、想起了玉树后庭花那首亡国之曲。南朝旧曲就是指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的 乐曲玉树后庭花 。陈后主沉湎于声色,因而亡国。后来这支曲子遂成亡国之音。 第 3 页(共 9 页) 江南水乡的本地女子夜间是不会轻易抛头露面的,所以设想她们是江上的商女。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宪 宗元和年间被贬为江州司马。一次浔阳江头送客,白居易听了一位商人之妇弹琵琶并诉说了她的不幸后, 联系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感斯人言”而“始觉有迁谪意”,乃作长诗琵琶行,倾诉他同情、感伤 的胸怀。此情此景就像当时唐代诗人白居易听到琵琶女哀怨的音乐与故事的情景,使杨果想起了白居易去 国怀乡的眼泪,产生了一种犹如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忽闻江上琵琶声

8、”的伤心感觉,不由得兴起了“同是 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而流泪。他个人悲欢离合的愁思已升华到了亡国的悲哀。因此他化用琵琶行结句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以自喻。此时自己的心境,又能比当年的江州司马好多少呢?教人 如何不“泪痕多”呢?赏析:这首曲子写的是作者听到采莲姑娘们唱歌引发的感触,抒发了作者对家国兴 亡的感伤。 开篇三句,作者落笔便勾勒了一幅欢快的“采莲图”,清楚地交代了时间、人物、环境,营造了欢乐 的氛围。“和”,即相互对唱,一唱一和显示出欢乐和热闹。湖上兰舟,舟上姑娘,美景与美人相互映照, 从听觉写到视觉。“过”字的运用使这幅图画活了,给人流动的美感。“夜如何”,笔锋一转,抒发伤

9、感 之情。 仅一个“独”字,便将读者从那热烈的气氛中拉了出来。独卧江楼与梦中鸳鸯双宿的景象形成对比, 而梦醒后的感伤,又与采莲女无忧无虑的歌唱形成另一层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江楼上人儿的冷清孤寂、 愁情满怀。采莲女唱的“南朝旧曲”触发了作者心中的亡国之痛和对故国哀悼之情,一语道出了作者忧 伤的原因。家国兴亡的感概,抑郁不得志的悲叹一起涌上心头,使作者“泪痕多”。全曲表现了作者对 美梦短暂的遗憾和对现实生活的深沉痛苦。 这首小令最显著的艺术手法就是映衬,用欢乐场景来映衬伤感之情,外在自然和谐与主观情感的触动 结和在一起,以静写动,动得感人。情感的抒发层层深入,其哀更烈,其悲更切。曲子篇幅虽短,表达

10、的 感情却很丰富,通俗流丽,自然婉转,韵致无穷。 越调 平湖乐王恽赏析 王恽为元好问弟子,为文不蹈袭前人,独步当时,其书法遒婉。 作者以白描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采莲人怀念故乡之情思。前段写他乡之美,但“终非吾土”,点出 归意。景色写得愈美,愈能反衬思乡之烈,归心之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 题。 螺川早发 王猷定 ( 清)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第 4 页(共 9 页)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螺川即螺山, 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8. 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作者不写自己

11、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 写的好处。(6 分) 9. 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5 分) 8. “孤亭”形象地勾画出螺山之形,补写了螺川近看似螺,远看似亭的山势特点。 将螺山人格化,通过写螺山的孤独来写诗人的离情,更能突出诗人的孤寂情感。 “亭”能令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为诗人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 情。(6 分) 9. 示例: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早行的孤寂之情以及对螺山的依恋之情融入“月”“秋 山”“残星”“孤亭”等意象中,使得诗歌的情感真挚而感人。 虚实相生。如颔联写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

12、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那划动的短棹似乎 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的、浮动的,虚实相 生,扩大了诗歌的意境,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5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 题。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8. 戏问花门酒家翁勾画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请做分析。(5 分) 第 5 页(共 9 页) 9. 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你能另举几句具有这样特点的诗句吗?(6 分) 8、画面 : 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

13、老人安然沽酒待客,自己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驻足沽酒的场景。 心情:作者小驻片刻,借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表现了他欣赏、享受这动人的春光与美好的人情之 美的愉悦与欢欣。 9、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明白如话; 结合诗句解说;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 富有平实中见奇峭的韵味,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课外举例: 白居易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杜甫客至“肯 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等 四、诗歌阅读。 (12

14、 分) 8、阅读这首宋诗,完成以下题目。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写了_、树阴、 _、_四种景物,并用_、爱、 _、 _四个动词,把 四中景物刻画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_的美丽景色。 (分) (2) “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_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3 分) (3)第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 第 6 页(共 9 页) 8、 (1)细流、小荷、蜻蜓;惜、露、立;小池风物(2)小荷含苞欲放 (3)拟人,惜和爱充分写出小池初夏的美丽。 五、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15、歌,然后完成8 9 题。 【商调】梧叶儿春日郊行 张可久 长空雁,老树鸦,离思满烟沙。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疏陶令家,春脉脉武陵花。何处游人驻马? 8. “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疏陶令家,春脉脉武陵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 简要叙述。(5 分) 9. 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出两种并简要分析。(6 分) 8. 描绘了一幅万物披绿、柳条依依摇摆、百花盛开的春意盎然的画面。( 3 分)主要由柳条、桃花构成。(2 分) 9. 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 ,通过描写春天繁花似锦、盎然生机来反衬主人公愁思满怀(思乡之情)。 (3 分) 用典,“陶令家”“武陵花”分别运用了陶渊明

16、的五柳先生传及桃花源记的典故来描写春天美 好的景色。(3 分) 六、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第 7 页(共 9 页)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词后题目。 六幺令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 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李纲(1083-1140 )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 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玉树,指玉树后庭花, 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8词的上片,诗人为了凸显“六代兴亡如梦”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 词句作简要分析。 (6 分) 9词的下片提到了“渔翁”的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并说明诗人写到这一形象的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