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257291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 (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 :朕自立太子 , 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 汝知稼穑 之艰难,则 常有斯饭矣。” 见其乘马,则曰:“ 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 见其乘舟,则 曰: “ 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见其息于木下,则曰:“ 木从绳则正,后从 谏则圣。 ” (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十三) 【注释】 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 太子:指唐高宗李治。 稼 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

2、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饭 /见往事耳 B.汝知稼穑之艰难/ 人不知而不愠 C.上谓侍臣曰 /权谓吕蒙曰 D.木从绳则正 /择善而从 (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 【答案】 (1)C (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民犹水也 /君犹舟也 (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 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 【分析】( 1)A.见其饭 /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 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 不愠(知:

3、知道/了解) 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 对 说” 的意思) D.木从绳 则正 /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 (2)语句 “ 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 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 舟/民犹水也 / 君犹舟也。 (3)从 “ 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 “ 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 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 水所以载亦所以覆 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 圣” 可得到人

4、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 C; 水所以载舟 /亦所以覆舟 /民犹水也 /君犹舟也 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 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进 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文

5、章,理解内容,对重点语句要正确 理解和概括,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自己身边的大臣说:我自从立太子以来,遇到什么事物就拿来教育他,见他吃 饭,就说: “ 你懂得农事的艰苦劳累,就会常有饭吃了。” 见他骑马,就说:“ 你知道马也有 劳累的时候,不使它疲劳过度,就会常有马骑。” 见他乘船,就说:“ 水能把船浮起来,也 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 见他在树下休息,就说:“ 按照墨 线来锯木料就能锯得直,皇帝采纳正确的意见就能通达事理,才智非凡。” 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

6、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乙】 蜀中有杜处士 ,

7、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 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 掌大笑曰: “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 入两股 间,今乃掉 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 也。 【注】 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 拊:拍。 搐 (ch ):收缩。此指“ 夹” 。 掉:摆动。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山门圮于河 _ 遂反溯流逆上矣_ 可据理臆断欤 _ 尾搐入两股间 _ (2)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翻 译

8、:(寺僧)在水中找这两个石兽,最终没有找到。(他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就划 着几条小船,拖着铁钯,找了十多里,也没有发现石兽的踪迹。理解:寺僧找石兽,既不 了解事物特点,也没有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是凭感觉盲目地寻找,所以找不到。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 译:一个讲学家在寺庙中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后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 原理。这两个石兽不是木片,怎么可能被大水冲走呢?” 理解:讲学家的笑,包含着对寺 僧的嘲笑和轻视,也反映了他骄傲自大、好为人师的特点。 C.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

9、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翻 译:这是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沙子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它撞 击石头形成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对着水的地方冲刷沙子最终形成坑洞。理解:老 河兵既考虑了石头和沙的特点,又考虑了沙子、水和石头的相互关系,所以按照他的见 解,石兽能被找到。 D.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翻译:在下游找石兽,本来就错乱了,在原地 找,不是更错乱吗?理解:一个 “ 固” 字,表现了老河兵对讲学家固执己见的批判,和“ 更” 字前后呼应,表现了老河兵的见多识广,以及对自己判断的笃定。 (3)【甲】文和【乙】文共同表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两文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 【

10、答案】 (1)倒塌;逆;主观(地);大腿 (2)D (3)都表现了实践出真知(生活经验比理论知识更重要;实践更重要;应该结合生活实际 考虑问题)的道理。【甲】文中老河兵比讲学家多了生活实践,所以能从石和沙的特点以 及水、沙与石的相互关系来分析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乙】文中牧童很熟悉牛的习 性,知道斗牛的尾巴应该是夹在两腿之间的,所以能看出画中的错误。 【解析】 【分析】( 1)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 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 股” :大腿。所以千万 不要以今释古。而“ 圮” 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

11、键。 (2)D 项,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为: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 吗?固:固然。固然:犹诚然、虽然。 ( 3)【甲】文告诉我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 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做出判断,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 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乙】文从牧童常年放牛,熟悉了解牛的生活习性进而看出 画中的错误等内容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 故答案为: 倒塌;逆;主观(地);大腿; D; 都表现了实践出真知(生活经验比理论知识更重要;实践更重要;应

12、该结合生活实际考 虑问题)的道理。【甲】文中老河兵比讲学家多了生活实践,所以能从石和沙的特点以及 水、沙与石的相互关系来分析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乙】文中牧童很熟悉牛的习 性,知道斗牛的尾巴应该是夹在两腿之间的,所以能看出画中的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学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能力。结合语句和文章内容即可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 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13、,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 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 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 (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 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 大 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 寻找

14、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 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 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 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很疯狂;在石兽 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 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 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

15、一幅戴 嵩画的牛,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 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抚掌大笑说:“ 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 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 读 书人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 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 这 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額之。 康肃问曰: “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 无他,但手热尔。” 康肃忿

16、然日:“ 尔 安敢轻吾射!” 翁曰: “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肅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 _ 康肃忿然曰忿然: _ 康肃笑而遣之遣: 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卖油翁的酌油过程;略写陈尧咨的射箭。 B.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初步揭示了这两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对待射箭技术的 不同态度,这就构成了矛盾并使读者产生了悬念,由此,引出了进一步的叙述。 C.作者连用 “ 取 ”“置 ”“覆”“酌”“沥” 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 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 D.卖油翁沥油是主体部分,陈尧咨射箭是次要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