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260879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刺法在临床中 的应用,目录,目录,毛 刺 法,【概述】,毛刺法是浅刺皮肤的一种针刺方法。内经,灵枢官针曰:“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素问刺要论篇曰:“刺毫毛腠理无伤皮”。因邪客于皮毛,引起麻木痹阻,或皮肤痒疮,用浅浮的方法来治疗,轻轻地刺激表皮,刺皮不刺肉,故称毛刺。,【操作方法】,针刺时针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且要求速度均匀,用力一致,连续轻叩,根据病变的大小,反复刺至皮肤轻度充血,但不要使之出血,在操作时可采用在局部病变处叩击,或按经络循行叩击等方法。,【主治病证】,毛刺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和慢性疾病,如局部麻木不仁(浮痹)、牛皮癣、皮肤瘙痒症、扁平疣、斑秃等。,【注意事项】,1、局部

2、皮肤有创伤及溃疡者,不宜使用本法。,2、毛刺是轻虚、浮浅地刺激表皮,以局部皮肤轻微充血为宜,故应以不出血为好。络刺则破皮出血,两者可以出血和不出血来区别。,恢 刺 法,【概述】,恢刺法是专对筋肉拘急痹痛的部位四周针刺,先从旁刺入,得气后,令患者作关节功能活动,不断更换方向,以疏通经气、舒缓筋急。内经,灵枢官针曰:“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 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这里,“恢”有扩大、宽松、恢复之意,因为这种刺法可使拘急痉挛之肌肉舒松,恢复原来的功能活动,故名恢刺。,【操作方法】,用毫针直刺肌腱或肌腹,亦可从受损肌腱侧旁斜刺进针,同时捻转提插行针,或调节针向与深浅, 可频频向不同方向提插、捻转

3、,并刺向肌腱配合肢体活动。对于凝结固聚之疾的治疗,在针刺后可再加灸法,以提高临床疗效。,【主治病证】,恢刺法主要治疗筋痹,如筋肉拘急痹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炎、肌腱的损伤等。如肱骨外上髁炎,岗上肌腱炎,肩周炎,膝关节副韧带损伤,腱鞘炎,跟腱炎,腱鞘囊肿等。有舒筋活血、通经止痛的作用。,豹文刺法,【概述】,豹文刺法是以腧穴为中心,在其前后、左右的四周散刺出血的一种针刺方法。因其针刺出血点多,形状如豹文,故称豹文刺。内经,灵枢官针曰:“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操作方法】,用三棱针于腧穴周围和患处局部散刺多刺;也可采用皮肤针重度叩刺法,使其患处出血为度。豹文

4、刺以刺其经脉为主,故刺之较深,下针较重;络刺以刺其浮络为主,故刺之较浅,下针较轻,此其异也。,【主治病证】,豹文刺法主要用于经络瘀滞之证,如关节红肿热痛、跌打损伤之瘀肿,诸疮肿毒,丹毒,肌肤麻木不仁等。,关 刺 法,【概述】,关刺法是指在关节附近肌腱左右的腧穴上直刺的一种针刺法。内经,灵枢官针:“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这里 “左右”指四肢;“尽筋”指关节处的肌腱、韧带。因筋会于节,四肢筋肉的尽端都在关节附近,故名关刺。,【操作方法】,针前患者固定体位,严格消毒。再持较长的毫针刺入,直达关节处的肌腱、韧带,然后行手法使之得气,最后便可出针。

5、 操作时毫针不可过度地提插、捻转,并叮嘱患者不可移动体位,以免伤及筋脉或造成弯针、断针等。,【主治病证】,关刺法适用于治疗筋脉拘急、 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筋痹症。针刺常用透刺法,如内膝眼透外膝眼,内关透外关,阳陵泉透阴陵泉,三间透后溪,太白透束骨等。,关刺法因刺较深,故施术时要注意避免刺伤血管、关节软骨、关节囊等组织,以免造成出血、渗出等。,【注意事项】,名医心得,谢氏(谢永刚 四川省名老中医,曾任四川省针灸学会理事)关刺法“止痛四穴”的临床应用。,止痛四穴:“三间、后溪、太白、束骨”。,临床适用:各种急慢性痛症、痹症。如:肩、颈、腰、腿及头、胁、胸、腹疼痛。,方法: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剧

