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遗民的反思与抗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电子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8263174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遗民的反思与抗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明遗民的反思与抗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明遗民的反思与抗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明遗民的反思与抗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明遗民的反思与抗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遗民的反思与抗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遗民的反思与抗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电子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遗民的反思与抗争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桐乡市茅盾中学 倪兆佳,说课课件,说课思路,教材地位:承接前三节儒家思想从汉朝以来被确立为封建的正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到明清之际,一些有思想个性的明遗民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他们的反思与抗争,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延续、转变和发展。,优势:高一学生在初中基础上,对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并且对该课进行了预习;明清之际政治史与经济史的学习,为理解思想文化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不足: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历史归纳概括能力较为薄弱。 特殊学情:茅盾中学的学生求知欲旺盛,但对思想史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三维目

2、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遗民这一“身份”概念在明末清初思想史教学中的运用。,教法,在教学中,我会使用情境教学法来落实重点,情景教学法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开动脑筋真正落实教学重点; 我还会使用材料分析法来突破难点,材料分析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学法,主要是在课前通过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后结合现实问题进行追踪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导入新课 4分钟,学习新课 32分钟,课堂小结 3分钟,

3、布置作业 1分钟,导入,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首) 龚自珍(17921841)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思考:1. 这首诗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哪一时期思想领域怎样的现实? 2.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思想领域状况是否一直如此?,设计意图:以诗词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设计问题链,引出在明末清初曾经出现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 亭林先生,黄宗羲 梨洲先生,王夫之 船山先生,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16101695康熙三十四年),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浙东学派的创立者。曾参加浙江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鲁王政权失败以后,他带着老母东奔西跑,险些被清政府捕去,

4、后来长期在故乡隐居。黄宗羲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有明夷待访录和明儒学案等。明夷待访录是在1663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很多的著作,但是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列为禁书。 顾炎武(16131682康熙二十一年),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华北,载书自随。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音韵训诂、兵农经济、郡邑掌故,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数十种著作。 王夫之(16191692康熙三十一年),号姜斋,湖南衡阳人。1644年,清兵入关,不断往南推进,王夫之和友人管嗣裘

5、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代表作有船山遗书等。,人物生平简介:,遗民就是中国古代“每当新旧王朝更替之际,总要涌现出一批缅怀故国,隐遁乡野,不仕新朝的知识分子。习惯上把他们称为遗民。” 邓乐群论宋明遗民的不同特点,设计意图:设置问题链,强化学生对遗民这一群体的整体认识,为过渡到明遗民的反思与抗争做铺垫。,1、明遗民身份的确认 2、明遗民是如何反思与抗争的? 3、明遗民反思与抗争的历史价值?,三步走,一、明遗民身份的确认,材料一:人去世之后,一般都会穿上寿

6、衣,放到木制棺材里下葬。黄宗羲却希望 自己死后将头发散开,盖上一条单被,放在一个石 头棺材里裸葬。 黄宗羲,为何坚持裸葬自己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精卫顾炎武写于1647年 有明遗臣行人王夫之字而农葬于此。 王夫之自题墓志铭,阅读上述材料,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什么身份?,设计意图:这些材料,不仅让学生确证了三大思想家的遗民身份,他们的行为也给学生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他们有如此坚定的气节和人格,必然有别样的思想境界。,二、明遗民是如何反思与抗争的?,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

7、帝罢丞相始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分享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 岂必恃一人之耳目以弱天下而听其靡哉! 王夫之船山遗书 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阅读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如何在政治思想上反思明亡教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以上材料,结合必修一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史实,学生可以得到以下逻辑认识:遗民反思明亡于无善治(实行君主专制),批判专制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如黄的设相分君权,顾的众治分君权主张。,(一)遗民从政治思想层面反思明亡教

8、训,二、明遗民是如何反思与抗争的?,材料三:道无定体,学贵适用。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是常情也。 顾炎武郡县论 商贾贸贩之不可缺也,民非是无以通有无而赡生理。 王夫之宋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阅读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如何在经济思想上反思明亡教训?,设计意图:顾炎武认为自私是人之常情。结合王夫之的“ 商业不可缺” 论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观,人心的自私自利性当然要重视商业这一最能体现本性的行业,最后发展出了“ 工商皆本” 思想。从人性角度比从资本主义萌芽角度解释工商皆本或许更有说服力。,(二)遗民从经济思想层面反思明亡教训,二、

9、明遗民是如何反思与抗争的?,材料四: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日,改姓易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一般的改朝换代是朝廷变姓易主,衣冠礼乐还是照旧而像赵宋亡于蒙元、朱明为满清取代,异族入主中原,情况就不同了。王夫之曾说:“历代亡国,无足轻重;只有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了”。 陈平原、杜玲玲编:追忆章太炎,阅读上述材料,指出在顾炎武、王夫之看来,“亡国”与“亡天下”的本质不同?,设计意图:结合顾炎武和王夫之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说的亡国就是改朝换代,亡天下就是文化

10、的沦亡。在遗民们看来,当时满族入主中原,儒家(汉族)文化沦亡了,天下也亡了。,(三)从遗民视角去认识国与天下之辩,材料五:正是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最终成为一代学术的主流。 黄爱平论明末清初学术向传统经学的回归 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认为其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梁启超将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则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 岳麓版教科书 黄宗羲、全祖望以“宇宙元气” “天地正气”来表彰明末清初的遗民,不单是局囿于传统的忠义,而是从民族精神着眼

11、的黑格尔说:“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 朱义禄论黄宗羲与全祖望的“遗民”观,阅读上述材料,怎样看待明遗民反思与抗争的历史价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材料五从这三个维度研讨明遗民反思与抗争的历史价值。,三、明遗民反思与抗争的历史价值?,春秋 战国 西汉 宋明 明清,儒学创立,成为显学,确立正统,发展到理 学新阶段,新变化,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明遗民的反思与抗争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 明遗民身份的确认 2. 明遗民是如何反思与抗争的? (经济思想层面;政治思想层面;国与天下之辩) 3. 明

12、遗民反思与抗争的历史价值? (短时段;中时段,长时段),板书设计,布置作业,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设计意图:以诗导入,以诗收尾,呼应遗民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追踪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关注特殊历史群体,关注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同学们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关于“遗民”的过往?我们怎样看待“遗民”这一历史群体?,三位思想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明遗民这一群体? 怎样看待三位思想家从早年军事抗争到后来思想文化领域抗争的转变?,2009年浙江省历史说课比赛相关课件. 林桂平,谈谈历史教师说课应该注意的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2014.9. 陈振华 ,“身份”概念在思想史教学中的运用J,历史教学,2014.3. 胡全俊,“明夷待访录”的含义J,中学历史教学,2014.4-5. 陈玮,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的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3.3. 董远远,从儒家政治理想看明末清初的思想发展人民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教学设计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12. 贺健白, “凸显思想史的自主性”在必修三教学中的尝试以人教版“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课为例J,历史教学,2013.7. 田磊,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说课艺术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2.10.,部分参考资料,请您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