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的色彩与彩色摄影6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8266866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中的色彩与彩色摄影6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摄影中的色彩与彩色摄影6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摄影中的色彩与彩色摄影6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摄影中的色彩与彩色摄影6幻灯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摄影中的色彩与彩色摄影6幻灯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中的色彩与彩色摄影6幻灯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中的色彩与彩色摄影6幻灯片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影基础知识,南京师范大学:魏泰祥,第六章 色彩与彩色摄影,第一节 色彩知识,色彩名词解释,(1)VR是指美国柯达公司采用彩色感光乳剂技术的英文缩写,如柯达VR100。 (2)HR是指日本富士公司采用彩色感光乳剂技术的英文缩写,如富士HR400。 (3)SR是指日本柯尼卡公司采用彩色感光乳剂技术的英文缩写,如柯尼卡SR200。,第一节 色彩知识,色彩名词解释,(4)加色法是指运用光的三原色原理,以不同的比例加合在滤光片上所取得的各种彩色影像的工艺原理。 (5)原色光是指光谱中的红、绿、蓝三种色光,这三种光经等量混合即是白光。 (6)补色光是指在色光混合中,两种色光相加,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

2、这两种色光即互为补光。,第一节 色彩知识,色彩名词解释,(8)彩色胶片曝光后,经过显影、漂定出现的是染料影像。 (9)使用彩色负片,不加任何附加镜,在晴天不同时间拍摄白颜色的墙,它在正像上的颜色变化是:日出时拍白墙,正片的颜色是红色的;日出半小时后拍白墙,正片的颜色是黄色的;上午九时前后拍白墙,正片的颜色是灰色的;中午时拍白墙,正片的颜色是白色的。,第一节 色彩知识,色彩名词解释,(10)色罩(马斯克) 从理论上讲,彩色片上的每一层乳剂膜分别形成的染料应是纯度很高的黄、品红、青。事实上,彩色负片上所形成的三层染料的纯度质量,都不能达到这一理论上的要求,特别是中层品红染料在曝光过程中吸收到绿色光

3、外,还吸收了部分的蓝色光,使负片的影像带有黄色;下层的青色染料,除了吸收红色光外,还吸收了部分的蓝光和绿光,使负片的影像偏红;这种现象破坏了彩色负片整体的色彩平衡。,第一节 色彩知识,色彩名词解释,为了纠正这个缺陷,在感红层的乳剂中增加了能生成黄色色罩的成色剂,在青色乳剂层中增加了橙红色的成色剂。这些外加的成色剂在曝光部分显影后一般不产生色,而没有曝光的部分则经显影后形成色罩。这样,在整个负片的曝光显影中都有了同一种偏色,这就是色罩,又叫马斯克效应,拉丁文意即“蒙罩”、“假面具”的意思。 在彩色负片的印相过程中,通过滤光片的校正,将两种相似的偏色同时除去,就能取得理想的色彩平衡效果。,第一节

4、色彩知识,色彩名词解释,(11)色温 色温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常用绝对温标K来表示在色温高的光源中,所含的蓝色光成分多于红色光;在色温低的光源中,则相反。 对某一个固定的地点来说,自然光在一天中所呈现出来的色温也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来说,早上和晚上色温比较低,而中午前后则色温比较高。所以,早晚拍摄的照片总是带有部分的红色;而中午拍摄出来的照片颜色则易偏蓝。,第一节 色彩知识,各种电磁波分布示意,第一节 色彩知识,人眼看到客观世界的三个决定条件: 光的存在; 物质表面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特性;视觉器官人眼对色彩的感觉和反射机能。,三个决定条件,第一节 色彩知识,光物体眼脑成像视觉联想 光:是放射

5、能中可以被人感觉到的部分,也称为可见光。 物体:指被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对象,它对光的一部分有选择性吸收、反射与透过。而其他色光则反射到人眼的视网膜上。,色彩形成的视觉过程,第一节 色彩知识,眼:即依靠光能观测对象的形状、距离、强度,以及主波长(色相)。人眼看物主要依靠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感觉物体的颜色、形状)和杆体细胞(感觉物体的明暗变化和质感),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的感光质受到反射光的刺激,反射光刺激的强弱程度不同,对大脑神经中枢刺激不同。,色彩形成的视觉过程,第一节 色彩知识,脑:空间色彩形象是由两眼感知,并被转换为脉冲,通过视神经,经过转换中心被导向视觉中枢。 成像视觉:所有被转换的信息,并