6、烈疼痛、顽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则左右八穴皆取之。常用直刺,针入1寸深,用雀啄针刺法与上下提插相交替,留针半小时至一小时,每隔10分钟须提插雀啄2分钟,针刺时嘱其活动患处,每日或隔日针一次。,名医心得,注意:,(1)实证用关刺,针刺宜深,手法宜重;虚证用关刺,针刺宜浅,手法宜轻,多取健侧,不针或少针患侧。 (2)治疗局限性慢性疼痛,则须配合关刺近取。 (3)治疗虚症,无论近取远取,均可加用“脐周四边穴”( 脐旁左右旁开一寸,脐上一寸(水分),再左右旁开一寸,脐下一寸(阴交),再左右旁开一寸,加关元、气海共10穴)。,名医心得,青龙摆尾法,“飞经走气”第一法,【概述】,青龙摆尾法始载于金针赋:“青龙

7、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这是指斜向浅刺,针尖指向病所,然后缓缓摆动针柄,或左或右如扶船舵以正航向。因操作时拨摇针柄,好像龙尾摆动状,故名青龙摆尾。,【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在穴位浅层(天部)扳倒针身,使针尖朝向病所,以手执针柄不转,不进不退,一左一右(在45角以内)或前后慢慢拨动,摇摆九数至二十七数,让针感渐渐扩散。手法完成后,缓缓将针拔出,急闭针孔。,【主治病证】,青龙摆尾法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具有疏通气血,推动经气运行的作用。临床主要适用于治疗经络气血壅滞,痹阻不通之证,如肢体关节痹痛、腱鞘炎、网球肘、关节扭伤等。,【注意事项】,1、本法要求在腧穴浅部操作,故针

8、刺不可过深。,2、在左右摆动针柄时,针体不可作提插运动,也不宜作捻转运动。操作要求左右对称,速度均匀,幅度控制在45角内为宜,不可太大或太小。,白虎摇头法,“飞经走气”第二法,【概述】,白虎摇头法(赤凤摇头),是由提插、捻转结合直立针身而摇的手法。金针赋曰:“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方”指提插;“圆”指捻转,因其操作中有提插、捻转,再加上摇针,如老虎摇头之状,故名白虎摇头。医学入门指出:“龙为气,虎为血。”认为青龙摆尾可行气,白虎摇头可行血,故此法有行血去瘀的作用。,【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先插针左转,再提针右转,同时左右摇动如手摇铃状,如此反复操作六次或六的倍

9、数。使用本法时,要使经气上行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在腧穴的下方(关闭下方),欲使经气下行可用医者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在腧穴的上方(关闭上方),手法用毕后将针拨出,缓慢揉按针穴。,“白虎摇头法” 视频演示,【主治病证】,1、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气血阻滞或针感传导迟缓者如痿症、痹证、偏瘫等。,2、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用于治疗神昏谵语、烦躁癫狂、经络壅滞等实热证。如取合谷、水沟、丰隆用于狂躁型精神病。,【注意事项】,1、要求进针直刺,操作在穴位深处进行,操作时针体保持直立。,2、操作时左右转动和摇针用力要均匀,左右对称,速度一致,幅度相同。,3、实际操作的次数,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针感的

10、强弱而定。,典型 病例,某男 24岁 牙痛1天 ,伴烦躁、口渴喜冷饮,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诊断:牙痛(实火)。,针刺操作方法:取合谷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合谷的下方,同时右手持针,针尖斜向病所,施以白虎摇头法,使针感沿经上行达病所,牙痛即减。,苍龟探穴法,“飞经走气”第三法,【概述】,苍龟探穴法是以针向行气法为主,结合徐疾补泻法中“三进一退”的补法而成的一种复式针刺方法。金针赋曰:“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这里,“四方”即前、后、左、右之意。指针入穴后,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前后左右四方透刺,由浅入深,如龟入土探穴四方,其动作缓慢,故名苍龟探穴。有通行经脉的作用,