6、非像图画一样的效果,而是视神经的信号。 联想:视觉信息的色与形之间的相互协调,经过神经脉冲对形式作出种种转换,形成人们“视觉”世界的完美性。,色彩形成的视觉过程,第一节 色彩知识,三原色和三补色,摄影光学理论中,人们把可见光七种不同波长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划分为三种主要色光: 400500毫微米为蓝色光(包括紫、蓝、青三色光);500600毫微米为绿色光(包括黄、绿两种色光);600700毫微米为红色光(包括橙、红两种色光)。,(1)三原色,第一节 色彩知识,三原色和三补色,红、绿、蓝三种颜色是可见光光谱中的三种基本颜色,这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可以构成无数的色彩,因此人们把红、绿、蓝三

7、种颜色称为三原色。 用三原色滤色片制作彩色照片的方法叫加色法。,第一节 色彩知识,三原色和三补色,(2)三补色 红色光与绿色光混合的部分为黄色光;红色光与蓝色光混合的部分为品红色光;绿色光与蓝色光混合的部分为青色光;红色、绿色、蓝色共同交叉混合的部分为白光。,第一节 色彩知识,由此可以看出黄、品红和青三种颜色为三原色的补色,即三补色。 而用黄、品红和青三补色制作的滤色片,在彩色照片制作中进行校正偏色的方法被成为减色法。,三原色和三补色,第一节 色彩知识,(3)三原色和三补色的互补关系。,三原色和三补色,第一节 色彩知识,(1)与原色相对的是它的补色,三原色和三补色,青是红的补色,黄是蓝的补色,

8、品红是绿的补色,第一节 色彩知识,(2)两种原色中间夹的是一种补色,这种补色是第三种原色的补色,三原色和三补色,红+绿=黄 黄是蓝的补色,红+蓝=品红 品红是绿的补色,绿+蓝+青 青是红的补色,第一节 色彩知识,(3)两种补色中间夹的是一种原色,这种原色是第三种补色的原色,三原色和三补色,黄+品红=红 红是青的原色,黄+青=绿 绿是品红的原色,品红+青=蓝 蓝是黄的原色,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1)彩色与消色 人眼所能看到的色分为两类:一类为彩色;一类为消色。消色是由于某些物体受到白光的照射只有反射光线强弱变化,而不具有吸收白光中某波长的色彩光线的特性。物体将照射的白光全部反射,则物体为白色;物

9、体无选择地将照射的白光部分反射,则物体为灰色;物体将照射的白光全部吸收,则物体为黑色。这是消色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色彩的基本性质,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色彩的三属性(构成色彩的最基本的要素) (2)色相:也称色别,是指颜色的种类,它是辐射波长的形象化。它作为色彩名称,标志着色与色的区别。色相决定于射到视网膜上的光谱成分。,色彩的基本性质,暖色调,中间调,冷色调,长,中,短,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色彩的基本性质,冷色系,暖色系,中性色系,中性色系,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3)明度:色的明暗程度或浓淡程度,是辐射通量的形象化。它取决于人眼所感受到的辐射通量,即光线的强弱程度和物体对光线的反射、透射程度。

10、这个量可以用反射率来表示。 黄色明度最大,橙色比红色明度要大,青色明度偏低,蓝色明度最小,颜色显暗。,色彩的基本性质,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对于发光体的辐射能来说,通常用“照度”这个词,用它表示其照射到物体上的明亮程度;对于物体反射能来说,通常使用“亮度”这个词,用它表示物体反射光的明亮程度。同一色相中,由于辐射通量大小的差异,在明度上会有所不同。,色彩的基本性质,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4)纯度:色彩纯度也称饱和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是辐射纯度的形象化。纯度表示着颜色对光透射与反射的选择程度。人们常常把纯度高的颜色称为清色,纯度低的颜色称为浊色。同一色相,同一明度的颜色,纯度标志着消色差的程度。