11、适用于治疗经脉壅滞之病证。,【操作方法】,将针直刺进入穴位深层(地部)得气后,一次退到穴位浅层(天部),然后用两指扳倒针身,按照先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向四个方向分别进行斜刺。每一方斜刺,都必须由浅入深,分天、人、地(浅、中、深)三部徐徐进针,待得气后一次将针退至穴位浅层(天部),然后改换方向,依前法再针。,“苍龟探穴法” 视频演示,【主治病证】,此法能催气行滞,推动经气运行。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痛证,如四肢关节痹痛等。因结合“三进一退”的徐疾补法的运用,故兼有补虚作用,也用于体弱、经气不足的患者。,【注意事项】,1、操作时因相对面积大,要避免伤及神经、血管。,2、本法可用在针刺得气后,也可用在未

12、得针感之时。,典型 病例,某男 38岁 因搬重物不慎扭伤腰部一天。查:患者腰部活动受限,右侧腰肌紧张且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诊断:急性腰扭伤(气滞不通)。,处理:针刺患者双侧尺泽穴得气后行苍龟探穴法让患者有强烈的酸、麻、重、胀感同时让患者活动腰部,活动幅度由小变大、频率由慢变快。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治毕患者疼痛减,前后左右活动幅度明显增大。续治2次后获愈。,针刺操作方法: 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在双侧尺泽穴常规消毒直刺进针得气后行苍龟探穴手法(注意避开周围的血管和神经),自腧穴深层一次退至腧穴浅层依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向每一方向针刺时都必须由浅入深分三部徐徐而行,待针刺三部后

13、退至腧穴浅层然后改变针向依上法行针。,赤凤迎源法,“飞经走气”第四法,【概述】,赤凤迎源法,是由提插、捻转、呼吸、行气相结合而成的一种催气针刺方法。金针赋曰:“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上下左右,四周飞旋。”这里,“其原”指人部、中层。本法是指先针入深层,得气后再提至浅层,再插入中层,用提插捻转结合一捻一放,形如凤凰展翅之状,故名赤凤迎源,也称凤凰展翅。,【概述】,此法主要用于在络脉之气聚会处催气(使针感扩散)及守气(保持针感效应)。 古人认为本法可以行络脉之气,属“泻法”;“苍龟探穴法”行经脉之气,属“补法”。,【操作方法】,进针后,先刺入穴位深层(即地部)

14、,再提至穴位浅层(天部)。待针下得气时,即插针至穴位中层(人部),然后用边提插边捻转之法。即大幅度的提插捻转,一捻一放,两指展开,如凤凰展翅之状,并可结合呼吸,病在上则吸气而右转提针,病在下则呼而左转插针。,“赤凤迎源法” 视频演示,【主治病证】,赤凤迎源法能行气、守气(保持针刺感应),具有疏通经络、行络脉之气,并兼有泻实的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痛证,如四肢关节痹痛等。,【注意事项】,1. 进针时要直刺进针,须在浅层(天部)获得针刺感应后,才能插至人部行飞法。,2.本法提插时,在捻转行飞法时,宜用拇、食指边提插、边捻转,每捻一次,离针柄一次,要以气裹针,插而不入,提而不动,捻而不转为宜。

15、,典型 病例,某女 54岁 右肩关节疼痛半个月。 查患者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尤以上举时疼痛加重,夜间静止痛,得热则舒。 诊断:肩周炎。,处理:针刺患者左侧中平穴行赤凤迎源法。 患者取坐位,暴露膝关节以下,局部常规消毒,1.5寸毫针1根,针刺左侧中平穴行赤凤迎源法,同时让患者活动右肩部,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天1次,针刺3次后,右肩关节疼痛减轻,连续针刺10次获愈。,针刺操作方法:先直刺进针至腧穴深层大约1.5寸处,提插捻转,得气后退针至腧穴浅层,大约1寸处,再提插捻转,得气后把针插至腧穴中层,大约1.2寸处,边提插边捻转,得气后用右手拇、食两指成交互状,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沿针柄呈螺旋式搓摩。,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