11、,色彩的基本性质,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色彩的三属性对彩色照片的制作工作有着直接的指导和联系:不能辨别色相,就看不出偏色;不能运用明度的变化规律,就不能判断偏色的程度;当然也就无法保证色彩的还原纯度。,色彩的基本性质,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色彩的基本性质,色别共12种(24种之说在此不列了),三原色光加色示意:,标准色:,中间色:,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加色法,加色法与减色法,剧场里的照明师为了把背景照射成理想的绿色,将不会使用黄光与蓝光。因为他们有过黄色光与蓝色光混合后变成白光的经验。这种混合后的色常常要比组成它的色光亮些,故称为加法混色。,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加色法混色,加色法与减色法,红+绿+

12、蓝=白,红与青=灰色,绿与品红=灰色,蓝与黄=灰色,黄与品红与青=灰色,加色法的应用:电视荧光屏,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减色法,加色法与减色法,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在学习水彩时,在铺好的白纸上先涂上黄色,再在黄色的上面罩染上蓝色就会产生绿色。或者在小小的白色调色盒上,把黄和蓝颜色混合在一起也能调出绿色。这种混合后的色,常常要比组成它的色暗些。故称为减法混色。,加色法与减色法,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减色法混色:,加色法与减色法,黄与品与青=黑,白红=青绿=蓝,白绿=品蓝=红,白蓝=黄红=绿,减色法的应用:三色彩色印刷;彩色负片、正片与相纸;数字摄影与电脑喷绘。,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1)光源色对物体

13、颜色的影响;光源色纯正,使其照射下的物体上则固有颜色更加鲜明。 (2)环境色对物体颜色的影响:在物体上的环境色形成呼应关系,是物体与环境在色彩上协调的关键因素,也是对物体的体积感表现的重要因素。,影响物体颜色变化的因素,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3)物体表面的纹理对色彩显现效果的影响,影响物体颜色变化的因素,白 100,黄 98.9,橙 69.85,绿 30.30,青绿 4.93,红 0.80,青 0.36,紫 0.13,黑 0,色彩的度比,0,100,第三节 彩色摄影,色温是表明光的光谱成分的一种标志,是根据黑体在不同的温度时所辐射的波长的颜色而确定的。它的单位是K(凯尔文),它以绝对温度的零度

14、(摄氏273)为起点。,彩色摄影,第三节 彩色摄影,各种光源色温参考数据:,彩色摄影,第三节 彩色摄影,在早晨和傍晚拍摄彩色照片时,照片偏红的原因 在一天时间里,从早上到晚上,自然界的光线在不断地变化着,光的色温也在随之变化。实践证明,早晚的色温和中午的色温是完全不一样的。早上和傍晚,光线色温一般都比较低,含红色和橙色的成分较多,因为光线中的蓝紫色已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吸收。随着太阳的升起,光线的色温也在不断地增高,光线中含紫蓝色的成分也变得较多起来。所以,早晚拍摄的照片,照片上的色彩所含的红色成分也就较多。,彩色摄影,第三节 彩色摄影,在室内、室外拍摄彩色照片时,应注意: 在室外和室内拍摄彩色照

15、片时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拍摄。因为室内外的色温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室内拍摄时,由于室内光的亮度远远不够,达不到正常拍摄所需要的色温,这时就要对室内的被摄体进行补光,或者用高感光度的胶卷进行拍摄,或是采取较慢的速度进行拍摄。无论如何拍摄,都一定要注意校正色温,并防止不同色温的光源进人同一画面。,彩色摄影,第三节 彩色摄影,在室内、室外拍摄彩色照片时,应注意: 在室外拍摄时,通常由于被摄物体的照度要比室内高得多,所以一定要按其所需要的光量进行正常的曝光。在室外拍摄时,有时还会因为被摄主体处于与光线不同方向,它的各个侧面所受到的光量也是不尽相同的,如反差强烈,可以采取一些补光的措施,以减小被摄主体的光比反差过大。,彩色摄影,第三节 彩色摄影,(1)画面中的色彩能否与实际景物相符,是否偏色; (2)被摄主体的色彩是否突出和谐; (3)曝光是否准确,色彩还原是否正确; (4)构图是否符合情理,富有创意; (5)后期加工是否完好无损; (6)是否富有一定的审美情绪;,评价彩色照片好坏的标准,第三节 彩色摄影,(7)是否有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 (8)画面中各景物是否都能表达同一个中心思想内容; (9)画面艺术效果总体把握上是否完美; (10)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刻思想教育或启发作用。,评价彩色照片好坏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